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系统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工程学科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伟大的成功,其原因有三个。一是学术界的积极努力:以钱学森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力量积极倡导与开拓创新。二是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中央领导人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都大力支持与推动系统工程,举世无双。这两个原因在后面要作详细介绍。三是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说:我国广大群众的系统思想与实干精神是非常杰出的,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心有灵犀一点通”,钱学森院士等人的重要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发表,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出现了高涨而持续的“系统工程热”。1.5节介绍了系统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情况,2.3.1节介绍了中华民族在古代的系统工程实践案例,它们说明系统工程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学术界的积极努力
前面说过,1978年是中国系统工程元年。但是,中国系统工程的预备阶段早就开始了。
早在1950年,身在美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即启程回国,不幸被美国政府扣留,失去自由5年多。1954年,钱学森出版新书Engineering Cybernetics(《工程控制论》)。该书一问世就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从事控制论的研究,形成了控制论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
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1956年,《工程控制论》中文版出版,荣获中国科学院一等科学奖金。这本书创建的新学科“工程控制论”,是系统工程直接的技术科学基础之一。这本书是钱学森院士从事系统工程的前奏曲。
系统工程直接的技术科学基础还有运筹学与控制论。与钱学森乘坐同一艘轮船回国的许国志先生(1919—2001)就是著名的运筹学家,回国以后,许先生在钱学森的支持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担任所长)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运筹学研究室。此后不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1910—1985),在他担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也成立了运筹学研究室。1960年年底,这两个运筹学研究室合并,放在数学研究所。
华罗庚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大力推广“双法”——优选法和统筹法,在许多地区和企业取得显著效果。统筹法对应于美国的PERT/CPM(Program Evolu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Critical Path Method),又称为计划协调技术、计划评审技术或网络计划技术,是运筹学的重要内容。
钱学森归国以后,从1956年起,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导弹研制和航天事业,致力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了丰功伟绩。1963年我国制定第二个科学规划时,他就提出要搞系统工程。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产生了“综合集成”思想,产生了“总体设计部”的工作方式。“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系统工程的光辉篇章。
综上所述,中国的系统工程学科史可以1956年钱学森归国作为开端,并且溯及钱学森的著作《工程控制论》。1978年以前是系统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准备阶段与前奏曲,主要是在航天事业与“两弹一星”研制中发挥作用。1978年以后,系统工程与改革开放携手并进,各行各业都开始千军万马地大搞系统工程。
1979年10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各个机械工业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国防科委和军兵种的150名代表,在北京举行了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会上,钱学森、关肇直等21名科学家联合向中国科协提议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钱学森在这次会上作了《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基本途径。
1980年11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SESC)在北京正式成立,选出了钱学森、薛暮桥为名誉理事长,关肇直为理事长的第一届理事会。1986-1994年,许国志院士担任理事长。后任理事长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顾基发、陈光亚、汪寿阳等。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一直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挂靠单位。该学会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学会办公室和6个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30多年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先后组建了20多个专业委员会,例如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系统理论委员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专业委员会、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教育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科技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草原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法制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医药卫生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等。这些专业委员会在越来越多的学科和领域开展了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山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新疆、甘肃、海南、江西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省级系统工程学会,许多市县以及一些大企业也成立了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其中第十届学术年会于1998年12月在广州召开,年会主题是“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于2000年11月在宜昌召开,年会主题是“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研究”;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8年10月在南昌召开,年会主题是“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于2010年8月在成都召开,年会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8月在镇江召开,年会主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10月在合肥召开,年会主题是“协同创新与系统工程”;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于2016年10月在北京召开,年会主题是“系统工程和创新发展”;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于2018年10月在成都召开,年会主题是“‘一带一路’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每届年会都是全国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工作者交流成果、总结经验的盛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还与国际组织一起联合召开学术交流会,例如,1998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国际会议,2003年11月在香港召开了第四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国际会议。各个专业委员会也大体上是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随着系统工程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广泛开展应用研究,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长足的发展。这方面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从1986年1月7日开始,钱学森院士亲自组织和指导“系统学讨论班”的学术活动。这个讨论班持续十多年,大体上是每月1次,前几年是在北京航天大院举行,后来因为钱学森院士健康情况较差,出门不便,就改在他的家中举行小范围讨论会,其研讨活动提炼了许多重要概念,总结出系统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了以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为主线的系统学(Systematology)的框架,明确系统学是研究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演化、协同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个班的活动为系统科学在我国的发展,为系统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基础性的贡献。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在众多领域对系统科学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版了一批文献资料,形成了我国发展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广泛基础和力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钱学森院士的指导和参与下,根据我国对社会经济系统等复杂巨系统进行的研究,提炼与总结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以及处理这类系统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以及包含一系列研究方法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学者在研究的前沿提出了自己独创性的理论。例如,1990年年初钱学森院士发表了论文《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1994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顾基发研究员和华裔英籍教授朱志昌博士提出了物理-事理-人理(Wuli-Shili-Renli,WSR)系统方法论。
改革开放需要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的大力推动。
40年来,我国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协同学创始人哈肯(H. Haken,德国物理学家,1927— )说:“系统科学的概念是由中国学者较早提出的,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概括,并在理解和解释现代科学,推动其发展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并认为“中国是充分认识到了系统科学巨大重要性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系统工程的重要论著有钱学森院士等著《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以及专家论文集《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研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合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著《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系统研究——祝贺钱学森同志85寿辰论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许国志主编,顾基发、车宏安副主编,《系统科学》(教科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许国志主编,顾基发、车宏安副主编《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专家论文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根据2008年2月29日在读书网的检索,共计有309种系统工程图书,其中半数以上是教材。
在我国,系统工程的学术刊物主要有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刊《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会刊《系统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系统管理学报》,以及《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等。
40年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高级人才,他们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领导人的大力支持,首先是中央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带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力支持。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中央主要领导人的一部分论述。这些论述不但有宏观层面的大事,也有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具体事情,反映了他们对于系统工程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盼,反映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对于系统工程的呼唤。
一个学科,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无论在国内,还是全世界各国,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这是系统工程在中国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CCTV等主流媒体经常有关于系统工程的报导。在中国,整个社会都在呼唤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工程。
1)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央领导人的部分论述
这里说的中央领导人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与国务院总理。他们的论述都见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当时的报道。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有许多论述,限于篇幅,从略。部分论述如下:
——现在的问题,是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统筹,综合论证。(1983.6)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共十四大报告,1992.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宏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大事多,新事多,难事多。(1995.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1999.3)
——黄河治理是个系统工程,建议国务院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使黄河治理工作依法进行。(1999.12)
——教育培养少年儿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爱护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办好事、为少年儿童作表率的良好风尚。(2000.6.1)
——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2003.4)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而且需要相应地推进社会全面发展。(2003.10)
——载人航天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110多个研究院所、300多个协作配套单位和几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这项空前复杂的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2003.11.7)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04.6.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2005.2)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2006.6.5)
——制定教育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难度大、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2009.1)
2)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领导人的部分论述
(1)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论述。
——2012年12月31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2013年5月21日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指出: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2013年10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住房问题,牵扯面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2014年2月25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015年1月16日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
——2015年2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2017年9月22日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强化需求对接,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2018年6月22日在中央外交工作会议上说:对外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2)李克强总理的部分论述。
——2013年9月8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城镇化研究报告并座谈时说: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科学论证,周密谋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
——2013年9月11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说:金融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抓住重点和难点或者说是关键问题,将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会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促进全面改革的深化。
——2014年1月15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说: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要把社会各领域都纳入信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金融等重点领域更要加快建设。
3)中共中央文件的部分论述
——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说: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6月30日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说: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十九届三中全会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公报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依法依规保障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党、政、军、群各方面机构改革配合,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