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虽然,品质有所保障的药品,都是依据严格的工艺规范生产制得的。质量源于设计的生产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保障了生产工艺路线的稳定和药品生产质量的稳定可靠。
但是,由于不同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工艺条件和人员素质等差异,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此外,由于药品的高投入、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特性,全世界各地均有不法商贩唯利是图,常出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的现象(表1-4)。
表1-4 典型药品质量和安全事件
由于药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危。所以,世界各国对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均实施严格的监管,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及质量合格。
因此,对药品进行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的目的:既是保障用药者人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又是维护药品生产和使用正常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的重要手段。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劣药、假药)坚决实行“三不”政策:不出厂、不销售、不使用。其意义在于:保障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靠,保障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危。
药品质量控制通常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操作规范(cGMP);
(2)生产终点的质量控制——药品的质量标准与检验;
(3)流通过程的质量控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4)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治疗药物监测(TDM)。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是药品质量控制的责任主体。企业应提供科学、规范、可行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说明书,各环节严格执行相应规范,即:事前控制,是保障质量的核心。
药品监督管理和检验部门,依法监督各责任主体落实其职责,确保生产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说明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保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落实,即:监督管理、事后控制,是保障质量的外部促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