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芝麻开门”
我们试着来梳理概括一下上述内容:
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各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源,特别是矿产等生产类原材料,因而导致原料减少乃至紧缺,出现严重供需不平衡。原生资源严重枯竭,已经敲响了警钟。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成本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短缺,能源环境压力大,加之税赋重,企业生存不容易,成本一再下降,工艺一再简化,但是仍然做得很累,效益差。
要积极防范,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必须,而且迫切。
事情已经明摆在这里。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办?
1.4.1 寻找宝库,开辟新路
在资源枯竭、能源紧张的今天,人类也需要尽快找到新的资源宝库,使得科技时代的现代文明延续发展。然而,打开新资源宝库绝不仅仅是喊出“芝麻开门”这样简单,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需要找出打开资源宝库的密码。
应对资源枯竭问题,资源循环利用是必由之路。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地球内部所有的矿藏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因为这些资源都是地球在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经化学和物理作用而形成的。
可再生资源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物质,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式储存,但可通过不同加工途径而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资源高效利用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原生资源相比,使用再生资源可以大量节约能源、水资源和生产辅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矿产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这决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必然选择。
1.4.2 再生资源,半壁江山
资源再生是打开资源宝库的钥匙。
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1954年4月28日,中央批准在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下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局,从此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正式宣告诞生。几十年来,以供销合作社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全国工农业领域积极合作,为社会排忧解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再生产业发展。2002年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指出:“要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引导各地建立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回收网络,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工业生产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00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快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实施和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连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建立健全资源产出率统计体系,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落实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等责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则再次提出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连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一叶知秋,我们只要看看2016~2017年情况就可以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有个概要的了解。截至2017年底,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2.82亿吨,同比增长11%。其中,废电池、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回收量增幅较为明显,分别增长46.7%、24.4%和29.6%;废塑料和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出现下滑,分别同比减少9.9%和7.7%。
2017年,再生铜产量占铜供应量的比重为25.2%,比上年扩大1.2个百分点;再生铝产量占铝供应量的比重为17.6%,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再生铅供应量205万吨,占铅供应量的比重为42.6%,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随着资源和需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再生资源将会占据资源总量的半壁江山。
表1-3为我国2016~2017年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利用情况。
表1-3 我国2016~2017年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利用情况
①自2014年起,将中小型钢铁企业回收的废钢铁、铸造和锻造行业使用的废钢铁数量纳入统计范围。
②自2014年起,将从热镀锌渣、锌灰、烟道灰、瓦斯泥灰中回收的废锌数量纳入统计范围。
③报废机动车相关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全国汽车流通管理信息系统。
2017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受主要品种价格上涨影响,同比增长28.7%,所有再生资源品种回收总值均有增长。其中,废旧纺织品增幅最高,同比增长62.8%;废轮胎增幅相对最小,同比增长4.3%。
2016~2017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价值表见表1-4。
表1-4 2016~2017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价值表
2017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五大类别的再生资源进口总量3620.9万吨,同比下降9.9%。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废塑料,同比下降20.7%。废旧纺织品进口量与2016年相比,减少6.2%。再生资源进口量下降主要是由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对行业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
2016~2017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进口情况见表1-5。
表1-5 2016~2017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进口情况
注:1. 废有色金属进口是指含铝废料、含铜废料、含锌废料。
2. 我国进口废有色金属实物量按36%的比例折算。
近年来,我国大型城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工业、农业,生产、消费,城区、郊区,行业与行业产生的能流和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范围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型城市。
1.4.3 城市矿产,扬起风帆
城市矿产是现代社会新的矿山。
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决定通过5年的努力,拟在全国建成5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信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
截至2015年7月,已有6批4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得到批复,基本上完成了原来设定的目标。大量“城市矿产”原料以高科技产业化形式循环利用,采用这些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特别是金属产品,完全可以达到新材料的成品水平。例如,生产的铜原料,经过电解等方法,均可达到一级电铜(99.97%~99.99%)水平。而铅酸电池等废铅资源经拆解分类、熔炼精炼,也可以生产出99.985%的高纯度铅。“城市矿产”对于原生资源的替代率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逐步实现,“城市矿产”资源蓄积量不断增加。我国“城市矿产”中的废物类型主要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玻璃、废稀贵金属、废机电产品及报废电线电缆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典型“城市矿产”的处理与生产潜力将达到废钢53991万吨、废铜779万吨、废铝6701万吨、废铅1613万吨、废橡胶747.34万吨、废电器电子产品1516.2万吨、报废汽车4002.95万吨、建筑垃圾784157.78万吨。
2017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办环资〔2017〕1778号),对进一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型城市发展做出战略布局,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50个左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基地服务区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以上,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切实为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保障。
1.4.4 资源永续,贵在循环
与开发原生矿产资源相比,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省去了繁杂的开采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尾矿、废气、废渣,能够节省生产成本、降低能耗,达到了节约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如生产1吨再生铜,可以少排放100多吨工业废渣和2吨SO2;生产1吨再生铝,约少排放1.5吨赤泥,产生的污染物仅为原铝的10%;生产1吨再生铅,约少排放0.6吨SO2和20多吨工业废渣;利用1吨废纸,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和35%的水污染。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仍然偏低,回收技术亟待提高。如对废铝的回收利用,我国只能达到7~10次循环,而日本可达到21次循环。我国废纸回收率仅达到37.9%,与47.7%的世界平均水平和70%的发达国家水平相比,相差较远。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原生资源的损耗;另一方面,也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及优化生产工艺,防止二次污染。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同原生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全系列、全社会的资源产业结构,要在新形势下,提出新的生产模式。早期产业结构往往平行而独立,如分成钢铁、有色、化工等单独领域。而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战略的转移,传统的产供销环节将被循环利用与清洁生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所替代。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整合全系列资源并最大程度加以利用,就必须要将各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资源永续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巧妙地形成以资源生命周期为基础,以资源最大限度高效利用为原则,以环境保护、节能低碳为保障,以清洁生产为手段,以环境与资源协同进步为目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组合。这就是本书重点阐述的新型产业结构——循环产业链。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
[2] 厉以宁,石军. 中国经济改革警示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崔彬,牛建英,李超峰,等. 现代矿产资源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 厉以宁.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5] 周永生. 城市矿产概论[M].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6] 李博英,杨忠直,尹海涛.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历程简论[J]. 上海管理科学,2016(4):71-75.
[7] 刘新民. 大力发展我国资源再生产业[J]. 中国金融,2006(5):20-21.
[8] 杨春明,马永刚. 中国再生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