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书评(二)
《系统工程引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1版于2004年出版,现在出第4版了,说明它历经十多年而不衰,受到比较广泛的欢迎,这是值得庆贺的。
作者编写本书的思想很明确。在第1版“后记”中就说:“本书的观点和内容属于钱学森体系。”第2版于2008年出版,作者在“前言”中明确提出了“系统工程中国学派——钱学森学派”这个科学术语。2014年的第3版与现在的第4版,“系统工程中国学派——钱学森学派”这个主旋律就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这是本书的特色与优点之一。系统工程中国学派——钱学森学派,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工程中国学派在实际工作中大有可为,并且在学术上将得到继续发展。
我与孙东川教授认识较早,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982年于长沙举办的第2届学术年会上。30多年来经常见面与交流。他比我年轻近十岁,从当时的中青年到现在的年逾古稀,他在学术研究与学会工作方面一直是很积极很勤奋的,也是相当有成效的。这本《系统工程引论》就是一个证明。本书可谓是精益求精,有一些内容是他本人的创见。例如,他把系统工程的第一个主要特点归纳为“一个系统,两个最优”。“一个系统”是指:系统工程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要求全面地、综合地考虑问题;“两个最优”是指:研究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系统总体效果最优,同时,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或途径也要求达到最优。他提出系统工程实践先于系统工程理论,先于系统工程学科;系统工程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而系统工程实践古已有之,尤其是在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中;他认为大禹治水、都江堰工程等都是中国古人的系统工程杰作,所以,在本书2004年的第1版,甚至在1987年出版的《系统工程简明教程》中(作者孙东川,陆明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钟俊教授为该书作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后来被推荐为“七五”期间全国工科院校试用教材),就专门有一节“古例分析”。他认为,1978年以来,系统工程在中国风起云涌,中国迅速成为系统工程大国与强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产生了系统工程中国学派——钱学森学派,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钱学森院士为代表的学术界积极开拓,二是中央领导人大力支持,三是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人的系统思维与实干精神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很容易领悟系统工程。他提出要培养“系统工程自觉”,即自觉运用系统思想来研究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求解问题。我尤其要指出一点:“系统工程中国学派——钱学森学派”是他与柳克俊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是2008年在南昌举办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上。2015年是钱学森院士归国60周年,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联合编撰纪念文集《高山仰止风范永存》(中共党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其中,孙东川教授与柳克俊教授联合署名写作《学习钱学森,弘扬系统工程中国学派》一文,2.6万多字,全面梳理了系统工程中国学派——钱学森学派的丰富内容。
诚如作者所言:系统是永恒的存在,系统工程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需求,人类社会在一万年以后仍然需要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将与时俱进,永葆青春!这是具有科学精神的高度自信,值得点赞!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