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顾肇熙致吴景萱
释 文
……贵处略相似,而热尤甚。时已二九,身上之衣尚在棉夹之间,习于北者颇不惯也。吾兄迩来有何佳况?补署想皆不远,盼切盼切。额廉使去津时,弟深告以吾兄之才望,渠当时虽似领会,恐老实人少真识耳。鞠常①差事未得,京居甚难,不得已航海南游,过此小住,弟等初到,照应不周。海南为众望所归,以鞠常之熟游,吾兄之宏奖,必能壮其行色,早整归装,弟深为之幸也。鄙状祈询之,当可详悉。手此,敬请台安,并颂岁福。
弟肇熙②顿首
十二月初五日
钤:景郑持赠
题记:
此吾乡前辈顾缉庭先生肇熙残札二纸。卌年前余搜罗乡贤遗墨而存之,原札三页,经戊申之厄失去首页,上款犹忆是致同邑吴硕卿③先生者。考《吴县志》,肇熙字皞民,号缉庭,南雅先生莼④之从曾孙,清同治甲子举人,纳赀为工部主事,以叙监修惠陵劳擢道员,官至台湾道,晚居木渎镇,优游终老,藏书亦富。其子聪孙,余弱冠时曾识之。抗战前藏书散出,余曾得其手校《史记》及《两汉书》,当亦绩学之士,惜遗著不可踪迹耳。先生手迹流传甚稀,即此残羽,亦是乡贤泥鸿之一,不敢弃诸,即奉逸梅翁藏弆,俾为乡贤留兹点滴遗墨而已。
己未仲冬,潘景郑
乡梦久零星,遗此残鳞羽。风雨劫尘摧,罄尽囊中絮。 惆怅璧难全,首简俾无据。敢以乞苔芩,珍帚蕲长护。
《生查子》。
逸梅前辈教正。
寄沤呈稿
钤:景郑、景郑倚声、己未七三翁
小 注
① 叶昌炽(1849—1917),字鞠裳,一字鞠常、菊裳,号颂鲁,晚号缘督庐主人,江苏苏州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官至甘肃学政,以裁缺归,著述终老。富藏书,精目录、考订、金石之学,有五百经幢馆,藏书三万卷。著有《藏书纪事诗》《语石》《奇觚庼诗集》及《缘督庐日记钞》等。
② 顾肇熙(1841—1910),字皞民,号缉庭,江苏苏州人。清同治三年(1864)举人,官工部主事、惠陵工程监修,后历任吉林分巡道、陕西凤邠盐法道、按察使衔台湾道、台湾道署布政使等。晚居苏州,捐资办学。诗宗北宋,书法苏轼。有《思无邪室日记》等。
③ 吴景萱(1835—1912),字硕卿,江苏苏州人。曾任广东补用知府。与李慈铭结为昆弟,《越缦堂日记》载:“硕卿来,交谱牒,结昆弟之好。硕卿少予七岁。”
④ 顾莼(1765—1832),字希翰,一字吴羹,号南雅,晚号息庐,江苏苏州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出为云南学政,道光初授侍讲学士,后擢通政司副使。尝从钱大昕游,与孙星衍、钮树玉、黄丕烈等往来,擅书艺,好画梅兰。著有《思无邪室集》,编有《滇南采风录》《律赋必以集》等。
笺 释
此札虽为残札,首页已佚,且札末仅署月日,未署具体年款,然由内容可以推知,此札书于光绪十七年(1891),是年辛卯,顾肇熙时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顾肇熙札中有云:“鞠常差事未得,京居甚难,不得已航海南游,过此小住。”鞠常即叶昌炽,光绪十五年(1889)会试中进士,十六年授编修,十七年考差未得,《缘督庐日记钞》光绪十七年四月十五日记载:“保和殿考差,穷日之力尚是百孔千疮,可叹也!”叶昌炽居京师期间,由座师潘祖荫延其坐馆,教授潘祖年,同时收徒尚有友人查燕绪之子、秦绶章之子以及翁同龢之侄翁孙。然京师百物腾贵,叶昌炽又终日留连厂肆,授徒所得悉付书账,因此顾肇熙有“差事未得,京居甚难”之谓。
顾肇熙原本任陕西凤邠盐法道,是年经李鸿章奏保,出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李鸿章全集·奏稿》中收录有“奏保顾肇熙片”:
前陕西凤邠盐法道顾肇熙,上年服阕来津。时值直境大水为灾,工赈烦兴。臣以该员办事实心,条理精密,当即檄入赈局……该员明练朴诚,体用兼备,历任吉林分巡道、陕西盐法道。娴于吏治,所至均著政声,前后在北洋当差,历练有年,通达事理,于交涉洋务亦能留心讲求。臣素知其才,本拟留直襄助。昨经台湾抚臣邵友濂奏调,钦奉谕旨发往,差遣委用。海疆重要,自属需才孔亟之时。现赈抚业经就绪,即饬该员将经手事件料理清楚,已于九月杪起程渡台。
由此可知,顾肇熙赴台为是年九月之事,故有“时已二九,身上之衣尚在棉夹之间,习于北者颇不惯也”之语。叶昌炽南游则几乎同期。据《缘督庐日记钞》所载,叶昌炽是年十一月初三日登船,初六日抵台北之基隆口,“初七日先访铜井晤之”。铜井即顾肇熙又一别号,《缘督庐日记钞》中多以此名呼之,称“缉庭”者不足十处。苏州光福镇有铜井山,为昆山顾氏之祖籍,是故顾肇熙以此为号。
顾肇熙到台时间仅早于叶昌炽两月,故有“弟等初到,照应不周”之语。叶昌炽在台游历月余后告辞,离台抵厦门,经汕头、香港至广州,入广雅书局协助刻书。顾肇熙则于三年后,即光绪二十年(1894),接任台湾布政使,阅一年,清廷将台湾割让予日本,顾肇熙一度被建议担任割让事宜之“全权大使”,顾以“受瘴抱病”弃位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