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驼背,但我不是忍者神龟
08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年
达·芬奇刚完成《最后的晚餐》时,遇上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对手——米开朗基罗。这时的米开朗基罗只有20岁出头,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能被举世公认的天才视为对手,并且最终与其站到了同样的历史高度上,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本事呢?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公务员家庭。他声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自他的奶妈——这位石匠妻子的奶水为他带来了投身艺术事业的冲动。
13岁时,他来到艺术家基尔兰达约的作坊,在那里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当时佛罗伦萨最有名的艺术赞助人洛伦佐,很快就完成了他的成名作《哀悼基督》。而这时的米开朗基罗,不过23岁。
整座雕像具有大理石独有的洁白无瑕的质感,耶稣的伤口浅而干净,就像孩子一样安静地在母亲怀里睡去。圣母也很安静,好像一切都与死亡无关。这份平静到极致的震撼一点也不亚于极力夸张的悲痛,它是一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触动。这座《哀悼基督》不仅“碾压”了同行,更是被评价为“直追古希腊、罗马,拔高了‘艺术’这一概念的高度”。
在罗马一炮而红后,米开朗基罗来到佛罗伦萨。这里是达·芬奇坐镇的地方,而米开朗基罗也正是在这里创造出了他毕生中最负盛名的雕塑——《大卫》。
《哀悼基督》(Pietà)
1498—1499年
《圣经》里,大卫用石头掷中巨人歌利亚,然后趁机将他的头颅割下,打败了这个让犹太人长期遭受痛苦的巨人。在此之前,大卫不是提着就是踩着歌利亚被砍下的脑袋,骄傲高调地炫耀自己的功绩。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并没有夸张的动作,站姿中似乎还有几分慵懒。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尊雕塑都会产生相似的困惑:咦?他怎么一副站在澡堂里等位置洗澡的样子?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强调了人的智慧与力量。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特定故事背景下的战争英雄,还是一个时刻准备迎接生命中任何挑战的人。
《大卫》(David)
1501—1504年
大卫的表情其实一点儿也不轻松。即将开战的大卫凝神戒备,处于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他眉头紧锁,目不转睛地盯着敌人,任何看着他的人都会不由得跟着紧张起来
《大卫》有2米多高,加上底座足足有5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因此,米开朗基罗让大卫的手和脑袋都大得不合比例。这样一来,当人们抬头仰视时,他的头和手就会成为焦点
大卫的手上青筋暴起。他手里拿的当然也不是洗澡用的毛巾,而是布制投石器,原理与今天的弹弓类似
著名艺术史家乔吉奥·瓦萨里曾在《艺术家生平》一书中说:“这座雕像的优雅气度和从容姿态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可以肯定,一旦看过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你就不再需要去看其他任何雕塑家(不管是在世还是已故)的任何作品。”
凭借《大卫》,米开朗基罗稳当地坐上了最伟大雕塑家的位置,与50多岁的天才艺术家达·芬奇平起平坐。据说,达·芬奇还曾经游说罗马权贵,劝他们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搁到不显眼的角落。不过,这尊雕像最终还是按时出现在了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上,屹立了几个世纪。
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Sistine Chapel ceili ng)
1508—1512年
如果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仅止步于雕塑,恐怕我们还不能拿他和达·芬奇相提并论。在他无数的杰出作品中,最令世界惊叹的,就是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他受教皇委托,只身一人在脚手架上,挺着脖子昂着头,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才留下了这幅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超过300个人物的史诗级巨作。
与天马行空、热爱未知又才华横溢的达·芬奇生在同一时代,米开朗基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好胜的性格又促使他拼尽全力也要和这位前辈争个高下。他用行动证明:对艺术的追求,除了巧妙构思外,克服孤独和劳苦带来的磨难也同样重要。
用今天的话来说,米开朗基罗是一个“执行力极强”的人。他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实现了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意公子 说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究竟谁的艺术造诣更胜一筹,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不过,这两位天才间的明争暗斗,为世人留下了无价的艺术瑰宝。
米开朗基罗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有力证明,更让我们对人类的价值和尊严有了新的认识。在有限的人生中,身体力行去实践看似不可能的想法,也是人类才具有的非凡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