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主要创新和不足

1.5.1 主要创新

本书围绕四川构建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城镇空间格局的总体目标,以城镇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书的研究视角从单个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问题扩展为四川省范围内的城镇空间结构优化调整问题,既考虑了不同城镇空间规模、地域结构,又分析了包含大中小城镇在内的多个城镇的空间结构定位、相互功能及其空间联系,是对以往研究单个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丰富和拓展。

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一方面提出了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是对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目标的尝试性探索,并对城镇空间优化评价指标进行了客观分析,得出了四川整个城镇空间结构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对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机制的理论研究,从政府作用机制、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和社会公众协调机制三个方面,详细梳理了四川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体制的机制障碍,并提出了推进城镇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宏观路径和机制创新。

三是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本书充分应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上,应用本书所有区县的地图绘制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 10.0软件,提高了分析精度和准确性;将Matlab 7.5软件应用于层次分析法(AHP)判断矩阵的归一化处理和修正,避免被标尺不准和信息失真利用影响;将Geoda 9.5软件应用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模型构建和选择,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对模型产生影响,使得空间滞后模型(SLM)的解释力和显著性都有明显提高。

因此,本书对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工具进行了新的探索,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可以为四川落实“三大战略”提供政策参考,可以为其他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1.5.2 研究的不足

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涉及的利益主体既有政府、企业,又有居民和个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推动力既有政府力量,又有市场力量,所以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涉及的范围广、利益关系复杂、影响深远。本书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但由于笔者的知识和学术水平有限,在构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三条线索上未必能够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在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机制研究方面还有待继续深入和拓展,在提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和内容方面难免出现片面和薄弱的环节,对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指标设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由于数据和资料搜集的难度高,使本书未能深入两千余个建制镇进行研究,这些都是本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继续深入研究并加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