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
过去,我们的培养模式一直都是精英培养模式,讲究的是人才的一专多能,即“T”型人才模式。今后的大数据人才应为“π”型人才,即两专多能。所谓两专,是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数据思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用多种形式培养跨界人才。
要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转变,特别是专业教师建设的转变
学科、专业建设必须要有健全的教师人才体系。但目前掌握大数据技术、懂管理、有大数据应用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数量还很有限。教师人才的短缺以及由此导致的体系不健全必然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一个挑战。
高校建设中应加强对教师大数据知识应用的培训,与企业合作获取高效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强接触第一手数据的可获取性,提升教师对数据的接受性及运用能力,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偏理论,缺乏数据感的问题。另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际化,做到“引进来,走出去”,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去国外高校访学进修。还应该举办会计学相关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叉学习与培训,实现跨专业联合培养。
(二)充分借鉴国外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本校人才培养方式
英国ACCA会计的培养模式,十分值得借鉴。ACCA模式与我国现有模式最大的不同,即在于从学习之初,所有的考试都在电脑上完成,所有考试的数据都来自现实生活和工作。ACCA是英国的会计培养模式,采用“三明治”培养模式,即实践与学习相交错,课程设置与招生充分结合市场。与我国会计偏重于书本教学的培养,偏重于学生在开票、报税、登凭证、做总账的培养模式不同,ACCA从入学开始是一个全新的培养体系,从最基础的会计原理开始,逐步深化到数据分析、成本管理、投融资方向等板块。其体系与市场应用结合非常紧密。这一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去充分地学习。
(三)学校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
我国现有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通常还是采用论文的方式。其写作内容大多都是对自己找到的相关数据做一些网络上随手可得的分析,或者是对会计理论的一些纯粹理论性的探讨,缺乏自己独立思辨的过程。在这一点上,ACCA的方式则不同。ACCA最高一级的考试,学生要在3个小时内,对考题给出的企业数据做出分析、判断,写出完整的分析报告。这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有效的数据的搜集并提前做好加工,而不仅仅是在写论文的那两三个月中,才去关注行业内的相关信息。在平时信息的搜集中,不仅仅要关注会计行业,或许还有金融、制造业甚至政治学。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大数据的处理加工。
(四)充分利用开源课程等新媒体教学模式
当今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开源课程进行远程教学,为有意者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