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十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原文】

亮欲取悦众心,论诛杨骏之功,督将侯者千八十一人。御史中丞傅咸遗亮书曰:“今封赏熏赫,震动天地,自古以来,未之有也[1]。无功而获厚赏,则人莫不乐国之有祸,是祸原无穷也。凡作此者,由东安公。人谓殿下既至,当有以正之。正之以道,众亦何怒?众之所怒者,在于不平耳,而今皆更倍论,莫不失望!”亮颇专权势,咸复谏曰:“杨骏有震主之威,委任亲戚,此天下所以喧哗[2]。今之处重,宜反此失,静默颐神,有大得失,乃维持之,自非大事,一皆抑遣。比过尊门,冠盖车马,填塞街衢,此之翕习,既宜弭息[3]。又夏侯长容无功而暴擢为少府,论者谓长容,公之姻家,故至于此[4]。流闻四方,非所以为益也!”亮皆不从。

【注文】

[1]御史中丞:古代官名。西汉时设置,为御史大夫的佐职,掌管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御史中丞为事实上的御史台统领,其权极重。北魏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尉。  熏(xūn)赫(hè):形容气势显盛。

[2]震主之威:震动君主的威势,形容臣子的威势极大。主,君主。  亲戚:古代指父母兄弟和内外亲属。亲,一般指族内;戚,一般指族外。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3]尊门:对人宅第的敬称。  冠盖:官员的冠服和车骑,常作为官员的代称。盖,车盖。  街衢(qú):指城镇中的道路。  翕(xī)习:聚集,会集。  弭息:停息,止息。

[4]擢(zhuó):提升,提拔。

【译文】

司马亮想取悦众人,收买人心,按照铲除杨骏的功劳,督将中有一千零八十一人被封为侯爵。御史中丞傅咸写信给司马亮说:“如今赏赐显赫盛大,震天动地,是自古以来所未有的。没有功劳却可以得到丰厚奖赏,那么人人都希望国家有祸事,这样祸源便没有穷尽。开此端的人是东安公(司马繇)。人们以为殿下您到来后,应当有所匡正整饬。按典章法规来匡正政务,众人有何发怒的理由?众人之所以动怒,原因在于不公正而已,而现在加倍论功行赏,更甚于东安公,大家都很失望。”司马亮独断专行,傅咸又进谏说:“杨骏有震主之威,任用宗族亲戚,这是天下不太平之由。您现在处于重位,应当纠正杨骏之误,沉静缄默,保养精神,有了大的利害得失就去维系、保持,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就不要去管。我经过贵府,看到权贵车马堵塞道路,这种众人争相趋附的情况应当抑制。另外,夏侯长容没有功劳却突然被提拔为少府,人们议论说夏侯长容就是因为和您有婚姻关系,所以才能有今天的地位。流言传播四方,这并非有益的事情。”司马亮一概听不进去。

【原文】

贾后族兄车骑司马模、从舅右卫将军郭彰、女弟之子贾谧与楚王玮、东安王繇并预国政[1]。贾后暴戾日甚,繇密谋废后,贾氏惮之。繇兄东武公澹素恶繇,屡谮之于太宰亮曰:“繇专行诛赏,欲擅朝政。”庚戌,诏免繇官,又坐有悖言,废徙带方[2]

【注文】

[1]车骑:古代官名。车骑是“车骑将军”的简称,为将军名号的一种。地位相当于上卿,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权位极重。  模:即贾模(?—299年),西晋大臣。字思范,西晋权臣贾充族子,初仕为邵陵令。西晋惠帝时参与谋诛杨骏,以功封侯。贾后专权,贾模拜散骑常侍,擢侍中,与中书监张华、侍中裴(wěi)同心辅政,数年之中朝野平静。后被贾氏猜忌,忧愤成疾而死。  右卫将军:古代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晋王司马炎分中卫将军而设置右卫将军,西晋沿置,与左卫将军共掌宫禁宿卫,统领佽飞虎贲及前驱、由基、强弩三部司马,为禁军主要将领之一。  郭彰(生卒年不详):西晋权臣。太原(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叔武,贾后从舅,与贾充素相亲遇。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封冠军县侯。贾后专朝,郭彰与贾谧权势愈盛,时称“贾郭”。  女弟:旧时对“妹妹”的别称。  贾谧(mì)(?—300年):西晋大臣。字长渊,唐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为长深,西晋权臣贾充之女贾午之子,过继为贾充之后,父韩寿为贾充司空掾。贾谧历任散骑常侍、侍中。西晋惠帝初年贾后专权,委事于贾谧,权重于内外。大臣石崇、陆机、左思等二十四人皆相依附,号为“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废贾后时,贾谧被杀。

[2]坐:因……而犯罪,触犯法律。  悖言:违逆之言。  带方:古郡名。东汉献帝建安时公孙康分乐浪郡南部而设置带方郡。治所在带方(今朝鲜黄海北道沙里院东南凤山附近)。辖境大约相当于今朝鲜黄海南道、黄海北道一带。西晋末年地属高句骊。

【译文】

贾后同族哥哥、车骑司马贾模,皇后从舅、右卫将军郭彰,皇后妹妹之子贾谧,与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一起参与国政。贾后日益凶暴乖张,司马繇密谋要废掉贾后,贾后很害怕。司马繇之兄、东武公司马澹,平时就憎恨司马繇,多次在太宰司马亮面前诬陷司马繇,说:“司马繇擅自惩罚与赏赐,要独揽朝政。”庚戌(二十七日),皇帝下诏免去司马繇官职,司马繇又因为悖逆言论而获罪,被废黜迁徙到带方。

【原文】

于是贾谧、郭彰权势愈盛,宾客盈门。谧虽骄奢而好学,喜延士大夫,郭彰、石崇、陆机、机弟云、和郁及荥阳潘岳、清河崔基、勃海欧阳建、兰陵缪征、京兆杜斌、挚虞、琅邪诸葛诠、弘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沛国刘环、周恢、安平牵秀、颍川陈眕、高阳许猛、彭城刘讷、中山刘舆、舆弟琨皆附于谧,号曰“二十四友”[1]。郁,峤之弟也。崇与岳尤谄事谧,每候谧及广城君郭槐出,皆降车路左,望尘而拜[2]

【注文】

[1]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士族出身,三国吴大司马陆抗之子。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陆机与其弟陆云进入洛阳,由于二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而誉满京华,被列入贾谧“二十四友”文人集团,仕至平原内史。“八王之乱”时,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同党,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后为司马颖所杀。  云:即陆云(262—303年)。陆机之弟,字士龙,少有文名,与陆机时称“二陆”。历任浚仪令、清河内史、大将军右司马等职,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所杀,陆云亦同时被害。陆云善作诗文,文辞藻丽,旨意深雅。  和郁(生卒年不详):西晋大臣。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字仲舆,西晋惠帝时附会后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历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尚书令。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为征北将军,镇守邺城。次年,石勒攻邺,和郁奔逃卫国。永嘉五年(311年),洛阳失陷,赴告各地征召义兵。后奔于仓垣,依附征东将军苟晞,奉豫章王司马端为皇太子,不久即病死。  荥(xíng)阳:古郡名,又作荧阳。三国魏齐王正始三年(242年)分河南郡置。治荥阳(今河南郑州市惠济区西北)。辖今河南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荥阳市、南至新密市、尉氏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地。不久废,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复置。  潘岳(247—300年):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东)人。少为奇童,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潘岳热心功名,多事权贵,但仕途并不得意,终被赵王司马伦及亲信孙秀杀死。他擅长诗赋、骈文,尤长于哀诔,文辞绮丽,与陆机齐名,为“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后人辑本《潘黄门集》。  清河:古郡、国名。西汉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西汉元帝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部分地区,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部分地区。后屡次改为国,治所也屡有迁移。  欧阳建(?—300年):西晋思想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出身于豪右大族之家,石崇为其舅,历官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石崇依附贾谧,欧阳建也追随贾谧,是其“二十四友”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他雅有思理,辞藻美赡,驰名北方。在赵王司马伦专权时,欧阳建与石崇、潘岳等劝齐王司马冏诛杀司马伦,事泄被杀。  兰陵:古县名。战国楚置,治所在今山东兰陵县西南兰陵镇。  京兆: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划名,为三辅之一。辖今陕西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市以南,渭南市以西地。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京兆相当于郡,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其长官也称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  挚虞(?—311年):西晋文学家。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人,才学博通,著述不倦。曾任太子舍人、光禄勋、太常卿等职。并出任闻喜县令等地方官职。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京洛荒乱,盗窃纵横,人饥相食。挚虞素来清贫,终被饿死。  琅邪(yé):古郡名。秦置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诸城),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改为国,移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西南部辖境略有扩大。三国时辖境缩小。  诸葛诠(?—311年):西晋文学家。字德林,历任兖州刺史、散骑常侍、廷尉等官。贾后专权期间,诸葛诠依附贾谧,经常在石崇别墅洛阳金谷园中聚集,谈论文学,吟诗作赋,时称为“二十四友”。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为石勒所杀。  弘农:古郡、县名。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弘农县,治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东汉灵帝改为恒农县,三国魏复名为弘农县。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置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及陕西洛河、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襄城:古郡名。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置。治襄城(今河南襄城)。辖今河南襄城、郏县、舞阳、叶县、宝丰、平顶山等市县地。  杜育(?—311年):西晋文学家。字方叔,襄城(今河南襄城)人。早年与石崇等为贾谧“二十四友”,西晋惠帝永兴中拜汝南太守。西晋怀帝永嘉中晋升右将军,后为国子祭酒,死于洛阳。  南阳:古郡名。战国秦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汉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广水市、郧县间地。  邹捷(生卒年不详):西晋文学家。字太应,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魏晋大臣邹湛之子,有文才,与潘岳、陆机等附会于贾谧,号为“二十四友”。西晋惠帝永康初年为散骑侍郎,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不久败死,邹捷与陆机等被疑为司马伦作禅位文,因下廷尉,遇赦免死。后为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参军。  齐国: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以齐郡为国。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淄博、青州、临朐等市县地。其后辖境多变,西晋时仅有今淄博市及广饶县地。东晋国除又改为郡。  左思(约250—约305年):西晋文学家,字太沖,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人,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因出身寒门,为官只到秘书郎。所作诗文借古讽今,愤世嫉俗。曾作《三都赋》轰动洛阳,士人争相传写,一时纸贵。  沛国:东汉建武二十年(44年)改沛郡而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市及江苏沛县、丰县等地。汉末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西晋还旧治,后复为郡。  牵秀(?—306年):西晋文学家,字成叔,武邑观津(今河北武邑东)人。西晋武帝太康年间调补新安令,累迁司空从事中郎。成都王司马颖攻伐长沙王司马,以牵秀为冠军将军。西晋惠帝时牵秀至长安,任为尚书,河间王司马颙以他为平北将军,镇守冯翊。后为河间王长史杨腾所杀。牵秀性情豪侠,博辩有文才。  颍川:古郡名。战国秦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漯河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晋移治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陈眕(生卒年不详):西晋官吏。颍川(治今河南许昌东)人,西晋惠帝时为右卫将军。贾后擅政,附会于后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随从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北伐,与成都王司马颖战于荡阴(今河南汤阴),大败,晋惠帝被胁迫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奉司马覃为太子,驻守洛阳。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陈眕迁升尚书,都督幽、平二州军事,领幽州刺史,封广陵公,后降于石勒。  高阳:古郡、国名。东汉置郡,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高阳东)。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置高阳国,治博陆(今河北蠡县南)。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博野、高阳、肃宁、蠡县、清苑、保定、安新等市县。  彭城:古郡、国名。西汉设置,治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徐州、铜山、沛县东南部,邳州西北部,安徽濉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地。东晋改为徐州。  刘讷(生卒年不详):东晋书法家,字行仁,琅邪临沂(今山东费县东)人。历任中书侍郎、下邳内史,至散骑常侍。工于书法,擅长正书,师从钟繇。  中山:古郡、国名。西汉景帝改郡为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保定、安国二市以西,狼牙山以南,唐县、新乐市以东和滹沱河以北地区。  刘舆(生卒年不详):西晋官吏。字庆孙,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司空刘琨之兄。初仕为尚书郎。赵王司马伦专权时,妹嫁于司马伦之子,得为散骑侍郎。司马伦败死后刘舆遇赦,后任中书侍郎、颍川太守、魏郡太守、东海王司马越的左长史等。西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司马越入京专政,刘舆劝司马越悉诛中书监缪播、散骑常侍王延等,又劝说司马越遣其弟刘琨镇守并州。以病卒,谥“贞”。  琨:即刘琨(271—318年):西晋将领。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少年时与祖逖友善,以豪杰自命,但生活浮华放纵,喜好清谈,谄事贵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历任著作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等职。西晋惠帝时封广武侯。西晋怀帝时任并州刺史,招抚流亡,抗击匈奴刘渊、刘聪。西晋愍帝时任大将军,曾与幽州刺史鲜卑贵族段匹(dī)商定共扶晋室,后被其杀害。

[2]广城君:指西晋时大臣贾充之妻郭槐(237—296年),以善妒出名。长女贾南风为晋惠帝皇后,直接干预国政,导致“八王之乱”。

【译文】

从这时开始,贾谧、郭彰的权势日益兴盛起来,宾客挤破了门。贾谧虽然骄横奢侈,但却爱好学问,喜欢接纳士大夫。郭彰、石崇、陆机、陆机之弟陆云、和郁以及荥阳人潘岳,清河人崔基,勃海人欧阳建,兰陵人缪征,京兆人杜斌、挚虞,琅邪人诸葛诠,弘农人王粹,襄城人杜育,南阳人邹捷,齐国人左思,沛国人刘环、周恢,安平人牵秀,颍川人陈眕,高阳人许猛,彭城人刘讷,中山人刘舆、刘舆之弟刘琨,皆依附于贾谧,号称“二十四友”。和郁是和峤的弟弟。石崇和潘岳尤其献媚侍奉贾谧,每次候着贾谧以及广城君郭槐出来,就赶紧从车子上下来,站在道路左边,望着贾谧、郭槐车后扬起的尘土行礼跪拜。

【原文】

太宰亮、太保瓘以楚王玮刚愎好杀,恶之,欲夺其兵权,以临海侯裴楷代玮为北军中候[1]。玮怒,楷闻之,不敢拜。亮复与瓘谋,遣玮与诸王之国,玮益忿怨。玮长史公孙宏、舍人岐盛皆有宠于玮,劝玮自昵于贾后,后留玮领太子少傅[2]。盛素善于杨骏,卫瓘恶其反复,将收之。盛乃与宏谋,因积弩将军李肇矫称玮命,谮亮、瓘于贾后,云将谋废立[3]。后素怨瓘,且患二公执政,己不得专恣,夏六月,后使帝作手诏赐玮曰:“太宰、太保欲为伊、霍之事,王宜宣诏,令淮南、长沙、成都王屯诸宫门,免亮及瓘官[4]。”夜,使黄门赍以授玮。玮欲覆奏,黄门曰:“事恐漏泄,非密诏本意也。”玮亦欲因此复私怨,遂勒本军,复矫诏召三十六军,告以“二公潜图不轨,吾今受诏都督中外诸军,诸在直卫者皆严加警备,其在外营,便相帅径诣行府,助顺讨逆[5]”。又矫诏“亮、瓘官属,一无所问,皆罢遣之;若不奉诏,便军法从事”。遣公孙宏、李肇以兵围亮府,侍中、清河王遐收瓘[6]。亮帐下督李龙白“外有变,请拒之”,亮不听。俄而兵登墙大呼,亮惊曰:“吾无贰心,何故至此!诏书其可见乎?”宏等不许,趣兵攻之[7]。长史刘准谓亮曰:“观此必是奸谋。府中俊如林,犹可力战[8]。”又不听。遂为肇所执,叹曰:“我之赤心,可破示天下也!”与世子矩俱死[9]

【注文】

[1]刚愎(bì):固执己见,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

[2]长史:古代官名。初为战国秦置,秦汉沿置。西汉初年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府及大将军、一车骑将军等主要将军幕府各设长史,秩千石,为众吏之长,职无不监,号为三公辅佐。东汉太尉、司徒、司空府沿置不改。魏晋南北朝时诸公府、将军府及诸王府沿置长史,主持府务。其中司徒府自西晋起设左、右长史,除府务外,掌全国民政户籍、官吏选举考课等事务。  舍人:古代官名。三国时魏国于丞相、太傅、太保、大将军、太尉诸府均置舍人,秩第九品,主阁内事,中书省置通事舍人,晋改中书通事舍人,掌管传宣诏命。

[3]积弩将军:古代官名。杂号将军之一。东汉始置,职掌征伐。三国魏国沿置,有左、右积弩将军各一人,秩第四品。  废立:帝王废置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黜君主、另立新君的行为。

[4]手诏:原为君主给予臣下的私人信札、劝勉、慰谕等,后渐用于政事。又称手敕、中诏、中旨、墨敕、墨诏、手令、手札御书、御札。和一般诏书不同,手诏多不经草拟及颁宣常制,而直接下达给受诏者,所言多为机密重要之事,行文也较随便。

[5]行府:中央官署派出在外执行指定任务的官署。

[6]遐:即司马遐(273—300年),晋宗室。字深度,晋武帝之子。封清河王,出继叔父司马兆。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晋升抚军将军,加侍中。“八王之乱”时,楚王司马玮举兵,派他逮捕录尚书事卫瓘,而卫瓘故吏以私怨乘机尽杀卫瓘子孙,司马遐竟不能禁止,为世所咎。

[7]帐下督:古代官名。三国时魏国王公领兵及任方面者与诸将军,设置有帐下督(或称帐下都督)一人,统帐下兵,为七品官。吴国有帐下左、右都督,掌宿卫兵。晋诸公及诸大将军皆置帐下督。  俄而:不久,瞬间,一会儿。

[8](yì):才德出众的人。,才德出众。

[9]赤心:真诚的心,忠心。  矩:即司马矩(?—291年)。字延明,汝南王司马亮之子,历屯骑校尉。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同时被杀。

【译文】

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因为楚王司马玮傲慢固执,又好杀人,因而厌恶他,想夺取他的兵权,让临海侯裴楷代替司马玮任北军中候。司马玮大怒,裴楷听说后,不敢接受北军中候的官职。司马亮又和卫瓘密谋,派司马玮和各诸侯王去自己的封国,司马玮越发愤恨不满。司马玮的长史公孙宏、舍人岐盛,都受到司马玮的宠爱,他们劝说司马玮去亲近贾后,贾后就留司马玮兼任太子少傅。岐盛素来与杨骏交好,卫瓘厌恶他反复无常,要拘捕他。岐盛就和公孙宏谋划,依靠积弩将军李肇,诈称司马玮之命,在贾后面前诬陷司马亮和卫瓘,说他们谋划废立君王。贾后平时就怨恨卫瓘,而且担心司马亮、卫瓘执掌朝政,她自己就不能专断恣睢。夏季六月,贾后指使晋惠帝撰写手诏,赐予司马玮,说:“太宰、太保想效仿伊尹、霍光,你应当宣布诏命,命令淮南王、长沙王、成都王驻守宫门,免去司马亮及卫瓘的官职。”夜里派黄门送诏书给司马玮。司马玮想重新上奏,黄门说:“事情恐怕会泄露出去,这可不是密诏的本意。”司马玮也想借此机会报私怨,于是统率部队,又诈称皇帝诏命召集三十六军,向他们宣告“司马亮与卫瓘二人,暗中图谋不轨,我今天受皇帝诏命,统领朝廷内外各军,各位正在担负防守之责的,要严加警备。在外营的部队,就一起直接去往行府,协助天道,讨伐叛逆”。还诈称皇帝之命说“司马亮、卫瓘的下属官吏,一概不问,全部罢免遣散。如果不服从诏令,按照军法处置”。司马玮派遣公孙宏、李肇领兵包围司马亮的府第,让侍中、清河王司马遐去逮捕卫瓘。司马亮的帐下督李龙,劝告司马亮说“外面发生变乱,请求进行抵抗”。司马亮没有同意。过了一会儿士兵爬上墙头大声喊叫,司马亮吃惊地说:“我没有贰心,为何到了如此地步?我可以看看诏书吗?”公孙宏等人不答应,催促士兵加紧进攻。长史刘准对司马亮说:“看这样肯定是阴谋。府里才德出众的人很多,还可以尽力作战。”司马亮还是不同意。于是司马亮被李肇抓住,他感叹说:“我的赤心,可以剖开让天下的人看一看。”司马亮和他的世子司马矩一起被处死。

【原文】

卫瓘左右亦疑遐矫诏,请拒之,须自表,得报就戮未晚[1]。瓘不听。初,瓘为司空,帐下督荣晦有罪,斥遣之[2]。至是,晦从遐收瓘,辄杀瓘及子孙共九人,遐不能禁。

【注文】

[1]就戮:赴死,被杀。

[2]荣晦(?—291年):西晋官吏。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贾后假司马玮之手,除去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荣晦跟随司马遐收押卫瓘,并借机杀死卫瓘及其子孙九人。后贾后诬陷司马玮谋反,荣晦也被族诛。

【译文】

卫瓘的左右随从也怀疑司马遐是假传诏命,请求卫瓘抵抗,等候上表有了答复,再听任惩处也不迟,但卫瓘不听劝告。当初卫瓘任司空的时候,帐下督荣晦犯罪,卫瓘斥责并赶走了他。此时荣晦跟随司马遐拘捕卫瓘,自作主张杀死卫瓘及其子孙一共九人。司马遐都无法制止。

【原文】

岐盛说玮:“宜因兵势,遂诛贾、郭,以正王室,安天下。”玮犹豫未决。会天明,太子少傅张华使董猛说贾后曰:“楚王既诛二公,则天下威权尽归之矣,人主何以自安?宜以玮专杀之罪诛之。”贾后亦欲因此除玮,深然之。是时内外扰乱,朝廷恟惧,不知所出[1]。张华白帝,遣殿中将军王宫赍驺虞幡出麾众曰:“楚王矫诏,勿听也[2]!”众皆释杖而走。玮左右无复一人,窘迫不知所为,遂执之下廷尉;乙丑,斩之。玮出怀中青纸诏,流涕以示监刑尚书刘颂曰:“幸托体先帝,而受枉乃如此乎[3]!”公孙宏、岐盛并夷三族。

【注文】

[1]恟(xiōng)惧:震惊,恐惧。

[2]殿中将军:古代官名。三国魏国始置(蜀国称殿中督),秩六品,掌督守殿内。其属有殿中中郎将、殿中校尉、殿中都尉、司马、羽林郎。晋朝沿置,秩六品,分隶左、右二卫,掌管殿内警卫。  赍(jī):携带。  驺(zōu)虞幡:绘有驺虞图像的旗帜。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以白虎威猛,主杀,故用于督战;驺虞乃仁兽之名,每于危急时,用以传旨解兵罢战。

[3]青纸诏:晋代皇帝的诏书用青纸书写,称为青纸诏,后代即将青纸作为皇帝诏命的通称。

【译文】

岐盛劝说司马玮:“应当乘着军队的气势,顺便除掉贾氏、郭氏宗族,以扶正王室,安定天下。”司马玮犹豫不决。这时天亮了,太子少傅张华游说董猛劝告贾后说:“楚王已经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天下的威势权力全都归他了,人主还依赖什么安稳呢?应当以司马玮专权擅杀惩处他。”贾后也想乘机除掉司马玮,所以非常赞同这一主张。这时内外混乱,朝臣恐惧,不知如何是好。张华禀告晋惠帝,派遣殿中将军王宫手持驺虞幡指挥众人说:“楚王诈称皇帝的命令,不要听他的话。”众人都放下兵器逃走,司马玮身边空无一人,窘迫不知所措,于是有人逮捕了他,押到廷尉那里审判,乙丑(十三日)处决。司马玮临死前,从怀里掏出青纸诏书,流着泪给监刑尚书刘颂看,说:“我有幸是先帝之子,但却遭受了如此的冤枉!”公孙宏、岐盛都被诛灭三族。

【原文】

玮之起兵也,陇西王泰严兵将助玮,祭酒丁绥谏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1]。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2]。”泰乃止。

【注文】

[1]泰:即司马泰(?—299年),西晋宗室。字子舒,司马懿从子,官至扶风太守,入晋封为陇西王,西晋惠帝永熙初年为司空。杨骏被诛,司马泰领杨骏营,加侍中。楚王司马玮被诛,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司马泰不近声色,身为宰辅而衣食如同寒士,不识者不知他为王公。  祭酒:古代官名。古代贵族大夫飨宴,以长者举酒祭神,故祭酒为尊称。后渐演为官名。汉代多用以称主管长官,如博士祭酒、侍中祭酒、军师祭酒等。三国魏加散骑常侍高功者,为祭酒散骑常侍。此后又有别驾祭酒、祭酒从事等名目。西晋又在王府、公府设置属官,称东阁祭酒、西阁祭酒。西晋还始置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长官,历代沿置。

[2]参审:参加审讯或审理。  定问:确切的音信消息。

【译文】

司马玮起兵的时候,陇西王司马泰整肃部队,准备协助司马玮,祭酒丁绥进谏说:“您身为宰相,不可以轻举妄动。而且夜里仓促,应当派人去验证核实确切的消息。”司马泰于是没有行动。

【原文】

卫瓘女与国臣书曰:“先公名谥未显,每怪一国蔑然无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1]?”于是太保主簿刘繇等执黄幡,挝登闻鼓,上言曰:“初,矫诏者至,公即奉送章绶,单车从命[2]。如矫诏之文唯免公官,而故给使荣晦辄收公父子及孙,一时斩戮。乞验尽情伪,加以明刑。”乃诏族诛荣晦,追复亮爵位,谥曰文成。封瓘兰陵郡公,谥曰成。

【注文】

[1]国臣:君王的臣子,也指诸侯王的臣子。  先公:指先父,已去世的父亲。  蔑然:犹默然。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书中记载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史实。此书文辞极短,每篇至多四十余字,最少仅一字。相传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2]挝(wō)登闻鼓:中国古代允许百姓申冤告状的一种制度形式。登闻鼓是古代帝王设于朝堂门外供人申冤击打的鼓;挝,击打。挝登闻鼓意为击鼓告状。这种制度源于西晋,以后历代均有此制,宋代还设有登闻鼓院。  章绶:印章与绶带合称。

【译文】

卫瓘之女写信给朝中大臣说:“我的先父名位谥号没有显扬,我每每奇怪,一国之内都对此默然无言,这种做法不合于《春秋》,其罪过何在?”于是,太保主簿刘繇等人手执黄幡,敲响登闻鼓,向晋惠帝禀告说:“当初,诈称皇帝命令的人到了,卫瓘即刻奉送印章绶带,单独乘车接受诏命。依照假造诏书,只是免去卫瓘的官职,但从前的随从荣晦,擅自拘捕卫瓘及其子孙,并一起杀戮。请求朝廷考察事情真伪,公开给荣晦施以刑罚。”于是皇帝下诏,诛灭荣晦家族,恢复、追认司马亮的爵位,谥号为“文成”。封卫瓘为兰陵郡公,谥号为“成”。

【原文】

于是贾后专朝,委任亲党,以贾模为散骑常侍,加侍中。贾谧与后谋,以张华庶姓,无逼上之嫌,而儒雅有筹略,为众望所依,欲委以朝政[1]。疑未决,以问裴赞成之。乃以华为侍中、中书监,为侍中,又以南安将军裴楷为中书令,加侍中,与右仆射王戎并管机要[2]。华尽忠帝室,弥缝遗阙,贾后虽凶险,犹知敬重华。贾模与华、同心辅政,故数年之间,虽暗主在上,而朝野安静,华等之功也。

【注文】

[1]庶姓:指与天子或诸侯国君无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儒雅:学问深湛,气度雍容。  筹略:谋略,计谋。

[2]右仆射:古代官名。东汉末置,为尚书台次官,位在左仆射之下,佐助尚书令掌管台务。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沿置,亦称尚书右仆射。

【译文】

从此以后,贾后独揽朝政,任用亲族同党,任命贾模为散骑常侍,兼领侍中。贾谧和贾后谋划,认为张华不是皇族,没有威胁到皇帝的嫌疑,而且张华为人儒雅,富于谋略,又众望所归,就想把朝政托付给张华。但贾氏一党还犹豫不定,就去询问裴,裴赞成这一决定。于是就任命张华为侍中、中书监,裴任侍中。又任命南安将军裴楷为中书令,兼领侍中,和右仆射王戎一起掌管机密要事。张华对皇帝竭尽忠诚,弥补朝政中的过失遗漏,贾后虽然凶暴阴险,却还知道敬重张华。贾模与张华、裴同心合力辅佐国政,所以数年之内,虽然是昏庸君王居于帝位,但朝野上下安稳平静,这全都是张华等人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