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滴定分析概述
5.3.1 滴定分析术语与特点
将试样制成溶液,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standard solution)通过滴定管加入,当按照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时,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指示滴定终点,这个过程称为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滴定分析是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通常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剂”(titrant)。把滴定剂从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滴定”。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定量反应完全时,反应即到达了“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以sp表示)。一般依据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化学计量点。在滴定中指示剂改变颜色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end point,以ep表示)。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完全吻合,由此造成的分析误差称为“终点误差”或“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以Et表示。
滴定分析根据所选方法原理不同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所有滴定分析法均适于常量分析,其优点是准确度高、相对误差小(±0.1%)、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滴定分析常作为标准方法,用于测定很多元素和化合物。常见的滴定装置如图5-2所示。
图5-2 滴定装置
5.3.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①反应必须具有明确的化学计量关系,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②反应必须定量地进行。
③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对于反应速率较慢的反应,有时可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④必须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2)常用的滴定方式
①直接滴定法(direct titration) 凡能满足上述滴定分析要求的反应,都可用直接滴定法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直接滴定法是滴定分析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滴定方法。
②返滴定法(back titration) 当试液中待测物质与滴定剂反应很慢,或者用滴定剂直接滴定固体试样时,反应不能立即完成,故不能用直接滴定法进行滴定。此时可先准确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使之与试液中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③置换滴定法(replacement titration) 当待测组分所参与的反应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伴有副反应时,可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等量地置换为另一种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这种物质,这种滴定方法称为置换滴定法。
④间接滴定法(indirect titration) 不能与滴定剂直接反应的物质,有时可以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以滴定法间接进行滴定。
滴定分析的发展
滴定分析法的产生可追溯到17世纪后期。最初,“滴定”这种想法是直接从生产实践中得到启示的。1685年,格劳贝尔介绍利用硝酸和锅灰碱制造纯硝石时就曾指出:“把硝酸逐滴加到锅灰碱中,直到不再发生气泡为止,这时两种物料就都失掉了它们的特性,这是反应达到中和点的标志。”可见那时已经有了关于酸碱反应中和点的初步概念。
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使用各种化学产品的厂家,为了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避免经济上的损失,纷纷建起原料质量检验部门——工厂化验室。为适应简陋的环境和紧张的生产速度,工厂化验室需要快速和简易的分析方法。然而,当时流行的重量分析方法需要经过分离、提纯、称量等多个步骤,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由此,滴定法应时而生,滴定分析得到进一步发展。
19世纪30~50年代,滴定分析法达到了极盛时期。盖·吕萨克的银量法使其准确度空前提高,可与重量分析法相媲美,在货币分析中赢得了信誉,从而引起了法国以外的化学家对滴定法的关注,促进了滴定分析法的推广。与此同时,滴定分析法中还广泛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使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铈量法等纷纷建立。
5.3.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基准物质
(1)基准物质
滴定分析中离不开标准溶液。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准确浓度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或一级标准物质。基准物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若含结晶水,如H2C2O4·2H2O、Na2B4O7·10H2O等,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
②试剂的纯度足够高(质量分数在99.9%以上);
③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④性质稳定,不易与空气中的O2及CO2反应,亦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⑤试剂参加滴定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进行,没有副反应。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纯金属和纯化合物。如Ag、Cu、Si、Ge和NaCl、K2Cr2O7、邻苯二甲酸氢钾、硼砂、As2O3、Na2C2O4等。它们的质量分数一般在99.9%以上,甚至可达99.99%以上。虽然有些超纯试剂和光谱纯试剂的纯度很高,但是,有时候因为其中含有不定组成的水分和气体杂质,以及试剂本身的组成不固定等原因,使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达不到99.9%,因此不能用作基准物质。基准物质不可随意认定。
(2)标准溶液的配制
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法和标定法两种。
①直接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配成一定体积的溶液,根据物质质量和溶液体积,即可计算出该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例如,称取4.903g基准物K2Cr2O7,用水溶解后,置于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0.01667mol·L-1K2Cr2O7标准溶液。
②标定法 有很多物质不能直接用来配制标准溶液,但可将其先配制成一种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已经用基准物质标定过的标准溶液)来标定它的准确浓度。例如,欲配制0.1mol·L-1HCl标准溶液,先用浓HCl稀释配制成浓度大约是0.1mol·L-1的稀溶液,然后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如硼砂进行标定,或者用已知准确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标定,这样便可求得HCl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5.3.4 滴定分析的计量关系式
在直接滴定法中,设定T(标准溶液)与被滴物质B有下列反应
tT+bBcC+dD
式中,C和D为滴定产物。那么滴定剂T的物质的量nT与被测物质B的物质的量nB之间的反应计量数比(简称计量数比)为
(5-13)
例如,在酸性溶液中,用H2C2O4作为基准物质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滴定反应为:
+5C2+16H+2Mn2++10CO2+8H2O
即可得出
∶=2∶5
根据实际反应中滴定剂T与待测物B之间的反应计量数比,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有关滴定分析的计算。
在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反应,此时应从总的反应中找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酸性溶液中以K2Cr2O7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时,其中包括了两个反应。首先是在酸性溶液中K2Cr2O7与过量的KI反应析出I2:
Cr2+6I-+14H+2Cr3++3I2+7H2O (Ⅰ)
然后用Na2S2O3滴定析出的I2:
I2+2S22I-+S4 (Ⅱ)
在反应(Ⅰ)中,I-被K2Cr2O7氧化为I2,但在反应(Ⅱ)中,I2又被Na2S2O3还原为I-。因此,实际上总反应相当于K2Cr2O7氧化了Na2S2O3。将反应(Ⅱ)的系数乘以3,再与反应(Ⅰ)合并,得到K2Cr2O7与Na2S2O3的反应计量数比为1∶6,即
=6
思考题5-3 滴定分析方法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思考题5-4 定量分析结果有哪些表示方法,如何确定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