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人工流产并发症
育龄妇女因受孕后行人工流产术者在临床并不少见。据和龙县计划生育办公室统计,全县24万人口中,1983—1988年怀孕妇女数分别为5687、5064、5104、5268、4797例;行人工流产术者各为2232、1338、1405、1249、937例。据不完全统计,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约占24%,已成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对本病的论述,不仅中医古籍上没有记载,而且国内中医书刊中也缺乏系统论述。因此,在临床发生误治者,并不少见。今不揣浅陋,结合本人临床体会,试从本病的病机与辨治进行初步探讨。
妇人以血为本,在肾气、天癸、冲任的作用下,经水上为乳汁,中主胞胎,下为月水。怀孕之后,气血下注胞宫以养胎元。人工流产术为逆行孕妇生理之常,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若术中操作不慎,冲任受损,或术后摄生不慎,调理失当,产后瘀血无处可归,便成为瘀血、痰浊;术后气血不足,运血无力,瘀血痰浊之邪阻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诸病乃生。
本病为术中气血、冲任受损,瘀血、痰浊内停为患。故不同于一般“产后多虚”,而以实证或虚中夹实者居多,而瘀血、痰浊既是某些病因导致的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引起许多疾病的原因。因此,治疗上,应守《内经》“血实宜决之”之旨,采用活血祛瘀或祛痰化浊之法。临床可分为偏于痰浊证及偏于瘀血证。
全身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轻度浮肿,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痰浊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全身疼痛而沉重;痰浊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故有轻度浮肿;痰浊阻滞,气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头痛昏蒙,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征。
祛痰化浊,理气通络。
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甘草10g、半夏10g、白茯苓10g、山楂15g、香附子10g、枳壳10g、藿香10g、干姜5g,水煎服。
方中苍术、厚朴、半夏、甘草、干姜、白茯苓健脾祛湿,化痰降逆;枳壳、香附子理气通络;藿香、陈皮芳香化浊;山楂活血化瘀消积。
周身刺痛,头痛如锥刺,肢体轻度浮肿,小腹疼痛,或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有瘀块,舌质紫黯,苔微黄,脉弦涩。
瘀血阻络,气血不畅,则周身刺痛,头痛如刺;有形之瘀血,闭阻脉络,水液代谢受阻,故有轻度浮肿;瘀血留滞胞宫,则小腹疼痛;瘀血不去新血难安,故流血不止或有瘀块。舌紫、脉涩为瘀血内阻之象。
活血祛瘀,解毒定痛。
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2.5g、干姜(炮)7.5g、蒲公英10g、地丁10g。水煎服。
川芎活血行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甘草、炮姜和中缓痛;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兼湿浊者,加陈皮、苍术、茯苓理气化湿,其效更佳。
姚某某,女,29岁,和龙镇西街人。1985年5月10日初诊。
本例患者,人工流产一周后,因周身刺痛,阴道有少量流血而来院就诊。证见:周身疼痛、头痛如针刺样,阴道流血,色黯有块,下肢有轻度浮肿,舌质紫红,苔微黄,脉弦涩。
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得血而濡之,血得气而行之。瘀血阻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周身痛、头痛、小腹痛。痛如针刺,正是血瘀疼痛之特点;血瘀脉阻,水津代谢亦受阻,故症见下肢浮肿;瘀血留滞于胞宫,故下阴流血;舌质紫红,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象。治当活血化瘀,解毒定痛。方用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干姜7.5g、蒲公英10g、地丁10g、甘草5g。水煎服6剂,病告痊愈。方中归芎活血,桃红化瘀,为主药;蒲公英、地丁解毒定痛,为臣药;炮姜和中缓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解毒定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