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书评(三)
孙东川教授等人编著的《系统工程引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1版于2004年出版,现在出第4版了,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重印,说明该教材受到广泛的欢迎,这是值得肯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重视该书也是值得称道的。
非常凑巧,我也出版了一本同名的书《系统工程引论》,电子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1版,1991年第2版,2006年第3版,2012年第4版。该书原来是为自动控制专业编写的,第1版与第2版作为自动化类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使用,第3版与第4版调整定位于理工科院校的工程技术类及与技术有关的管理类各专业所开设的系统工程通用教材。这两本《系统工程引论》在内容上当然有许多交集。有一点很有趣:两本书都有一章“系统可靠性”,双方独立编写,甚至没有互相参考,出书以后才知晓的;而写入“系统可靠性”的系统工程教材并不多,我们双方纯属“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孙教授等人在编写的第1版前言中说:“‘系统可靠性’主要说明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相同的元件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得到功能大不一样的系统。”孙教授的书中还有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第1版前言中说:“‘投入产出分析’,很显著地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反映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与整体性,说明了研究复杂巨系统的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说明了简单的数学工具可以用来研究并解决复杂的技术与经济联系,甚至还说明了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的辩证关系,说明了无穷与有限之间的哲理。总之,学习这两章的意义不仅是在方法层面上获得一些知识,而且是在方法论层面上获得重要观念。它们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或深奥,即便对于文科读者,也是不难学习和掌握的。笔者的教学经验多次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孙教授的这个见解,我认为很有道理。
我与孙教授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不约而同”的见解。大概在2011年前后,鉴于我国各级领导人都很重视系统工程,经常说“××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些领导和专家之所以有这种观念,我认为这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我本人提出建议把它称为“系统直觉”。特别是有的人能够在别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独具慧眼觉察到系统的存在,或者可以构建出前所未有的系统。这种思维应该进一步上升到“系统自觉”,即自觉地从系统着眼和着手,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孙教授则提出“系统工程自觉”,希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成为自觉的系统工程工作者。其实,我们两个人说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
我与孙东川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认识了,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有较多的接触。他比我年轻十多岁,那时候他是委员会中最年轻的积极分子,思想活跃,为学会和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他长期积极钻研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提出一些新见解。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著名教授张钟俊先生对他是很器重的。1987年孙东川等人出版《系统工程简明教程》,张院士亲自撰写序言,还促成他到上海交通大学做访问学者(他当时在南京理工大学工作),亲自指导,让他学习如何开展大型的系统工程项目研究,使其受益良多。后来,他因为开展系统工程研究项目较多,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等原因,于1992年晋升教授,1993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同龄人之中是很靠前的。
我与孙教授的接触与联系一直比较多,经常见面交流,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祝愿本书更上一层楼!祝愿孙教授等作者更上一层楼!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