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颅脑损伤
一、脑挫裂伤
T1WI示左侧颞叶见斑点状高信号,周围见低信号水肿区;同时可见合并的硬膜下血肿;T2WI示挫裂伤呈等信号,水肿区呈高信号;同时显示硬膜下血肿呈高信号。
【MRI表现】
(1)损伤区局部水肿:水肿区大小可从几厘米至全脑,形态不一,边缘模糊,白质区明显。当为多发病灶,数天至数周后,水肿区有些可以恢复至正常脑组织信号,有些进一步发展为脑脊液信号,提示脑组织软化。挫裂伤重并且范围大者,晚期可出现脑内囊性病灶。
(2)散在点片状出血:位于水肿区内,形态常不规则,有些可融合为较大血肿,根据出血时间不同,出血灶T1WI可呈低、等、高信号,呈高信号是典型表现。3~7天开始吸收,1~2个月完全吸收或遗有坏死液化区。
(3)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重的脑挫裂伤常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脑纵裂池、脑池T1WI信号增高。但数天后T1WI高信号即减低、消失。
(4)占位及萎缩表现:挫裂伤范围越大,水肿范围越大,占位效应越明显。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重者出现脑疝征象。水肿高峰期过后,占位征象逐渐减轻,后期可出现脑萎缩征象。
(5)合并其他征象:如脑内血肿、脑外血肿等。
【诊断要点】
有外伤史,出现出血及水肿信号,诊断不难。但是,诊断骨折及脑内积气MRI不如CT具有优势。
二、颅内血肿
(一)硬膜外血肿
MRI平扫示左额部颅骨内板下见双凸形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邻近脑实质受压,中线结构略右移。
【MRI表现】
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下,呈梭形或双凸形,边界锐利。血肿信号强度变化与血肿的时间和设备的磁场场强有关。血肿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呈高信号;T2WI超急性期呈等信号,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呈高信号;慢性期T2WI呈高信号,T2-Flair呈低信号。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①患者有外伤史;②MRI显示颅骨内板下呈双凸形,边界清楚,
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低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T1WI呈高信号。有时急性硬膜下血肿也可呈梭形,与硬膜外血肿鉴别较难,通常硬膜外血肿范围较局限,同时伴有颅骨骨折,有助于鉴别。
(二)硬膜下血肿
MRI示左侧颞叶脑挫裂伤(a、b箭头所示),T1WI呈斑片状高信号,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周围见水肿区;胼胝体压部轴索损伤(c、d箭头所示),DWI呈斑片状高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
【MRI表现】
MRI检查能够显示小和改变轻微的病灶,特别是对肼胝体和颅后窝的病变观察具有优势。如果病变为非出血性,T2WI多表现为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处和肼胝体、脑干及小脑散在、分布不对称的斑片、斑点状T1WI呈等或低信号;急性期出血病灶呈T2WI低信号,T1W等或高信号,周围可见水肿信号;亚急性和慢性期出血的信号强度随时间而异。DWI对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显示出血为低信号而脑组织肿胀为高信号;磁敏感(SWI)序列对微小出血灶有更高的检出能力。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严重的脑外伤史,MRI有上述表现,且患者病情危重,而颅内无大的血肿或影像与临床表现相差巨大,提示DAI可能。SWI对微小出血灶检出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