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怎么来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文采恣肆、笔走龙蛇,却惜墨如金,在洋洋五十二万言的鸿篇巨制《史记》中,仅用一个“利”字,便刻画了万丈红尘、芸芸众生的残酷现实。
岁末年初,各大公司纷纷策马扬鞭,奋力冲锋,以期完成年度各项经营指标。而其中,广大投资者、管理者最关注的,恐非利润莫属。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有一种恨,叫世人皆曰可诛。当这种恨叫作虚假的利润时,投资者也不必悲愤地紧握双拳、苦大仇深、高扬头颅,因为CFO与投资者平日无冤无仇,虽然CFO也偶尔拿一本烂账糊弄投资者。
身为21世纪的文化人,冷静是我们的标签,高大上是我们的品质。面对可能注水的猪肉,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智慧。这块可能注水的猪肉,叫利润表。
在利润表中,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收入、销售毛利和利润。利润即净利润,中国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称“纯利”,欧美国家称“Net Income”。如果这家企业是上市公司,那么我们一般还会关注每股收益。因为资本市场上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长期潜力,主要是看这家企业的内在价值。但内在价值实际上是很难衡量的。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市价×股本数,就是一家公司的市值。该值也往往被公众认为是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轰隆隆碾入21世纪。世道变了,夸人的方式也变了。若你真的发自肺腑地仰慕偶像,那么表扬信已经过时了,点赞固然好,但顶帖才是王道。
公司的市盈率高,代表投资者心里已经默默地为公司点了无数个赞,是公司的忠实粉丝。但公司的市盈率越高,风险也越大。万一哪天你马失前蹄,也许你没什么大碍,但你的粉丝可能就真的粉身碎骨了。
各国股市的市盈率差异可能较大。比如据中国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开资料显示,1997—200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均值为22.8,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均值为18.8,中国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均值为16,而同期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均值则高达36.1。市盈率的差异,直观反映了新兴国家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资本市场的显著差异,以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差异。
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利润表,管理者通常最关注什么?投资者最关注什么?二者共同的关注点又是什么?
管理者关注的长期目标是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短期目标是经营业绩的考核与评价。而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通常有收入规模及其增长,盈利能力及其提升,运营效率及其改进。
投资者则关注持续、稳定且有增长的投资回报与尽量小的风险。量化的指标有股利的发放及资本的增值。
所以,双方共同的关注点至少包含以下3点:
1. 收入规模及其增长;
2. 盈利能力及其提升;
3. 业绩平滑(意味着持续而稳定的回报)。
总结起来,共同的关注点就是规模及盈余管理,再浓缩成一点,就是盈余管理。
所以,利润表管理的核心就是盈余管理。而盈余管理主要就是对净利润的管理。
写到这里,大家也许要炸锅了:你这不是在操纵利润吗?
冷静,冷静,先别扣大帽子。不要将罪恶的标签贴在合理的财务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