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芷兰斋作品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郑文焯致师竹主人

释 文

周处书画如何,前路屡来催索。兹又送上旧瓷花瓶二个,又一友人托买者,蓝者四元,龙泉窑者三元,此尚易消脱,愈速愈好。师竹主人

小坡顿首

钤:景郑持赠

题记:

郑大鹤先生手札一通,亦烬余孑遗。先生名文焯,字小坡,号叔问,别署大鹤山人,高密人。先世为关东海岛镇守协镇,从清师入关,隶汉军正白旗,故为旗籍。清光绪元年举人,工古文诗词,尤精金石考据之学,兼通医理,善书画,风格遒逸,卓然名家。襄苏抚幕前后十余年,时往来苏沪间。辛亥革命后闲居苏州,以行医、鬻书画自给,著有《大鹤山人集》行世,为时所重。此札款署师竹主人,当是骨董肆主,亦足以见先生之嗜古情绪焉。逸梅翁搜罗近代名家手迹不遗余力,即以检奉,聊备一格,当所乐取焉。

己未仲冬,景郑

多能事,亦才人。羁旅久吴门。百年风雨记前尘。藏弆富奇珍。  伴和扁,龛玉佛(先生有“玉佛龛主”印),大鹤粲缤纷。片羽残鳞賸泥痕。缟纻乞长恩。

调寄《喜迁莺》。

寄沤词人呈稿

钤:潘、景郑、景郑填词、己未七三翁

小 注

①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冷红词客、大鹤山人等,辽宁铁岭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捐官内阁中书,居苏州三十余年,长期为人作幕。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以词名闻世,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笺 释

郑文焯中举后,七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因爱吴中山水,故寄居苏州,为历任苏州巡抚幕中之宾。康有为作《清词人郑大鹤先生墓表》称其“先后巡抚十九人,慕其才名,延赞幕府,君乃徜徉湖山,著书作歌词,以老于吴下”。在此期间,因历任巡抚皆对其礼待有加,故生活颇为宽裕。然辛亥革命后,巡抚一职不复存在,幕府亦随之解散,郑文焯生计成艰,唯有行医卖画以为食,因此晚年生活颇为萧索。《墓表》称其去世后:“卒前一日弥留,属其子复培,以后事托康有为,康有为乃纪其丧,问所藏书画古董,则鬻尽。”

其实鼎革后,当局亦有人赏识郑文焯之才学,袁世凯曾创设清史馆,由赵尔巽、柯劭忞主持,并聘郑文焯为纂修,但郑对袁世凯印象极坏,坚不应聘。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网罗人才,打算聘其为金石学主任教授兼校医,然而郑正踌躇斟酌间,夫人一病不起,未久辞世。丧事过后,郑文焯婉辞北大事,并致信友人罗瘿公略作解释:“闻京师仆赁薪米之费,什倍于南,居大不易,蒿目世变,何意皋比,颓放久甘,敢忝为国学大都讲耶?业医卖画,老而食贫,固其素也。”

潘老所藏此札中,郑文焯并未署年款,然玩其字句,当为幕府生涯结束之后所书。诸多民国掌故皆记大鹤山人晚年鬻尽所藏,尤其民国六年冬,夫人张氏去世,郑文焯无钱营葬,还是梁启超送来三百大洋,始得入土为安。札中称“此尚易消脱,愈速愈好”,其拮据之况,恍如在目。

又,此札书于芸兰阁绿笺纸上,芸兰阁为设于苏州养育巷之纸铺,民国二十四年(1935)出版的《应用新楹联》中收有芸兰阁楹联两副:“芸窗书伴读,兰阁纸生香”及“芸阁焚香功能辟蠹,兰台秉笔文胜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