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三江源区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高寒湿地,区内发育有丰富独特的高寒植被,是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在涵养水源、固碳增汇、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显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又因其居于全球生态系统最突出的位置,故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的重点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加之近年来人为因素的影响与破坏,致使源区的草地植被退化与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鼠虫害猖獗,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三江源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草原围栏建设、退耕(牧)还林还草、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和修复和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是高山和高寒气候的产物,为典型的高原地带性和重要的山地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类草地中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地势高、饲用价值较大的草地类型之一。在青藏高原海拔3800~4500m的地带,以高山嵩草占优势的草地,常作为夏秋季家畜的主要放牧地。草甸植被植株较矮小,产量不高,但当地牧民对这种草甸的评价仍较高。一是在高海拔地区分布甚广,二是各类家畜喜食,三是营养价值较高。可见,高山嵩草草甸在三江源区乃至青藏高原在牧业生产、草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区域内草地生态服务、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状况的认识与评估,三江源区放牧与草地生态基本状况、国家配套政策中围栏封育工程对于高寒草甸植物个体、群落特征和碳平衡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课题。
本书主要以三江源地区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牧区“退牧还草”和“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三江源地区围栏封育和放牧草地植物个体、群落变化状况,土壤碳氮储量、碳氮分配、碳输入、碳输出各组分的贡献和相关因子关系,土壤呼吸时空变异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为三江源地区乃至青藏高原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特别是对切合草地合理利用实践的灵活性放牧和草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好基础资料,对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环境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意义,并为该区域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路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