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在墙角开吧
——读《斯普特尼克恋人》有感
这是我第二次读完时,所写下的只言片语。至于为什么是第二次,并不是书的内容丰富有趣,引人入胜,仅仅是因为看第一遍时没读懂。我将其理解为对书没有称心的解读。不能解读一本书,讲出来的也只有故事,而故事里的感情自然就缺失了。
《斯普特尼克恋人》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我”的朋友堇,恋上比她年长17岁的敏后,陪同她去欧洲旅游并在希腊某一小岛上失踪的故事。
初次阅读,我是把堇当作主角的。堇与她所爱慕着的敏在感情上的发展吸引着我。先入为主的片面思考,限制了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而第二次阅读时,我不再囿于“我”口中叙述的堇的故事,而是着重理解文字本身的变化,所以最后合上末卷,内心一直萦绕着难以平复的孤独之感。以下是我对《斯普特尼克恋人》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即使作为小学老师,“我”也不喜欢与人交际。在一个书店,“我”却被堇搭讪。堇的一切思想都与“我”相契合,就像是另一个自己。虽然“我”的生活还是以前那样单调乏味,但是堇的出现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她洒脱自然,能言善道。“我们”成为志同道合的密友。“我”被她强烈地吸引住了,渐渐发展成为无法自拔的痴情。当“我”对堇的迷恋逐渐显露时,敏的出现却占据了堇全部的心思,让“我”不得不搁置下对她的感情。在“我”与堇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堇逐渐融入敏的世界,并接受了敏的聘请,帮助敏打理其事务所。“我”不时会想起“我”的往事,堇以前的故事,但这丝毫不妨碍她们两人关系的发展。就在堇作为秘书与敏同赴欧洲旅行期间,堇对敏产生性的冲动,但敏因为14年前发生的事件,早已迷失了自我。于是在一个希腊小岛上,堇失踪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失踪,导致一切的秩序开始紊乱,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我”无法搜寻到堇的下落,也丝毫没有关于堇的线索。堇像烟一样消失了,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晓。回国后,所有报道都只字未提此事。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对于堇的住址、家庭情况甚至工作地点也毫无所知。而敏呢?回国之后“我”也只是在街上见到过她,却陷入她是否是敏的矛盾中。
这不禁让人忖度,假如堇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呢?
“我”想要有人和我分享感情,于是在书店看书的那天,“我”创造出堇。她对“我”看的书感兴趣,并与我搭话。在不断的交流中,“我”爱上了堇。然而为了继续这段不可能的关系,敏被创造出来。她的出现保护了堇的存在,让“我”对堇逐渐膨胀的爱恋冷却。但虚幻的东西终究还是会破灭的。
自堇消失之后,“我”生活着的故事逐渐丰富起来。其中有件事是一个小孩扒窃被保安抓住,需要“我”以老师的身份进行调解。在“我”与孩子的谈话中,“我”第一次向他人述说了堇的失踪以及“我”从小到大所感到的烦闷与孤独。“我”发觉他的内心深处也有属于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对于他的意义,可能和堇对于“我”的意义是一样的,它们都已从单纯的臆想发展到了现实生活中。孩子没有说话,却把隐藏着这个秘密的钥匙给了“我”。而“我”选择把钥匙投入河中,把那寒碜、污秽、猥琐的人际纠葛扔进那浑浊的河里,然后往家走去。之后“我”开始回想着假象的一切,这时一通来自堇的电话响起,期待着“我”能去那头的电话亭接她。放下电话后的“我”却无动于衷,因为这时“我”已经彻底发现这一切只是梦境。“我”幻想着能有一个朋友,幻想着一场爱恋,幻想着一种精神的离世,幻想着摆脱孤独。然而我们活着,行走着,就没有比这更能体会孤独的事了。
斯普特尼克,意为“旅伴”“伴随者”,是苏联1957年发射的人造卫星。苏联前后发射了两颗人造卫星,但第二颗没能回收,其中所载的莱卡狗也成了宇宙探索的牺牲品。在那漫无边际的宇宙式孤独中,从小小的窗口向外窥看的狗的一对黑亮黑亮的眸子,究竟在看什么呢?它是否也会感到孤独呢?
这是写给孤独的书。它宛若层层迷雾遮蔽你的双眼,让你迷失方向,又像细腻的冷雨,凉透你的每一寸皮肤,每一根神经。它挥舞着,躁动着,喧嚣着,让你无法逃离。等你发现它时,它早已化为深井之下唯一的绳索。
在村上春树的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相似性。他们既像那颗卫星,也像那只小小的莱卡狗。面对这种离世的孤独,他们隔绝自我,剥离心灵,游荡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日复一日地在自己的轨道上,先是公转,然后自转。但这里,孤独不是一种宿命,而是一种偶然与选择,是一种抵达。堇的名字来源于莫扎特的《紫罗兰》,讲的是旷野上开放的一朵楚楚动人的紫罗兰被一个粗心大意的牧羊女一脚踩扁,牧羊女却浑然不知的故事。
倘若能重来,让花在墙角开吧,别给它阳光,孤独的心值得一辈子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