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康元年[1]。初,贾后之为太子妃也,尝以妒,手杀数人,又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2]。武帝大怒,修金墉城,将废之[3]。荀勗、冯、杨珧及充华赵粲共营救之,曰:“贾妃年少,妒者妇人常情,长自当差[4]。”杨后曰:“贾公闾有大勋于社稷,妃亲其女,正复妒忌,岂可遽忘其先德邪[5]!”妃由是得不废。
【注文】
[1]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元康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三个年号,从公元291年至299年。
[2]戟:古代兵器,长柄头上有金属枪尖,旁边有月牙状利刃,合戈、矛为一体,用以直刺和横击。
[3]金墉城:三国魏明帝筑,在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西晋时被废黜的皇帝、皇后、皇太子曾安置于此。十六国时洛阳城荒残,金墉城遂成为戍守攻战要地。
[4]充华:皇帝嫔妃的称号。西晋武帝所置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宋以充华与婕妤、容华、承徽、列荣合称五职。南朝齐时又以充华为九嫔之一,梁、陈时复以充华为五职之一。 赵粲(?—300年):晋武帝司马炎的嫔妃。依附于皇后贾南风,贾南风为太子妃时,曾杀死数名怀孕的太子宫人,晋武帝想废掉她,赵粲和武悼皇后杨芷劝阻。贾南风失败后赵粲被杀。
[5]贾公闾:即贾充(217—282年),字公闾,故称为贾公闾。 社稷:社,古指土地之神;稷,五谷之神。社稷即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象征国家。
【译文】
西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元年(291年)。当初,贾皇后还是太子妃时,曾经由于嫉妒,亲手杀了几个人,她还用戟投掷怀有身孕的姬妾,使孕妇肚中的胎儿随着刀锋而落地。晋武帝大怒,修了金墉城要把她废黜。荀勗、冯、杨珧及充华赵粲都想办法救她,对晋武帝说:“贾妃年轻,妒忌本是妇人本性,年长了自然就会变好。”杨皇后说:“贾充对国家有大功劳,贾妃是他的亲女,即使嫉妒,怎么可以这么快就忘记她先人的功德呢?”贾妃因此而没有被废。
【原文】
后数诫厉妃,妃不知后之助己,返以后为构己于武帝,更恨之[1]。及帝即位,贾后不肯以妇道事太后,又欲干预政事,而为太傅骏所抑[2]。殿中中郎渤海孟观、李肇,皆骏所不礼也,阴构骏,云将危社稷[3]。黄门董猛,素给事东宫,为寺人监,贾后密使猛与观、肇谋诛骏,废太后[4]。又使肇报汝南王亮,使举兵讨骏,亮不可。肇报都督荆州诸军事楚王玮,玮欣然许之,乃求入朝。骏素惮玮勇锐,欲召之而未敢,因其来朝,遂听之。二月癸酉,玮及都督扬州诸军事淮南王允来朝。
【注文】
[1]构:构陷,玩弄阴谋诡计陷害别人。
[2]妇道:中国古代要求妇女遵守的道德规范、规则或礼法。
[3]殿中中郎:古代官名。三国魏设置殿中将军,统率殿中兵护卫皇帝,东晋后多为皇帝亲信,控制殿中禁卫军,又能进行宫廷内外的联系,故在西晋时的历次宫廷政变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殿中中郎为殿中将军属官。 渤海:古郡名。渤又作“勃”。西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分河间国设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东南)。东汉治所移至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孟观(?—301年):字叔时,渤海东光(今河北东光东)人,晋惠帝即位,为殿中中郎。与贾后谋杀杨骏,迁积弩将军,封公。氐族首领齐万年在关中起义反晋,孟观领兵镇压,杀死齐万年,升东羌校尉、右将军。在朝中孟观依附赵王司马伦,为安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镇守宛城(今河南南阳)。赵王司马伦篡位败灭,孟观被杀。
[4]黄门: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官的通称,掌管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等事,权力很大,东汉时多用宦官充任,故又称宦官为“黄门”。 董猛(?—300年):西晋宦官。皇后贾南风的心腹,曾参与多次宫廷政变。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发动政变,董猛等人都被处死。 给事:供职。 寺人监:古代官署名。三国魏及晋设置,是掌管太子东宫的宦官。
【译文】
杨皇后多次训斥贾妃,贾妃不知杨皇后这样做是为了帮助自己,反而认为她在武帝面前陷害自己,因而更加仇恨杨皇后。到晋惠帝即位后,贾皇后不肯以妇道侍奉杨太后,还想干预政事,但被太傅杨骏所遏制。殿中中郎渤海人孟观、李肇,都是杨骏不以礼相待的人,暗中构陷杨骏,说他将危害国家。宦官黄门董猛平时在东宫供职,主管宦官。贾皇后指使董猛与孟观、李肇密谋,铲除杨骏,废黜太后。又派李肇告知汝南王司马亮,让他发兵讨伐杨骏,司马亮没有答应。李肇告诉都督荆州诸军事楚王司马玮,司马玮欣然同意,请求入朝。杨骏平时就畏惧司马玮勇猛强悍,想召他来又不敢,这次司马玮请求入朝,杨骏就同意了。二月癸酉(二十日),司马玮和都督扬州诸军事、淮南王司马允入朝求见。
【原文】
三月辛卯,孟观、李肇启帝,夜作诏,诬骏谋反,中外戒严,遣使奉诏废骏,以侯就第[1]。命东安公繇帅殿中四百人讨骏,楚王玮屯司马门,以淮南相刘颂为三公尚书,屯卫殿中[2]。段广跪言于帝曰:“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帝不答。
【注文】
[1]启:奏启,臣下言于皇帝的一种文书。 就第:即归第。汉、晋时期称官员免官为就第。
[2]司马门:指皇宫外门。凡出入宫禁,到此均得下车步行。 三公尚书:古代官名。汉、晋两朝皆置,即三公曹。西汉成帝设置尚书,分曹办事,三公曹尚书主管诉讼。东汉光武帝刘秀以三公曹尚书主管赋税及各州郡事。晋朝也置三公曹尚书,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以刘颂任三公尚书。
【译文】
三月辛卯(初八日),孟观、李肇奏启晋惠帝,连夜撰写诏书,诬陷杨骏谋反,朝廷内外戒严,派遣使者遵从诏命废黜杨骏,保留侯爵身份免官回府。命令东安公司马繇率领殿中卫士四百人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驻守在司马门,任命淮南相刘颂为三公尚书,驻兵守卫殿中。段广下跪对晋惠帝说:“杨骏是一孤单老翁,没有儿子,岂有谋反的道理,希望陛下慎重考虑。”晋惠帝不回答。
【原文】
时骏居曹爽故府,在武库南,闻内有变,召众官议之[1]。太傅主簿朱振说骏曰:“今内有变,其趣可知,必是阉竖为贾后设谋,不利于公,宜烧云龙门以胁之,索造事者,首开万春门,引东宫及外营兵拥皇太子入宫,取奸人,殿内振惧,必斩送之[2]。不然,无以免难。”骏素怯懦,不决,乃曰:“云龙门,魏明帝所造,功费甚大,奈何烧之!”侍中傅祗白骏,请与尚书武茂入宫观察事势,因谓群僚曰:“宫中不宜空[3]。”遂揖而下阶。众皆走,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4]。骏党左军将军刘豫陈兵在门,遇右军将军裴,问太傅所在,绐之曰:“向于西掖门遇公乘素车,从二人西出矣[5]。”豫曰:“吾何之?”曰:“宜至廷尉。”豫从言,遂委而去。寻诏代豫领左军将军,屯万春门。,秀之子也。皇太后题帛为书射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赏”,贾后因宣言太后同反。寻而殿中兵出烧骏府,又令弩士于阁上临骏府而射之,骏兵皆不得出。骏逃于马厩,就杀之[6]。孟观等遂收骏弟珧、济、张劭、李斌、段广、刘豫、武茂及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骏、东夷校尉文鸯,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7]。
【注文】
[1]曹爽(?—249年):三国时魏将、重臣。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侄孙。三国魏明帝时,甚受宠任,历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魏明帝临终前拜其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并受遗诏辅政。曹芳即位,加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用何晏等为心腹,与司马懿争夺政权,为司马懿所杀。 武库:指储藏兵器的仓库,也指掌管兵器的官署。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
[2]主簿:古代官名。汉代始于中央及郡县官署设置此官,以典领文书簿籍,办理事务。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大臣重要僚属,参与机要,职权甚重。 趣:通“趋”,趋向,趋附。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云龙门:三国魏明帝建,为洛阳宫城南门,以云龙为饰,故名,在今河南洛阳东北白马寺东。 万春门:汉魏洛阳城宫城东门,在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
[3]白:告诉,陈述。 武茂(?—291年):西晋官吏。历任上洛太守,入为侍中、尚书,累迁散骑常侍。为官清正方直,盛名于朝野,他与荀恺有隙,西晋惠帝初年,杨骏被诛,荀恺告武茂为杨骏姨弟,遂被杀。
[4]国家: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也泛指整个国家,此处指皇帝。
[5]右军将军:古代官名。三国魏置,西晋时与前军、后军、左军将军合称四军,分掌禁兵,是护卫皇帝宫廷的主要禁军将领之一。 裴(wěi)(267—300年):西晋哲学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通博多闻,兼明医术。裴官至尚书左仆射,为赵王司马伦所杀。曾奏修国学,刻石写经,并建议改定度量衡制。裴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反对何晏、王弼等“援老入儒”的“贵无”学说,著有《崇有论》。 绐(dài):古同“诒”,欺骗,欺诈。 素车:未经油漆、装饰的车。
[6]马厩(jiù):养马的地方,也就是马棚。
[7]东夷校尉:古代官名。三国魏置,掌鲜卑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及高句丽事。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灭公孙渊后改护东夷校尉,后复旧。西晋沿置,驻在平州(今辽宁辽阳),四品。 文鸯(?—291年):三国魏将领文钦之子,历任魏、晋两朝。名俶,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文钦与毌丘俭作乱,毌丘俭被诛,文钦父子投降吴国,文钦于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三年(258年)被吴将诸葛诞所杀。文鸯归于司马昭,封为将军,赐爵关内侯。西晋建立,文鸯曾为平虏护军,官至东夷校尉。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在贾后之乱中被诛,夷三族。 夷三族: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三族亲属的制度。三族有四种说法:一是父母、兄弟、妻子;二是父族、母族、妻族;三是父、子、孙;四是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译文】
当时杨骏住在曹爽旧府,位于武器库南边,听到皇宫内有变动,就召集诸位官员商议。太傅主簿朱振劝杨骏说:“现在宫中发生政变,其趋向可以知道,一定是那些宦官给贾皇后出主意,对您很不利。应当火烧云龙门逼迫他们,索要肇事者,带头打开万春门,率领东宫以及外营兵,簇拥皇太子进宫,捉拿恶人。宫殿之内震动恐惧,必定会把肇事者杀了送来。不这样的话,没有办法免于灾难。”杨骏素来怯懦,下不了决心,说道:“云龙门是魏明帝所造,劳力、耗费非常大,为何要把它烧掉呢?”侍中傅祗禀告杨骏,请求与尚书武茂进宫观察事态发展,他对官员们说:“宫中不宜空虚。”然后拱手行礼走下台阶。官员们都跑了,武茂还坐在那里。傅祗回头对他说:“你难道不是天子之臣吗?如今内外隔绝,不知天子在哪里,你怎么还坐得住呢?”武茂于是惊觉而起。杨骏的同党、左军将军刘豫,领兵列阵守候在门外,遇到右军将军裴,问太傅(杨骏)在哪里,裴欺骗他说:“我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乘着素车,有两人跟着他向西去了。”刘豫说:“我该去哪里?”裴说:“应该去廷尉那里。”刘豫听从裴的话,把士兵托付给裴走了。不久,皇帝下诏命裴代替刘豫,兼任左军将军,驻守万春门。裴是裴秀之子。杨太后把信写在绢帛之上,用箭射出城外,上写“救太傅者有赏”。贾后因此宣称太后与杨骏一起谋反。不久,殿中士兵出去放火烧了杨骏的府第,又命令弓弩手在楼阁上对着杨府放箭,杨骏的士兵没有办法出来。杨骏逃到马房里,被人杀死。孟观等人拘捕了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刘豫、武茂以及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骏、东夷校尉文鸯,这些人都被夷灭三族,被处死的人有数千人。
【原文】
珧临刑告东安公繇曰:“表在石函,可问张华[1]。”众谓宜依钟毓例为之申理,繇不听,而贾氏族党趣使行刑[2]。珧号叫不已,刑者以刀破其头。繇,诸葛诞之外孙也,故忌文鸯,诬以为骏党而诛之[3]。是夜,诛赏皆自繇出,威振内外。王戎谓繇曰:“大事之后,宜深远权势。”繇不从。
【注文】
[1]石函:石制的方匣,多用于保存珍文秘籍等。
[2]钟毓(yù)(?—263年):三国魏辞赋家。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三国魏书法家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三国魏明帝太和初年,蜀相诸葛亮围祁山,魏明帝想西征,钟毓上疏阻谏。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为散骑常侍,因为触怒曹爽改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入为御史中丞。后以军功为青州刺史,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三国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卒,追赠车骑将军,谥“惠侯”。 申理:替受冤屈的人申诉、说理。 趣使:促使,督促。
[3]诸葛诞(?—258年):三国时魏将。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曾任尚书郎、御史中丞。三国魏齐王正始初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复迁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因与夏侯玄等人友善,王淩、毌丘俭被诛杀后,内心非常不安。三国魏高贵乡公甘露中,因被召入京为司空,愈加恐惧,于是举兵谋反。司马昭率兵进讨,兵败被杀。
【译文】
杨珧临刑之时,请求东安公司马繇说:“我以前给晋武帝的表章就放在石匣里,你可以问张华。”众人认为应当按照钟毓的先例为杨珧申诉昭雪,司马繇不答应,而贾氏族党又催促赶快行刑。杨珧不停呼号叫喊,行刑人用刀劈开了他的头。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以前就忌恨文鸯,这次诬蔑文鸯是杨骏党羽,将其杀掉。这一夜诛杀赏罚都由司马繇说了算,威势震动朝廷内外。王戎对司马繇说:“大事处理完之后,应当远离权势。”司马繇不听。
【原文】
壬辰,赦天下,改元[1]。
【注文】
[1]赦天下: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颁布赦令,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 改元:改变年号。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亦称改元。
【译文】
壬辰(初九日),大赦天下,改年号。
【原文】
贾后矫诏,使后军将军荀悝送太后于永宁宫,特全太后母高都君庞氏之命,听就太后居[1]。寻复讽群公有司奏曰:“皇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绝于天。鲁侯绝文姜,《春秋》所许[2]。盖奉祖宗,任至公于天下,陛下虽怀无已之情,臣下不敢奉诏。”诏曰:“此大事,更详之。”有司又奏:“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3]。”中书监张华议:“皇太后非得罪于先帝,今党其所亲,为不母于圣世,宜依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故事,贬皇太后之号,还称武皇后,居异宫,以全始终之恩[4]。”左仆射荀恺与太子少师下邳王晃等议曰:“皇太后谋危社稷,不可复配先帝,宜贬尊号,废诣金墉城[5]。”于是有司奏请从晃等议,废太后为庶人,诏可。又奏:“杨骏造乱,家属应诛,诏原其妻庞命,以慰太后之心。今太后废为庶人,请以庞付廷尉行刑。”诏不许。有司复固请,乃从之。庞临刑,太后抱持号叫,截发稽颡,上表诣贾后称妾,请全母命,不见省。董养游太学,升堂叹曰:“朝廷建斯堂,将以何为乎?每览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至于杀祖父母、父母不赦者,以为王法所不容故也[6]。奈何公卿处议,文饰礼典,乃至此乎!天人之理既灭,大乱将作矣[7]!”
【注文】
[1]矫诏: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 后军将军:古代官名。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设置,与前军、左军、右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各领营兵千人,是护卫皇帝宫禁的主要禁军将领之一。 荀悝(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名臣荀彧的曾孙,为护军将军,追赠车骑大将军。贾后使人诛杀杨骏后,矫诏迫害杨太后,晋惠帝使荀悝送太后于永宁宫。 永宁宫:西晋洛阳宫殿名,在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故城。本为三国魏帝曹芳之母郭皇后所居宫号,后曹芳尊其母为皇太后,遂沿汉制,以宫号尊称之。
[2]鲁侯绝文姜:鲁侯即鲁桓公(?—前694年),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桓公三年(前709年),鲁桓公娶齐女文姜(齐襄公之妹)为夫人。鲁桓公六年(前706年),文姜生子同,立为太子。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文姜随鲁桓公至齐,文姜与其兄齐襄公原有私情,归宁后复与其私通。事情泄露后鲁桓公大怒,齐襄公令公子彭生乘鲁桓公醉酒,挽其上车之时,折断其躯干致死。
[3]庶人:又称庶民,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4]先帝:指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 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故事:赵太后指赵飞燕(?—前1年),西汉成帝时被立为皇后,汉成帝死后,汉哀帝封赵飞燕为皇太后。汉平帝继位后,她被贬为孝成皇后,再被废为庶人,遂自杀身死。
[5]荀恺(240—305年):西晋名将。三国魏太尉荀彧曾孙。字子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随钟会伐蜀,屡献妙计,入晋后官至侍中、镇军大将军。后随军伐吴,改封南阳侯。晋惠帝时加封为南阳公。“八王之乱”时,荀恺辅佐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之乱”结束前病逝,谥号“顺公”。
[6]董养(生卒年不详):西晋学者。字仲道,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西晋武帝泰始初年到洛阳。不求官求荣,游历太学。西晋惠帝初年杨皇后被废,著《无化论》,预言天下将大乱。西晋怀帝永嘉年中,携妻入蜀,不知所终。 升堂:升,登;堂,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升堂即登上台阶,步入堂中。 赦书:赦免罪犯的文书。
[7]文饰:掩饰,掩盖。
【译文】
贾后诈称皇帝诏书,派后军将军荀悝将太后送至永宁宫,保全了太后母亲高都君庞氏的性命,听任她去太后那里居住。不久,贾后劝说各位朝臣、各有关部门上奏说:“皇太后早就暗中进行邪恶谋划,企图危害国家,用飞箭捎带书信,招募将士,与恶人狼狈为奸,自己与天相绝。春秋时期鲁侯与文姜断绝关系,为《春秋》一书所赞许。至于侍奉祖宗,担当起公正无私的责任,陛下虽然是怀着不尽的感情,臣下也不敢奉命而行。”晋惠帝下诏书说:“这是大事,要再慎重一些。”有关部门又上奏说:“应当废太后为峻阳庶人。”中书监张华提议:“皇太后并没有获罪于先帝,如今偏私她所亲近的人,在圣世不能母仪天下,应当按照汉代废太后赵飞燕为孝成后的旧例,贬去皇太后尊号,还称为武皇后,让她在别的宫里居住,以保全皇帝从始到终的德惠。”左仆射荀恺与太子少师、下邳王司马晃等人提议说:“皇太后图谋危害国家,不能再与先帝相配,应当贬去尊号,废黜她去金墉城。”于是有关部门上奏遵从司马晃等人的提议,把皇太后废为庶人,皇帝下诏同意。又有人上奏说:“杨骏造反作乱,他的家属应当被处死,皇帝下诏宽免他妻子庞氏的性命,以安慰太后之心。现在皇太后被废为庶人,请求把庞氏交付廷尉执行死刑。”皇帝诏命不许。有关部门坚持请求,皇帝下诏同意。庞氏临刑之时,太后抱住她号哭叫喊,割断头发,跪下来以额触地。太后上表要去贾后那里当奴仆,请求保全母亲的性命,却不被理睬。董养出游到太学,登上殿堂感叹说:“朝廷建立此堂,用它来做什么?每当观看国家大赦的文书,像谋反这样极大的罪恶都能赦免,但是对于杀祖父母、杀父母之罪却不赦免,原因就在于这样的罪恶为王法所不容。但为何公卿处理意见,修饰礼仪制度,竟到如此地步?天道人事的法则已经灭绝,大乱就要兴起了。”
【原文】
有司收骏官属,欲悉诛之[1]。侍中傅祗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赴爽,宣帝用为青州刺史[2]。骏之僚佐,不可悉加罪。”诏赦之[3]。
晋朝洛阳布局示意图
【注文】
[1]有司:古代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2]鲁芝(190—273年):魏晋大臣。字世英,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家世为西州豪族,深得雍州刺史郭淮器重。曹爽辅政,引为司马。三国魏齐王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鲁芝率领余众奔赴高平陵(在洛阳城郊),劝曹爽挟天子退保许昌,曹爽不听,被司马氏所杀,鲁芝罪当诛灭,后被司马懿赦免。累迁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入晋后为镇东将军,封侯。鲁芝为官清忠洁正,得到晋武帝嘉奖,迁光禄大夫。西晋武帝泰始九年(273年)去世,谥“贞”。 司马:古代官名。相结商代开始设置,春秋、战国沿置,掌军政与军赋、马政。西汉武帝时废太尉,设立大司马,掌管宫廷实权,故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则称少司马。东汉大司马改为太尉,大将军营五部,各部设置军司马一人。魏晋时期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切府务,参与军事计划。
[3]僚佐:长官下属的佐助官员。如汉朝的掾史属、佐史、从事等;唐宋时期的录事参军,判官、推官、主簿以下的属员皆是。
【译文】
有司拘捕了杨骏的下属官吏,想全部杀了他们。侍中傅祗陈述说:“从前鲁芝任曹爽的司马,冲破关隘奔赴曹爽,宣帝(司马懿)还任用他做青州刺史。杨骏的僚佐,不能都给他们加上罪名。”于是皇帝下诏书赦免了他们。
【原文】
壬寅,征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皆录尚书事,辅政[1]。以秦王柬为大将军,东平王楙为抚军大将军,楚王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下邳王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爵为王[2]。楙,望之子也。封董猛为武安侯,三兄皆为亭侯[3]。
【注文】
[1]太宰:古代官名。西晋时期因避晋景帝司马师之讳,改太师为太宰,与太傅、太保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执掌朝政,权位甚重,不常授。东晋、南朝沿置,多用来安置元老勋旧,位尊而无职掌。
[2]楙(máo):即司马楙(生卒年不详),字孔伟,西晋义阳王司马望之子。仕魏为参相国军事。司马炎代魏,封东平王,授尚书。西晋惠帝时先依附杨骏,又跟随赵王司马伦,再投靠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西晋怀帝时改封竟陵王。洛阳城破,死于乱兵。 抚军大将军:古代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设置,在文帝出征时总留守事,权任甚重。
[3]亭侯:古代爵位名。东汉始分侯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级,食邑为亭者称为亭侯,封爵不世袭,三国魏时为第九等,位于乡侯下、关内侯上。魏晋与南朝宋沿置。
【译文】
壬寅(十九日),征召汝南王司马亮担任太宰,与太保卫瓘一起任为录尚书事,辅佐朝政。任命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为抚军大将军,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兼任北军中候,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晋升爵位为王。司马楙是司马望之子。封董猛为武安侯,他的三个哥哥都被封为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