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国智库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智库在国外被称为继立法、政府、新闻之后的第四部门,对政府决策、政策取向、公众舆论、社会心理等产生重要影响。在美国,民间智库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这也是美国智库活跃度高、影响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促使笔者对青岛市的智库建设以及开展课题委托、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是做好规划布局注重错位发展。新型智库体系的建设不是机构和人员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各类智库主体功能的重新定位和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传统智库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升级。美国的智库建设启发我们,智慧在民间。要建设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体系,在发挥官方智库作用的同时,不应忽视和低估基层及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要在重视官方、高端智库建设的同时,兼顾好民间智库构建。行政部门作为政府决策参谋中枢,可以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同时鼓励企业、机构依托各自的人才力量和创新平台建设各种类型的民间智库,集聚人才,相互补充,融合发展,围绕自身主攻方向精准发力,补充完善我们的智库结构。
二是出台鼓励民间智库发展的政策。首先,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智库最宝贵的资源是优秀人才,建设新型智库体系,发展民间智库,需要突破区域、系统、学科限制,优化人才、经费、课题配置,应建立起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合理配置制度及学者访问制度,充分实现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人才的交流与共享,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其次,放宽对民间智库登记的标准,为民间智库成立创造条件。资金方面,要制定出台相应地免税政策,引导各类行业组织成立民间智库,激励大型企业资助民间智库,对企业、个人向各类智库的捐赠实行税前抵扣政策。加大财政项目拨款比例,使民间智库在争取政府资金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给民间智库提供发展的空间。
三是注重规模适度、统筹协作。完善的智库体系应该是小核心、大外围,各管理层级纵向贯通、各智库主体横向协作的模式。特别是政府研究部门的智库建设,重点应是功能的强化而不是体量的增加,不能简单地以增加机构、扩充编制为应对,这也不符合当前机构改革的趋势。还是必须依托自身核心功能的发挥,更多运用现代技术和专业平台,集聚外围资源为我所用,提高决策参谋能力。
四是开展研究课题公开招标。政府要搭建决策咨询的公共竞争平台,制定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对于事关青岛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重大研究课题,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参与投标的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民间智库,主要看其是否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更可行的政策依据和政策方案,是否能给政府和社会带来更大的帮助。因此,在研究课题招标的选择上,要摒弃看“身份”论英雄的思维,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智库,只要符合研究课题的基本条件,有对招标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有居国内领先水平的课题研究骨干,拥有对招标课题开展研究必备的条件,课题经费预算合理,就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样既有利于民间智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也有利于民间智库不断发展壮大。
五是加强课题调度管理。课题调度管理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确保研究课题按照政府的意图进行。政府部门作为课题负责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课题的调度,发挥调度的职能作用,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及课题经费运用情况。督促中标智库积极履行合同约定,及时发现和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按规定时限完成,确保课题研究质量。课题完成后,要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验收。获得立项课题的民间智库应信守有关规定,按要求完成课题研究,否则将追回资助经费,并取消课题申报人3年内重新研究课题的资格。课题结项前,课题研究人员不得发布、发表研究成果,课题成果作者具有署名权,政府对成果拥有编辑、发表、出版及使用权。
六是重视课题成果转化和传播推介。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机制,疏通转化渠道,注重利用“互联网+”构建课题研究成果的共享平台,重视成果的二次开发。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可以按照其实有价值购买,确保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载体的信息传播机制为目标,引导现代传媒加大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保证课题研究成果传递的便捷、迅速,实现研究成果影响力最大化。例如,建立智库成果定期发布制度,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方式加大宣传,为解决研究成果转化难、转化慢、转化率低的问题创造更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