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U盘化生存与主机化生存
U盘化生存的讨论始于罗振宇的一次演讲,当时罗振宇所说的U盘化生存只是一个试图为人类崛起指明方向的生存方案,其中心内容主要有16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后来,罗振宇在“黑马创业36招”开年第一讲中主动改口,说他提倡U盘化生存是自己给创业公司挖的三个坑之一。彼时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推出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成为与U盘相反的主机式生存:“我改主意了,我进步了。”
U盘化生存相关理论迅速被抛出来讨论,又因为被提出者否定而迅速落入尘埃。不谈罗振宇自我否定的态度,只看U盘化生存本身,这个理论本身存在现实土壤吗?
显然是存在的。
自带信息很重要。因为互联网越发达,装载的信息越多,噪声也越大,与通过互联网获得想要的速度呈反相关关系。自带信息设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完全消失的理想化场景。现实中更有可能的是,为真实有效的信息付出的价值更高,甚至超过了小微企业的承受能力,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由协作很重要。场景的无缝切换+资源的最优配置=最高的效率,看上去很完美,但等式中忽略了感性的人格。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始终无法脱离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倘若没有最基本的感情基础,怎么会有“把后背留给对方”的信任默契?
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也许适用于U盘或其他机器,但绝对不适合人这种复杂且因复杂而可爱的生物。
U盘化生存代表着个人的崛起。这个理论放在一个人能做成的事情上当然行得通,但若碰上一个人做不成的事呢?一个随时插拔的人又要到哪里去找团队、搭档,共同完成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互联网创投圈有一句话:“中国最好的创业是卖给BAT(三大互联网公司首字母的缩写。B是指Baidu——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A是指Alibaba——阿里巴巴集团,T是指Tencent——腾讯公司)。”
单打独斗,资源渠道毕竟是有限的,没有好的平台支持运营,商业影响力弱,很容易被大公司凭借话语权淘汰。“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U盘化生存虽好,但能实现多大的价值还要看所插接的主机有多么高端。
而我们可以学习的U盘化生存,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培养出碎片化的生产力。U盘化生存也许不够接地气,但它至少给了我们在即将到来的零工经济浪潮中安身立命的启发:
(1)协作中突破工作地点、时间乃至团队的局限;
(2)不断更新换代,终身学习;
(3)掌握系统的学习方式比习得技能本身更重要。
U盘化生存是零工经济时代的特征,而零工经济很可能是人类防止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