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研究问题及框架
1.4.1 主要研究的问题
从对当前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针对不确定性很高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把握机遇,提高组织柔性来适应环境。根据组织柔性情景,通过构建双元型组织促进企业绩效,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双元创新、组织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研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书的主要研究问题是:
在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当组织的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不同时,平衡型和组合型双元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何区别,以及组织如何通过恰当的组织柔性和双元创新模式来实现高的企业绩效?
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个子研究问题:①双元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绩效?②在不同的组织柔性情景下,企业绩效有何不同?③在一定的柔性情景下,平衡型双元创新或组合型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是否有区别,如何获得最大的绩效?
基于以上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我们有必要细致地分析双元创新、组织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本书具体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内容:
第一,探讨在不确定性很高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为什么要追求双元创新,其内涵如何。本书提出高度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环境特征要求企业同时关注探索性(Exploration)创新和应用性(Exploitation)创新,单一的创新行为无法满足环境变化和组织长期发展的需要。以组织双元理论为基础,本书发展He和Wang(2004),Cao等(2009)提出的概念,强调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的同时开展和相互平衡,将双元创新行为刻画为关注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此消彼长关系的平衡型双元(Balanced Ambidexterity),和关注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的相互补充作用的组合型双元(Combined Ambidexterity)两种。
第二,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明确双元创新的内涵之后,我们讨论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在现有研究中,尽管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肯定,但是实证研究中仍没有得到统一的验证结果(Lavie等,2010)。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双元创新的类型及其所在的具体情境所决定的。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双元创新模式是基于不同的逻辑并对绩效产生作用的;正因为如此,当组织具有不同的柔性能力时,即在不同组织柔性的情景下,这两种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双元创新与绩效关系的复杂性提供了解释,强调组织内部环境对双元创新效果的限制或促进作用。
第三,组织柔性对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不同组织柔性情景下企业绩效有何差别?我们认为柔性是组织内部一种重要的能力,能够通过转化、重组和配置组织已有的资源和能力,为创新双元提供必要的支持。柔性的两种基本类型,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对双元创新的作用逻辑也是不同的。资源柔性,可以有效克服资源约束,缓解探索和应用之间的对立;协调柔性强化转换能力和配置能力,建立探索和应用之间的链接。根据两种柔性能力的高低,我们将组织柔性情景分为四种类型。本书比较了这四种情景下企业绩效的大小差别;更重要的是,本书分别探讨了这四种情景中,平衡型双元创新与组合型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及内容,本书以双元理论和组织柔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双元创新在不同组织柔性情景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首先,本书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分析,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整理。其次,对组织柔性进行分析,根据柔性的分类将组织情景分为四种,比较在四种情景下企业绩效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按照双元的研究视角,探讨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的问题,分析不同双元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以此为依据,提出本书研究理论模型及其假设。然后,介绍本书模型的统计验证过程,即问卷设计与指标测量、调研过程与样本介绍、利用统计软件检验提出的假设等。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理论贡献、实践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并重。首先,回顾双元理论和柔性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结论,通过定性分析与推断,构建一个以组织柔性为维度的情景分析框架。其次,探讨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各个情景中企业绩效的比较,每个情景下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是否有区别;如果影响作用方向一致,那么影响的强度是否存在差异。最后,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并进一步借助最新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实证检验。具体而言,本研究在方法选择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综合运用了组织管理学理论中的双元研究视角、组织柔性理论,对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在系统分析并综合现有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为维度的组织情景分析框架,探讨双元创新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二,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在问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各种方法判断理论推断的合理性和意义。
第三,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优缺点。在定性和逻辑推断的基础上,对已经建立的逻辑假设体系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按照规范的实证研究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论证有关理论的实践可靠性。
1.4.3 结构安排
根据研究思路,本书的研究结构做如下安排:
第1章,通过介绍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等现实背景,分析问题及成因,指出双元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把针对关键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并介绍其理论背景,进而分析阐明本书研究的关键问题,并说明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现有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回顾和总结,为本书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逻辑基础。结合本书的研究目的,对双元理论和柔性理论进行总结梳理,特别是分析了现有理论的发展、争议和研究空白,从而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3章,通过逻辑分析,在相关理论联结的基础上构建本书的概念模型。本章的重点在于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及提出理论假设:第一,阐述通过不同组织柔性构建组织研究情景框架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第二,阐述各情景下企业绩效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第三,平衡型双元和组合型双元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及不同的柔性情景(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又是如何对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的。在逻辑推导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反映概念之间关系的11个理论假设。
第4章,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进行介绍。首先,对数据样本筛选和收集过程、问卷设计及数据整理过程进行简要叙述,然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偏差检验。其次,对各个变量的构成及测量指标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最后,介绍并阐述本书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5章,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进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刻画样本的统计分析特征。其次,进行相关分析,寻找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再次,运用方差分析检验组织情景框架构建的合理性和部分假设。最后,结合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分析各柔性情景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并针对假设进行结果总结。
第6章,对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深入分析模型各假设实证检验的回归结果含义,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同时,从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两个角度归纳模型结果的意义。
第7章,对全书进行回顾和总结。简明并重点突出地阐述本书的研究结论、创新点以及发展方向。
本书的研究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