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行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特步:云端上的跑鞋

陈赋明陈赋明,《商业评论》栏目主编。

9000,100%。

看着这两个数字,90后帅小伙张志明心里翻涌着喜悦。他知道,自己两年前转行转对了,他找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好平台。

张志明眼前的数字,是他带领门店6名伙伴在2018年收获的成绩。前一个数字是累积的会员数量,后一个是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而他庆幸自己找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给用户带来“非一般的感觉”的特步,一个开创了国内时尚运动先河的体育运动品牌。

我们且不论这两个数字在同业门店里面是不是算好的,甚至在特步自己的门店里算不算突出的,但从张志明的门店来看,其销售额可是比2017年足足翻了一番。

张志明是2017年2月来到特步的,之前在一家制服定制企业跑业务,因为淘宝电商的兴起,客户都到线上去定制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转行。既然人们生活都离不开吃穿,那就去这些行业试试做零售吧。就这样,他成了特步在泉州一家门店的店员。半年后,他调到了厦门,接手了现在的门店,成为一名店长。

张志明的店位于一个城中村,他接手的时候,这家店属于特步的第6代零售形象店,经营模式传统,货品结构也不好,新货比较少。因为门店业绩不太好,所以店员的士气较为低落。

到2018年,这家店已经开了4年,累积下来有记录的会员有4000多个。但这些会员中,有过两三次复购的只有几百个。也就是说,看上去手头有这么多会员数据,90%名存实亡。

2018年7月,张志明迎来了重大改变。他的门店升级为特步最新的6S店,不仅店面形象进行了升级装修,还增加了非常多的营销内容,如店铺发光道具、促销赠品等。货品结构调整也很大,铺进了大量新货。张志明和伙伴们还学习了大量与产品、服务、会员相关的知识。

让张志明感到新奇的是,门店同步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实现了店员、商品、店铺、服务、支付的在线化,晋升为新零售智慧门店。

这一番“脱胎换骨”仅过去不到半年,他和伙伴们就收到了本文一开头提到的“喜报”:

• 门店会员数量翻了一番,达到了近9000人。而且,新增的4000多会员中,近一半有过复购。店员不仅知道所有会员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爱好,还跟他们建立了一对一的好友关系,随时在线沟通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门店2018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

• O2O订单量增长迅速,尤其在2018年“双11”,一天内O2O订单收入就有6万多元,光发货快递费就花了1000多元。

• 店员稳定性大大改善。改造前半年内,店员流失了一半多,改造后,只有一个店员离开。会员数量增加,复购率提升,门店销售收入增加,店员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店员自然也就稳定了。

张志明的门店,只是特步4300多家新零售智慧门店中的一个。据悉,在跟阿里巴巴合作新零售的所有品牌商中,特步的新零售智慧门店数量是最多的。单凭这一点,足可见特步向新零售转型的魄力和决心。

那么,特步的这份魄力和决心从何而来呢?他们是怎么踏上新零售之路的?他们对新零售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又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就让我们走进特步,一探究竟吧。

零售事,无止境

自新零售浪潮兴起以来,许多企业都在思考和探索。如果你曾走近它们,并和它们的管理层有过交流,你一定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在新零售概念出现之前,我们其实已经在做了,只是不知道这就是新零售。

不敢说这些企业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否真有新零售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系统深度,但是,从它们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点:不管是这些企业还是阿里巴巴,大家对未来零售的思考和探索是不会停歇的,而且总体上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特步也一样。在跟阿里巴巴合作新零售之前,它也在探索自己的未来零售。那么,它都摸了哪些“石头”呢?

POS系统:让门店运营透明起来

任何企业做新零售,都会有一个组织承载者。在特步,这个承载者就是新零售运营中心高级总监李波。李波说自己是“从中国本土市场成长起来的零售人,套用一句话——专注零售20年”。2015年年初进入特步之前,李波先后在可口可乐、李宁、阿迪达斯等品牌工作,一直聚焦在品牌零售领域。

正因为是个零售“老兵”,他来特步后就肩负起了线下零售管理。“从2015年到2017年,特步花了近3年时间完成了零售转型的第一步,我和同事们一起为此努力,并见证了整个过程。”李波很自豪地说。

在此之前,特步跟很多鞋服企业一样,走的也是批发模式。货品生产出来后,根据6个月前签订的订货量,把货品发给总代了。虽然在组织架构上,全国40多个总代都是接受特步管理的分公司。但实际上,总代怎么在自己的门店进行销售,又怎么分销给加盟商,特步基本上是很难管控的。

在渠道为王、快速扩张的时代,这种经营模式有其显著的优势。然而,在消费者意识逐步崛起的互联网时代,远离门店终端,就意味着远离消费者,这对品牌商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清晰预见的战略威胁。

特步不可能改变多年来建立的代理经销模式,也不太可能自己直接去管理和运营6000多家门店。于是,特步零售转型的第一阶段主要落在了两个方面:门店运营数据化和门店店员社群化,目的是要提升渠道质量、产品力、商品运营力和零售执行力。

“要抓住终端,不一定非得直接去管理和运营,通过引入系统,我们就可以离门店很‘近’,实时‘看到’店铺运营和店员状况。”李波解释说。

特步给门店导入了POS门店运营系统,里面集成了会员系统、收银系统、库存系统等。有了这套系统,就有了运营数据和报表体系。这样,“不仅可以知道门店运营状况,还可以引导大家关注销售。不是看今天卖了多少钱,而要看这些钱是怎么卖出来的,什么产品卖得好,是新品还是旧品,是鞋子、服装还是配件,是高价卖的还是低价卖的,是老店卖的还是新店卖的,哪些产品卖得快,哪些卖得慢,等等”。

有了运营数据,还可以指导分公司及时进行货品调拨或促销。现在,他们可以跟踪每一款货品的销售速率,看在单位时间内,一款货品卖出了多少。如果发现某款货品的销售速率高了,就赶紧提醒分公司补货,甚至通知后台做快速返单;如果销售速率低了,就建议区域之间或门店之间进行调拨,不行的话,赶紧打折促销。当然,他们不会实际跟踪每一款货品,一般只跟踪销量排在前20位的货品,因为它们差不多能占到百分之四五十的生意。

调拨、促销的建议或指令会从总部发出,下达给相应的分公司。李波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几款鞋出现滞销的迹象,总部的商品部门就会制订一个促销方案,然后零售部门会针对这几款鞋,确定在门店的陈列方式以及POP设计方案,同时培训部门会设计促销话术,并通过一个叫作“超级导购”的店员社群App,对店员进行在线培训。等所有方案和物料都到位了,就分发给各个分公司开始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门店还需要对促销情况进行拍照回传。这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成熟的链路。

POS系统的接入,还让所有门店的库存变得可看见、透明化。就拿张志明的门店来说。一碰到顾客想买的货品出现断码,张志明和店员就会到门店系统里进行同商圈查询,看看这个商圈的其他门店是否有这个码的货。如果顾客着急等着要,他们会在系统里申请调货,然后到其他门店取货,拿回来给顾客试穿。如果顾客不着急,他们会申请调货,并跟顾客约好其他时间来试穿,或者直接让其他门店把货品快递给顾客。

李波带领团队还逐步给线下零售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晋升体系、薪资体系、大节促销体系、新店开业体系、主推款体系等,并编写了仓库手册、导购手册、收银手册、店长手册,分发给每个门店,便于店员(尤其是新店员),随时查阅,快速掌握门店运营管理工具。

超级导购:打通公司和店员

特步的整个生意总体上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我们一般人认识的特步成人运动品类,在特步内部称为“大特”,这部分生意是大头,占到了特步集团差不多95%的收入。另一个是特步的儿童运动品类,内部称为“小特”。

掌管整个大特的是特步大盘CEO李冠儀。在2014年加入特步之前,她一直在国际品牌公司工作,先后出任阿迪达斯中国北区总经理、Esprit中国区CEO。邀请这样一位“资历雄厚”的CEO来统帅大盘,可见集团CEO丁水波对特步未来的期许。

李冠儀透露,特步有6000多家门店,分属于40多个分公司。以前,每次总部有新的政策、活动或指令,都是从总部到分公司到区长(负责所在片区的所有门店)再到门店,这样一层一层往下传递。很多时候,在传递过程中,因为不同层级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不太一样,到最后,“信息往往会断流,根本到不了店员那里,变成没人指挥,更没人执行,结果不了了之”。

李波则分析了这样一组数据。他说,一个普通店员进店3个月后,一般情况下,每单交易的货品数量(即连带率)能有1.3件,6个月后大概是1.8件,1年后能到2.2件。而店员通常留存时间在8个月左右,如果能够让他留存到1年以上,同时加快店员的成长时间,就会让生意有很快的提升。

而且,店员的频繁流动还会影响门店日常运营和顾客体验。张志明说:“如果店里的同事流动少,彼此就很默契,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如果总有新人进来,在重新培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状况,比如找错鞋,找错服装,货品解释不当,跟顾客产生分歧等。这样的意外对生意影响不小。”

正因为有上述痛点,加上店员又是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最有效、最直接、最有温度的触点,李波把特步零售转型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放在了店员身上。“我们要让当时2万多店员能够聚在一起,可以快速沟通,以解决上传下达、店员培训、店员留存、市场反馈等问题,提升管理效率。”

于是,便有了上文提到的“超级导购App”,通过手机端,使公司与所有店员连接起来,同时也为所有店员构建了一个属于大家的社群。

李波特意给我展示了他在手机上安装的“超级导购App”,里面几乎包括了门店运营的所有相关环节和问题,如培训、激活、销售技巧、问题、大节、陈列道具、形象、促销、退残,等等。此外,还有店员的互动消息,如“我们的小咖秀”“我们一起来跳操”等。

李冠儀也对“超级导购App”肯定有加:“通过这个平台,跟门店运营和店员有关的所有资源,都直接落到了门店。这个系统已经运营了3年多,对线下门店的赋能是非常高的。”

2015—2017年的零售转型,给特步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李波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让整个组织从上到下,开始关注零售的细节。我们现在的零售KPI,不是很粗放地去看卖了多少钱,而是关注单品的到货、售罄、利润,单店的成交、利润,单人的成交、贡献,关注的是品效、店效、人效。接下来,我们会更关注会员的单客贡献。”

特购会:找到一个清货主力军

2016年以前,特步2年以上的存货基本上都是通过工厂店、特卖场进行消化的。后来,代理商都不愿开工厂店了,因为“投入高,收益少,不划算”。李冠儀为此找了N个分公司代理商去谈,可是“他们就是不愿开,最后气得我说,‘你们不开,我自己开。’但是,转念一想,我们自己怎么可能去开工厂店,我们连直营店都没开过”。怎么办?

这时候,IT小伙伴出了个主意:“要不,我们直接到工厂去卖,然后做一个线上特购商城,把工人都引过去?”

对于这个主意,好多人都说不行,但李冠儀觉得这个行。顶着无数压力,李冠儀组织了几个人,开着小货车,拉了3天的货,直接到自己的工厂、兄弟单位的工厂,或者矿区去卖。

“我们事先跟工厂的工会谈好,告诉他们‘我们是一个知名品牌,产品质量很好,就是款式旧一点,但价格实惠,性价比很高。’结果,工人都是十件二十件地买,买回去给家里人穿。3天的货很快就卖完了,我们还跟工人说,你们可以直接上我们的特购会网站去买,我们会给你们快递过来,甚至可以帮你们快递到老家。”谈起这档事,李冠儀现在仍然有些小激动。

就这样,拉上3天的货品到工厂卖,然后引流到线上,3年过去,特购会已经成为特步消化库存的一个生力军。而且,它跟其他渠道完全区隔,互不冲突。现在,他们早已不用再开着小货车去叫卖了,并且还开发了小程序、H5版本的特购会。

“特购会是一个从零开始创造的渠道,而且一上来就是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它是持续的,因为你总有周转货。这样的话,等于我的渠道实现了分级,我的货品也实现了分级。比如说,旗舰店应该卖什么,购物中心应该卖什么,街铺店应该卖什么,特购会应该卖什么。而且,不同渠道对应的消费者是有所区别的,某种程度上,等于又把人和货进行了匹配。”李冠儀总结道。

到今天,特购会沉淀的会员已有几十万,其中活跃会员接近20%,具有很高的黏性。他们是特步会员生态的组成部分,拥有自己独特的标签——城市打工人员、低收入人员、家庭主妇等,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对质量有要求,同时对价格比较敏感,是相对理性的一群消费者。

“对于这个会员群,我们线下吸粉已经减少,更多是通过线上拉新。我们根据会员画像,到折扣网站、保安群、小区妈妈群、家政群等推送营销内容,转化率能达到12% ~15%,远高于传统的电商平台。”李波说。

跑步俱乐部:打造跑步生态圈

邀请娱乐明星做代言人,致力于打造“时尚+运动”的独特品牌定位,让特步成为国内运动品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因此成就了特步国内领先者的地位。

对于特步的这一品牌定位,特步品牌系统高级总监吴丽欣解释道:“相比很多运动品牌单线驱动,我们特步是双轮驱动。在专业运动方面,我们根据不同专业人群的需求,打造不同的专业产品和服务。同时,对于非专业人群,我们把时尚元素融入运动,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就算是一个专业人士,在运动赛场上拼搏,回到生活中,他也会有休闲、时尚的一面。特步品牌就是这样的一个双面体,服务于不同的目标人群。”

作为运动品牌,特步为国内外许多运动赛事和团体提供过赞助,比如马拉松比赛、足球联赛、足球俱乐部、全运会等。不过,在国内消费者的印象中,特步很多时候是跟娱乐明星和时尚联系在一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特步产品的专业性。

2015年,特步强势回归运动,提出了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3+”战略,即让产品升级换代的“产品+”、将产品和服务融为一体的“体育+”、追求线上线下充分互动的“互联网+”。

作为“3+”战略的落地项目,特步开始组建跑步俱乐部,打造跑步生态圈,致力于成为中国大众跑者的首选品牌。之所以选择跑步项目,首先,特步在这项运动上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特步从2007年起就开始赞助国内马拉松赛事,是大中华区赞助马拉松赛事最多的运动品牌。其次,跑步装备也是特步最核心、最具实力的专业运动品类,配备了动力巢、减震旋、气能环、酷干、柔立方等多项创新技术。第三个原因则更为现实。李波坦言,在以运动时尚为主的特步综合类门店,虽然也展示和销售专业跑步装备,但真正的跑者很少去这类门店,导致跑步装备很难卖。

从2016年8月开始,特步跑步俱乐部在北京奥森公园、长沙橘子洲、南京玄武湖、合肥滨湖、厦门体育中心、苏州爱琴海、武汉东湖等地相继落地。这些俱乐部所在的地方,大多是当地的大型公园,也是跑者“圣地”。所以,跑步俱乐部很容易成为当地跑者的聚集交流场所。

特步跑步俱乐部以跑者为核心,从装备、赛事、社交、服务四个领域入手,提供训练营课程、跑者安全培训、存包、淋浴、步态分析、足型测试、赛事一站式报名、T恤印字、奖牌刻字等一系列独有的跑者服务。“通过这些服务,我们把越来越多的跑者吸引到生态圈里面,然后不断去激活,延长他们每个人跟特步品牌互动的生命周期。”李冠儀说道。

目前,通过新零售积极推进与公司内外的合作探索,特步已经逐步形成马拉松赛事+321跑步节IP+马博会+跑步俱乐部+线上商城+异业合作的跑步生意闭环。

“跑步俱乐部还会继续增加。现在,我们通过跑步生态已经服务了超过百万的跑者。我们应该是国内拥有最大规模、最专业跑者社群的运动品牌。”作为特步跑步俱乐部的建设者和运营管理者,李波说这句话时,眼中闪着光芒。

O2O:线上线下融合,打下新零售基础

大多数线上线下并行的品牌都面临着两盘货的问题,如何打通是个难解的系统性工程。而O2O模式在当下看来是解决线上线下融合的最恰当的方式。特步在较早时间就开始践行线上线下融合。

所谓O2O ,不过是线上线下货品共享。线上下单,线下发货。看似简单的模式,却面临着诸多变革。首先面临的障碍就是线上线下的矛盾——货品不统一,零售价格不统一,管理模式不一样。当谈到O2O模式的时候,线上线下都保持拒绝的态度。

“那时候,线上线下打架最严重。线上不愿意去销线下的商品,因为他们无法掌控价格,同时也质疑线下的发货能力。门店导购则觉得线上抢了他们的生意,坚决抵制。万事开头难,从上到下,观念不一致,团队不健全,系统不支撑,处处是困难。”特步全渠道管理中心总监王迎新回忆道。

2015年3月,王迎新接手了O2O项目。当时,电商正在迎来流量红利向品牌红利的转变,天猫上的品牌纷纷开始加大品牌投入,各类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王迎新意识到,线上线下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服务质量马上将成为主流,那么,产品统一必然先行。于是,他下定决心强推O2O。“这个模式最好的地方在于,线上线下均可轻装上阵。线下多了线上的销售渠道,线上则可以将更好的产品引入,在不承担库存的情况下,打造出健康的产品结构。”王迎新说道。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快速达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战略目标,王迎新不得不多线作战。首先,取得高层的共识。其次,分头说服线上和线下的团队,因为仅靠行政命令是解决不了那些看不见的问题的。“当时的状态完全可以用周游列国来形容。”王迎新笑着说。

对线下,他从售罄率提升、长尾利益、数据积累、消费者体验等角度来陈述利弊,终于打动几家分公司愿意尝试。对线上,他则陈述了品牌的力量、统一的力量。他还不断动员销售部门必须先打造几个标杆出来。

刚开始,O2O系统没打通,王迎新就用最原始的办法,用Excel表格把订单数据导到线下系统,门店发完货,再把快递单号给他,他再导入线上系统。靠着原始的操作手段,一年硬是做出了4000万元的销售额。

有了这个基础,O2O中台系统的开发就能立项了,线下各分公司也看到了希望,开始加派人手,并把品牌资源与货品统一起来。到2016年中旬,差不多所有分公司门店都加入进来了。

如今,每家O2O门店每天都有大量的线上订单,发快递已成为门店的一项日常工作。O2O不仅仅为线下增加销售,更重要的是大量就近发货的订单,把人、货、场紧密连在一起,产生大量有用的数据,对运营起到非常巨大的推进作用。

O2O成为一个桥梁,让线上线下增进了了解;同时也是一个纽带,用共同利益把线上线下绑在一起。现在,特步所有门店都具备订单操作系统、管理体系、结算体系、快递体系、线上线下共同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新零售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新起点:建立新零售运营中心

作为20年零售人,李波对线下零售再熟悉不过了。每年传统线下零售的生意视角基本是这样的:今年要完成多少任务,现有店铺是多少,根据同店年增长,能够产生多少流水,缺额部分需要新开多少店才能补齐,要不要发展新的代理商;需要多少产品去支撑,多少宽度,多少深度,四个季度分别是多少,高价产品有多少,低价产品有多少;有多少店员,每个人的贡献是多少,要不要增减人员。这完全是从企业视角来看零售生意。

后来,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特步管理层对这盘生意的认识开始转向流量和会员的视角。“我大概算了一下,在线下一年差不多有4亿人次进入我们的店铺,这是我们的流量,应该是很可观了。但与此同时,2017年,我们的线下会员只有区区几百万,这是这么多年累积下来的数,实在不大。而且,我们都知道,线下流量是有成本的。”李波在访谈中多次提到线下流量成本。如何沉淀和运营好这些流量,就成了特步零售转型的新课题。

2017年3月,特步成立了新零售运营中心,零售转型的第二阶段——新零售的探索和尝试——由此开启。从时间点来看,当时新零售概念已经提出,但是“大家对它其实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洞察。从丁总到CEO,大家都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趋势。面对未知,我们不应该拒绝,应该积极拥抱,积极探索。而且,这跟零售相关。所以,我就建了一个运营中心,把超级导购、特购会、跑步俱乐部、CRM运营、官方商城等几块放了进来。整个中心和我当时负责的零售管理中心拼在了一起”,李波说。

新运营中心被冠以“新零售”,倒不完全是因为先有了这个概念。当时,李波管的是整个零售管理中心,新零售运营中心要跟原来的零售有所区别。而且,新零售运营中心的几部分内容,跟原来那些确实不一样,得给它一个“帽子”。其实,他们想过叫新业务、新渠道、特殊业务之类的,但都觉得不妥。最后,李波说:“借新零售的势,就叫新零售运营中心吧。”

在新零售运营中心成立会上,李波给大家描述了特步的新零售: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用户触点,像App、小程序、社群、电商、官网、官微、官博、品牌推广、活动赞助、官方商城、线下门店、店员等。通过这些触点,我们可以把消费者吸引来,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会员。然后,按照品类、需求、生活场景等,给他们贴标签,加备注,做分层。接着,再通过内容、大数据、活动等,对他们进行社群化运营、个性化互动,精准匹配他们的需求,培养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整个流程和体系,就像是一个大水池,周围有许多不同的水龙头,里面流出来不一样的水,一起汇聚到池子里。然后,经过沉淀、解析,分离出不同的内容,分别加以利用。总之,我们的基本认知是,未来一定以黏住消费者为主要目标,为消费者做垂直社群化运营,同时不断增加消费者触点。

最后,李波给新零售下了定义:特步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科技和资源的整合,串联起品牌、店铺、店员、社群、跑者等关键营销环节,以沉淀消费者数据为手段,进而调整品牌营销资源配置,最终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继而提升消费者体验为目的的营销管理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在新零售的定义前面,李波特意加上了“特步”两字。这说明,特步对新零售有着自己的认识,它要做适合自己的新零售。事实上,在2018年3月与阿里巴巴开始合作新零售之前,特步做的就一直是自己的新零售。

“新零售听起来有些空,必须把它落到特步的体系里面,所以,我就开发了一些自己的阵地。”李波介绍道。第一部分先是官方商城运营,它承接了品牌流量和线下流量,做新品上市测试;第二部分是CRM运营,就是收集会员数据,清理会员标签,规划会员权益,还有经营会员黏性;第三部分是智能零售,就是运营两万多店员的超级导购,主要为了提升零售效率和店员黏性;第四部分是特购会运营,它承接了特定人群的线下流量,进行品类重组,开发新的渠道;第五部分是跑步俱乐部运营,强调品牌的跑步调性,服务跑者群体,增强跑者的黏性;第六部分是技术支持,因为新零售离不开技术的赋能。“其实这几个阵地,在新零售运营中心成立之前就已颇具规模了,只是之前没有过多的会员社群化运营。”李波补充道。

针对每个业务模块,李波还设定了具体的经营目标,比如跑步俱乐部服务了多少跑者,日常有多少场活动,转化了多少跑者;官方商城有多少访问量,转化了多少会员,产品点击量如何;特购会沉淀了多少会员,活跃会员有多少,客单价是多少;CRM运营获取了多少新会员,整体会员结构如何,会员复购占比是多少;店员活跃度如何,留存率是多少;有多少社群,活跃度如何,社群转化了多少会员;技术支持响应有多快,项目实施质量如何。从这些指标,我们也可以看出,特步新零售对会员拉新、转化、复购等社群化运营的重视程度。

特步新零售运营中心下面有6个部门,包括跑步俱乐部运营部门、CRM运营部门、特购会运营部门、智能零售部门、技术支持部门、零售学院。但这只是新零售运营中心的内部架构,它在运作的时候,会变成一个跨部门、跨中心、线上线下融合的联合作战团队。

为了清晰地展示新零售运营中心日常的运营状态,李波一边画着组织架构图一边说:“我们会跟品牌中心要推广内容,跟IT中心要技术支持,跟电商的全渠道管理中心要平台资源(如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工具和技术),跟财务部门做移动支付账务处理,还要跟最大的合作伙伴——线下零售部门要落地执行,因为新零售的大部分落地工作都需要线下分公司和店铺配合。”

除了电商和IT部门的一个专门小组,其他几个合作部门都没有专门的新零售对接人。电商部门的对接人就是王迎新,因为他熟悉阿里巴巴平台的资源。“那个时候,阿里巴巴的人跟我们线下的人是没有沟通渠道的。我就成了一个桥梁,阿里巴巴的人对接我,我再跟李波他们去沟通,告诉他们是什么样的工具,有什么好处。我和李波一起来制订适合落地的方案,然后他往下推。”王迎新说。

智能导购:店员与会员结对子

新零售运营中心成立的时候,特步在组织架构上主要分为三大块:大特事业部、电商事业部和小特事业部。大特事业部是特步的核心业务单元,由公司CEO李冠儀负责。与大特事业部并行的电商事业部和小特事业部,则直接向集团CEO丁水波汇报。大特事业部下面包括了销售管理中心、零售管理中心等部门。新零售运营中心就放在零售管理中心里面。可见,一开始新零售运营中心就属于实验、探索的性质,在特购会、跑步俱乐部等阵地尝试会员运营,对特步的线下零售和电商主体,几乎没有涉及。

2018年3月,特步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的大调整。首先,将新零售运营中心从零售管理中心剥离出来,放到与销售管理中心并列的位置。李波出任新零售运营中心高级总监,全面掌管新零售,他原来负责的线下零售则归入销售管理中心。其次,将原来直接向丁水波汇报的电商事业部归入CEO李冠儀下属,形成大特的销售、新零售、电商“三驾马车”格局。

此次大调整透露出丁水波的两个战略思考:第一,经过一年多的推动和发展,整个新零售趋势越来越明朗,相关技术和工具已经成熟,到了吸收应用、全面推进新零售的时候;第二,把特步大盘的线上、线下和新零售统一到李冠儀下属,有利于统筹线上线下的所有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的融合。

与此同时,这个时间点也标志着特步正式进入与阿里巴巴合作新零售的模式。“我们自己对新零售已经有一年的摸索,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清晰,我们知道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工具和技术能够帮到我们。所以,虽然跟阿里巴巴合作新零售并不是最早的,但我们的推进速度很快。”李波说。

特步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合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接入智能导购,另一个是实现“六个在线”。

李波指出:“特步的新零售从一开始就聚焦在会员运营上,我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户触点,在沉淀会员以及后续的会员互动上,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尤其是在门店这一块,因为这里是特步最主要的用户触点。当初,我们做超级导购的时候,就想过让导购去连接会员,可惜没有技术。”

正因为有这个痛点,所以李波和王迎新首先引入的阿里巴巴新零售工具就是智能导购方案。这个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导购二维码,一个是基于钉钉的导购客户端。当顾客进入门店后,店员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拿起挂在胸前的导购二维码,邀请顾客用手淘扫码加入会员。顾客扫了码,就成了特步的会员,同时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导购。也就是说,这个店员与这位会员建立了一对一的专属关系。

店员可以在钉钉上管理和运营自己的会员。他可以给会员贴标签、做备注,比如年龄、生日、工作、鞋码、颜色偏好、穿衣风格、生活习惯、身材等,只要能帮助自己了解会员,什么备注都可以。他也可以给会员推送内容,比如促销活动、优惠券、生日祝福、节日礼品、服务提醒等。会员在自己的手淘上会接收到这些信息。如果会员需要售后、咨询等服务,只需在手淘上搜索附近的特步店,然后直接点击“我的专属导购”,就可以跟导购在线沟通。

刚开始推智能导购的时候,店员并不配合。张志明说:“店员习惯了传统模式,现在让顾客扫码,备注会员信息,还要跟会员沟通,他们都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刚开始,有点强迫他们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就习惯了,关键是也看到了业绩和收入的增长。比如,改造前后店员每月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还不包括加会员促成交的奖励。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有了。”

王迎新喜欢用理性的场景分析来说服店员。他告诉店员,有了会员数据,可以比会员本人更了解他。做零售的人都知道,鞋子总是中间码先卖完,像42码、35码这样两端的货品,一旦缺码断号,就要打折销售,极少能正价卖出去。这时候,这些货品可能会摆到花车上做促销,还不知道消费者什么时候来买。如果你知道你的会员里面有人穿42码,而且知道他喜欢什么颜色,你就可以给他发信息,告诉他这款鞋比较适合他,而且因为是老会员,可以打85折,还送个小礼品。他很可能就买了。虽然你是85折卖的,但如果放到花车上,可能5折、3折才卖出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来买。

张志明还讲到了智能导购的另外一些好处。比如,会员到门店来处理售后,往往浪费时间又耽误其他想购物的顾客。现在,会员想到门店换货,双方可以先在线上沟通好,店员直接把货品备好,等会员一来,直接拿给他就行了,不需要会员等,又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去接待新的顾客。

再比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事先沟通好,会员到店直接换货或退货,避免在门店出现纠缠,甚至争吵,对其他顾客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是一对一的专属关系,平时沟通频繁,双方会比较融洽,甚至可能成为好朋友,即使真有什么质量问题,也会很好地解决。

到目前,特步已有1万多名店员连上了智能导购。截至2018年,特步线下会员已经迅速突破千万,会员增速差不多是以前的2倍。现在,每月会员招募仍在稳步增长。

上述数字让李波很开心,不过,更让他兴奋的是另外两个数字。2018年“双11”,特步推出了一个线上发券、线下核销的活动。当时,有两种发券模式。一种是系统大规模推送,告诉会员,特步“双11”有活动,买500送50,欢迎到时候用券核销;另一种是店员一对一推送,告诉会员,我们店铺“双11”有活动,上次会员看上的那双鞋子正好到货了,要不要来看看。

“一种是铺天盖地,一种是一对一。活动结束后,数据出来了。大规模推送的转化率在0.6%左右,也就是6‰,推了1000人,大概有6人用了券。基于店员的个性化推送,转化率达到了15%,你邀请了100人,有15人来了。”李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线化赋能:把特步送上云端

特步和阿里巴巴合作新零售的第二个重头戏是做到“六个在线”,即组织在线、店员在线、服务在线、支付在线、店铺在线、商品在线。“所谓新零售,其实还要检查有没有做到六个在线,如果都在线了,差不多就可以说是在线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了。”李波解释说。

目前,特步总部加上各分公司,共有上万名办公室员工。所有人都已接入钉钉,实现了办公钉钉化。另外,特步还有2万多名店员,他们通过超级导购实现了社群化。其中有11000多名店员得到了智能导购的赋能,在会员招募、转化和运营中获得了极大的助力。到现在,他们已经与上百万会员建立了一对一的好友关系,随时与会员进行在线互动,精准地满足会员的需求。

在特步的6000多家店铺中,有4300多家店铺基本完成了智慧化改造,实现了店员、服务、支付、店铺和商品在线,升级为新零售智慧门店。会员在手淘搜索特步品牌号的时候,会显示离他最近的特步智慧门店,以及该店铺导购的在线状态。

另外,在特步智慧门店中,一些核心大店还布设了智能硬件设备,比如人脸识别、客流计数、互动大屏、3D试衣、云货架等。2019年,特步计划会再布设更多店。但是,李波也坦言:“目前设备成本还是过高,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布设,收集样本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018年3月开始跟阿里巴巴合作,到今天差不多一年,特步就完成了4300多家店的智慧化改造,推进速度确实很快。王迎新解释了背后的思考:“我们当时就想先把基础的东西布设好,不等每家店自己决定是否改造。改造完后,至于哪场推广活动你愿意参加,就由你自己来定。你愿意参加,我就在后台给你标记好。等于我先把舞台搭起来,你愿意跳什么舞都行。这样做,我就不需要每改造一家,就培训一次,可以一步到位都先培训完。”

在特步的“六个在线”中,目前正在推进的是商品在线。会员在手淘上搜到附近的线下店铺时,点击店铺图标,就进入了该店铺的虚拟线上店,也就是阿里巴巴所说的云店。有了云店,线下店铺的商品就被搬到了云端。而且,线上线下的品类和库存完全一样。换句话说,特步的4300多家智慧门店,在手淘平台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云店。这就是所谓的千店千面。

对会员来说,逛云店就跟逛线下店一样,他的专属导购还是在身边,他随时可以在线咨询沟通。会员在云店下单,门店会给他发货。如果会员通过专属导购的推荐码在云店下单,导购还可以获得分成。

金字塔营销:会员从哪里来

到目前,特步已经拥有了千万级的线下会员,但是从一年4亿人次进店流量来看,显然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问题是怎么挖?除了上述这些知道特步并对它感兴趣的潜在会员,对于那些知道特步但从未进店的消费者,甚至那些从未听说过特步的消费者,特步又该怎样让他们知道自己,然后吸引他们进店,并最终变成自己的会员?

特步品牌系统高级总监吴丽欣给出了答案:“我们的整个营销活动是金字塔式的。最上层是品牌级营销。我们利用平台大数据,再加上自己的数据平台,提炼出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特性和行为,从中找出相对应的标签,然后开发出适合的产品以及营销的手法,针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整合营销。每年会有2~3个大型的品牌级活动。第二层是产品级营销。在整个年度内,我们会把主推产品的素材应用到线上线下,让线上线下一起在同一个时间段,用同一个洞察,对同一个消费者群体做整合营销。最底层是促销类营销,往往是力度比较大的促销活动。在这个方面,分属两个独立事业部的线上线下是分开的,两边按照各自的年度营销节奏进行操作。”

吴丽欣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每年3月份特步会举办“321跑步节”。特步是时尚运动品牌,目标是做中国跑者的首选品牌。这是整个集团的一致目标。在这个目标下,线下门店、公司员工都会参与到跑步节的活动中,线上也会和天猫旗舰店合作,跟天猫商谈欢聚日、超级品牌日等资源,一起在这个时间点把跑步节活动推出去。

再比如,特步在2018年第二季度赞助了一档面向年轻人的节目叫《这!就是街舞》。除了在线下门店售卖相关产品,特步还推出了整合营销,通过广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年轻人宣传特步的精神。“我们鼓励年轻人‘我不服’,并通过行动去表达,就像街舞选手一样,不会只在背后讲,而是会到赛场上表现自己的不服气。”吴丽欣解释说。

因为这档节目是在优酷平台上播出的,所以,特步就运用了阿里巴巴大数据,对消费者、观众,甚至街头文化类消费者进行了消费洞察,然后利用这些洞察去开发营销计划。

再有,特步每年都会赞助几十场马拉松赛事。在品牌营销上,特步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在线下活动上,除了赞助马拉松,特步还在赛前举办马博会。马拉松选手会到马博会领取参赛装备,对跑步感兴趣的人也会到马博会了解最新的跑步资讯,参加现场互动。特步在自己的展位里布设了扫码、地动仪等互动环节,可以把消费者引流到线上网店购买商品,同时留存一些消费者的数据,后续跟他们做二次互动。

在营销触达的受众方面,吴丽欣瞄准了三类人。第一类是特步的会员,他们是营销活动的核心受众。特步会通过会员专号,如特步会员俱乐部微信号、特步官方会员商城等,跟会员进行沟通。

在会员以外,吴丽欣还关注一个她称作“会员look-like”的群体。她会先在特步的会员库里给不同的会员贴标签,然后拿着这些标签,去跟不同的大数据平台(如阿里巴巴),进行合作,从它们的大池子里找出具有相同标签的人群,最后再在这类人群的常用触点,对他们做定向传播。

而最外围的受众,则是特步长远的目标消费者。“对我们来说,不但要跟会员保持长线的关系,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目标消费者成为特步的顾客。”吴丽欣说。所以,一方面,特步从内核出发,找出已经对特步品牌有感觉的会员look-like,对他们进行营销;另一方面,特步从外部出发往内拓展,瞄准特步理想的目标消费者,即18~24岁的年轻人群,争得他们的认同,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法把他们带入特步。

比如,去年赞助《这!就是街舞》,特步就是要跟对街头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建立关系。“我会找出有这个标签的人,主动对他们进行营销。我在线上跟他们有过一次接触后,就有了他们的痕迹,之后会追踪他们,持续跟他们沟通。”吴丽欣举例说。

在吴丽欣精准发掘潜在消费者的同时,张志明也在思考如何扩大自己店铺的会员池。“我琢磨可以搞一个商家联盟,利用其他商家的顾客渠道去发券,然后给他们一个抽成点。还有就是公司团购。门店是有团购单的,但是我可以跟客户说,你们的同事若加入我们的会员,可以给你们折扣。”

※ ※ ※

特步的新零售探索仍在路上,更多的惊奇在等着张志明们。

在特步的新零售中,我们可以关注超级导购、跑步俱乐部、特购会、会员运营,也可以关注智能导购、“六个在线”、云店、智能设备,因为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启发。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特步是在做自己的新零售,它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自己的方向。有了方向,也就知道了什么最适合自己。

正如李波一再强调的:“我们始终相信,零售是关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回到那两个数字,6‰和15%,就印证了一定要基于每个店员跟每个顾客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建立起来,再在顾客接触你的每个路径上,把每个场景都铺设清楚,特步的新零售可能就实现了。”本案例为《商业评论》“新零售100案例库”第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