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节 重视药物毒性和慎重择药的原则
许多人误解中药可以随意选择使用。其实中药是一个天然组合化学库。以每毫克就算一种成分来计算,平均每一味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都在80种以上。对于任何一个医生来说,对于中药的认识必然存在着不同。同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这个盲区既是我们的弱点,又是可资探索之处。因此,运用中药是一件充满希望、充满探索快乐和存在一定危险的事情。第九届全国中医肝病会议纪要中曾明确指出存在着“中草药性肝炎”的问题。这是当代中医敢于直面现实,敢于坚持科学精神的写照。即使专家,也往往对一些药物所造成的毒副作用一无所知,不参考现代理化检测,不积极地去回顾总结各级不同疗效的病例,就不可能发现临床上哪些药物可用,哪些不可用以及怎样运用的问题。
中药对肝炎有肯定的疗效,但应准确了解其有效的一面,也应清楚其毒副作用。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借助现代理化检测和其他临床现象所反馈的全部信息。
临床和实验证明中药在抗病毒、恢复肝功能、调节免疫、改善症状体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如丹参活血、茵陈退黄、五味子降酶、银花抗病毒等。但某些中药也存在毒副作用,不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因此医生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不能含混。中药十分讲究配伍。不同的药物配伍、相同药物按不同比例配伍都可产生不同的临床效应。如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的正交实验表明:生大黄与茵陈配伍具有协同作用;但茵陈与栀子配伍却抑制了利胆效应,栀子与大黄配伍也能减弱大黄的利胆作用。又如:甘草与柴胡按1∶1比例制成甘柴合剂,其抗肝损伤作用明显优于单味柴胡或甘草,但容易引起部分患者浮肿,加入茯苓利尿,则疗效提高;逍遥散则包括这三种中药,只是剂量小于以上三药的2~3倍,其作用远逊于甘柴合剂。所以,药物之间的“关系”是最具有潜力的一项研究课题。(参见本书第21章有关中药配伍问题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