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刘幼臣

崩漏

何某某,32岁,1973年4月13日初诊。几年来经期先后不定,来潮量多,色紫黑夹块,腹痛腰酸,经前乳房胀痛。此次经过3个月未净,时多时少,伴头晕纳呆,形体消瘦,脉细弦而涩,舌质黯红,苔薄黄。乃气滞血瘀,冲任受损,治宜活血化瘀,柔肝止血:赤白芍、炒生地各12g,当归、阿胶、侧柏炭、地榆炭、炒灵脂、丹皮、泽泻、川芎各9g,山药20g。2剂后,下血甚多,夹有血块,此瘀血得化。继用上方3剂,出血渐止。再用四物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澄其源而善后。

按语:

崩漏证多由冲任二脉损伤而引起。一般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常,房事不节,思虑过度而致脾肾虚损,中气下陷,或因暴怒伤肝,肝不藏血等各种因素所构成。

刘老自拟的基本方,由胶艾四物汤加减而成。方中归、芍、地补血调经;芍、甘缓急止痛;阿胶合甘草善于止血;艾叶能温暖子宫,为调经之要药;五灰散(炒生地、炒荆芥、侧柏炭、炒艾叶、地榆炭)有收涩止血之功;炒灵脂止血行血而治腹痛,朱丹溪说过:“凡血崩过多者,用五灵脂半生半炒酒服能止血行血……”共奏补血调经,止崩中漏下之效。

如遇暴崩时,刘老根据“暴崩宜补宜摄”的原则,用桂圆肉、棕榈炭浓煎,以童便兑入顿服,每奏奇效。古人有“血脱益气”之说,独参汤本为正治,但人参昂贵,不易配到,党参又力薄。所以用桂圆肉专滋补心脾之阴血、棕榈炭收涩止血,配童便咸寒,滋阴降火,凉血消瘀,南北朝褚澄曾论咳血症云:“唯饮溲溺,百不一死;若饮寒凉,百不一生。”对童便治血证的作用推崇备至。刘老说:“童便不但具有以上作用,而且有宁心开窍,防止离经之血上窜而入心窍之功效。三药同用,补益气血,收涩固脱之力甚强”。

崩漏的治疗,古人谓:“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这些原则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刘老说:“学古而不可泥古。如澄源一法,何止清热凉血?虚者补之,瘀者化之等,皆可谓澄源之法”。可知刘老遵古不泥,独具匠心。刘老认为:“久漏大多夹瘀”。同时,病久而使脾虚,运化无权,湿热与离经之血并走而为赤带,故善用川芎、山药、泽泻。其中川芎是血中气药,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山药补脾阴而不燥;泽泻清利湿热。三药同用,具有补脾祛湿活血行气之功,俾瘀血随湿而下,则漏自止。

(1980年11、12月号合刊,吕德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