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方高校开放式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索
一、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其紧迫性和必要性已经非常明确。所谓大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面对大数据发展的要求,重庆地方高校探索开放式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十分必要。
(一)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发展大数据是内陆开放高地的内在要求
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将布局未来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也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培育所谓的“独角兽”企业,使重庆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既懂传统会计知识,又能在会计工作中熟练运用会计创新技术的人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必须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使重庆战略性新兴行业走在发展的前列。因此,集成配置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团队、实践资源、课程资源、数据库资源及技术平台等配套的教学资源,使会计人才培养从“传统优势”向“集成优势”转化,不断推动与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人才培养的配套改革,逐步形成“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的优势及特色。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对大数据+会计人才的需要,是重庆地方高校应该肩负的重大责任。因此,研究重庆地方高校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开展探索其实施途径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二)培养开放式大数据+会计人才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随着重庆地方高校本科生招生计划的扩大,本科学生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增加速度更快。重庆地方高校面临大量会计本科学生的培养重任。随着在校会计本科人数的增加,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方向和优势必然成为摆在重庆地方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并增加本校学生的特色是各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大数据+会计人才既是满足重庆地方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需要,也是增加高校学生就业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重庆本土高校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前瞻性和开放性不够是影响和制约其人才培养质量最为明显的“短板”。如果真正地通过“引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的途径,有效地吸引、汇聚并整合更多的校内外大数据教学的优势资源,以此形成发展重庆新兴战略产业的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将有助于提高重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增加其就业优势,有助于提升会计人才在发展“一带一路”的开放型经济进程中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重庆市具备探索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环境
随着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进程的推进,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已经开始。2017年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重庆将加快动力转换,培育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同时,2018年2月12日,重庆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根据协议,阿里巴巴将在渝设立区域中心,打造基于“城市大脑”的“智能重庆”,并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三大领域深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马云表示,通过合作,在重庆把智能城市、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业带动起来,共同建设智能重庆。在重庆要把数字经济从有做到无,就是无处不在、处处都在。这预示着重庆市将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经济转型升级。这些新兴战略行业的发展,将为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素材,为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实习实践及就业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