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与评价
2018年全国城市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客观比较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工作成效与不足,我们依据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三个档次的监测数据,对各人均GDP规模城市的信用行为、信用基础建设、联合奖惩工作测评、失信专项治理、诚信文化建设、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等方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全国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在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及有待持续完善之处。
重要工作进展及阶段性成效:一是各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行为监测工作成效斐然。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监测量、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均较2017年大幅提高,其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最为显著。二是各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基础建设筑牢根基。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制度完善程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均较2017年明显改善,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情况相对较好。三是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联合奖惩工作成绩突出。该人均GDP规模城市“红黑名单”发布机制较为健全,各职能部门认定地方“红黑名单”企业数量遥遥领先,89.7%的城市均已积极归集共享联合奖惩案例,且平均归集共享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规模城市。四是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失信专项治理相对较好。该人均GDP规模城市没有待治理的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的城市占比与其他规模城市相差不大;没有待治理的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记录城市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规模城市。五是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诚信文化建设稳固落实。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诚信文化宣传教育、“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方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明显优于其他规模城市。六是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情况越好。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平均拥有信用服务机构的数量、政府使用信用产品情况、开展信用创新举措情况越好,同时积极参与各项工作的城市数占比越高。
不足及有待持续完善之处:一是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事件公开力度仍然不足。该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平均公开量明显低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同时金融与知识产权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占比较高,信用监管力度有待提升。二是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基础建设工作不够健全。该人均GDP规模城市中,仍有10.1%的城市未开通城市信用网站,27.0%的城市未开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明显高于其他规模城市;同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相对较高,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亟须完善。三是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联合奖惩工作机制推进乏力。该人均GDP规模城市各职能部门认定的“红黑名单”数量以及通过“信用中国—城市信用”栏目归集共享的联合奖惩案例相对较少,同时未归集共享联合奖惩案例的城市数占比相对较高(30.3%),不利于国家联合奖惩机制的推进落实。四是对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失信专项治理应予以关注。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存在待治理的严重失信行为的概率越高,失信专项治理问题越突出。其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应重点关注,尤其是在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存在待治理的相关失信事件的城市数占比较高,分别为85.3%、64.7%。五是对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诚信文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该人均GDP规模城市“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情况推进力度小,未开展相关工作城市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规模城市,不利于社会诚信意识、诚信理念的全面培育与塑造,影响国家诚信管理体系形成与发展。六是人均GDP规模5000亿元以下城市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情况较差。该人均GDP规模城市中64.0%尚未拥有信用服务机构,86.5%的城市尚未使用信用产品,74.2%的城市尚未开展信用创新举措,严重制约了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监管相关工作。
(一)全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信用排名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依次为宿州市、阜阳市、淮南市、商丘市、南阳市、齐齐哈尔市、信阳市、亳州市、赣州市、毕节市;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依次为重庆市、咸宁市、兰州市、衢州市、南宁市、淮北市、温州市、鞍山市、黄石市、马鞍山市;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依次为北京市、上海市、厦门市、南京市、杭州市、福州市、青岛市、苏州市、惠州市、成都市(见表3-4-3)。
表3-4-3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全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推进较好的方面
1. 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行为监测情况较好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2018年各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公开程度、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均较2017年大幅提高,2018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月平均公开量来看,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信用事件月平均公开量越高。2018年,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事件各月平均公开量均明显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位居其次。2018年1月至9月,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各月平均公开量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事件月平均公开量于2018年9月达到峰值(215条);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事件月平均公开量均于2018年11月达到峰值,分别为140条、98条。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月平均公开量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月平均公开量均较2017年同期大幅上涨,尤其是2018年10月、11月最为明显,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为229.8%、255.2%;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为329.6%、324.2%;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为263.6%、292.0%(见图3-4-63)。
图3-4-63 2018年全国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各月信用事件平均公开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优良信用事件占比来看,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各月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均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且各人均GDP规模城市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均高达94%以上。同时同一年度内,各月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均呈现逐月波动上升趋势(见图3-4-64)。
图3-4-64 2018年与2017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对比情况
从21个领域来看,与2017年相比,2018年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在金融、中介会展广告统计、工程建设等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大幅提升,较2017年分别上升11.33个、10.89个、8.46个百分点;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介会展广告统计、文体教科等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大幅提升,较2017年分别上升7.62个百分点、7.24个百分点、6.85个百分点;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医药卫生、工程建设等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大幅提升,较2017年分别上升11.29个百分点、6.49个百分点、6.36个百分点(见图3-4-65)。
图3-4-65 2018年与2017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在21个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对比情况
2.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基础建设情况
(1)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制度完善程度大幅提高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总量来看,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总量均较上年大幅增加。2018年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总量最高(85项),同比增幅最大(93.2%);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量(58项)、同比增长(80.4%)均位居其次。整体来看,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量均大幅上涨,同时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总量越多(见图3-4-66)。
图3-4-66 2018年与2017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总量对比情况
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的信用制度平均公开量来看,2018年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公开量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均高于2017年。2018年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信用制度平均公开量均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见图3-4-67)。
图3-4-67 2018年与2017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各方面的信用制度平均公开量对比
(2)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信用网站开通率最高
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信用网站开通情况较好,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情况较好。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城市信用网站开通方面,各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网站开通率较高,均在89%以上。其中,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开通率最高,为97.2%。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方面,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开通情况差异较大,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开通率最高(92.6%);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位居其次(82.3%),如图3-4-68所示。
图3-4-68 2018年不同规模城市信用网站与信用共享平台开通情况
(3)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双公示情况较好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方面,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的双公示数量与工商企业总数的比值的平均水平分布来看,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的双公示数量与工商企业总数的比值的平均水平最高(10.43),如图3-4-69所示。
图3-4-69 2018年不同规模城市双公示数量与工商企业总数的比值平均水平
(4)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较好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平均水平分别为0.09%、0.11%、0.14%,均较2017年大幅降低,其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最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最好(见图3-4-70)。
图3-4-70 2018年与2017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对比情况
3.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联合奖惩工作测评情况
(1)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黑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较低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依据国家统一标准认定的“黑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68%、1.37%、0.91%,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黑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平均水平最低(见图3-4-71)。
图3-4-71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黑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分布情况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黑名单”企业来源来看,各人均GDP规模城市“黑名单”企业均主要来源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占比均高达96%以上;其次来源于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海关失信认证企业名单;此外,安全生产“黑名单”、统计上严重失信名单占比较少(见图3-4-72)。
图3-4-72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黑名单”企业渠道来源占比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重点关注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4.51%、11.90%、10.24%,5000美元以下城市重点关注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最低(见图3-4-73)。
图3-4-73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重点关注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分布情况
(2)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地方“红黑名单”认定情况较好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认定地方“红黑名单”企业情况平均水平来看,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认定地方“红黑名单”企业情况较好,认定地方“红名单”企业平均数量(14210家)、认定地方“黑名单”企业平均数量(2453家)均明显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认定情况(见图3-4-74)。
图3-4-74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地方“红黑名单”企业认定情况比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认定地方“红黑名单”企业分布来看,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地方“红名单”企业占比最高(75.2%),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地方“黑名单”企业占比最高(67.3%)。
图3-4-75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地方“红黑名单”分布情况
(3)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联合奖惩情况较好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归集共享联合奖惩案例平均数量最高,为2629个;已有89.7%的城市归集共享了联合奖惩案例,归集共享情况最好(见图3-4-76)。
图3-4-76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联合奖惩案例归集共享情况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均积极开展联合惩戒案例归集和信息共享工作,建立健全联合奖惩机制。在7类联合奖惩案例中,整体来看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的案例数占各人均GDP规模城市联合奖惩案例的比重相对较高,均在30%以上。
其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主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对失信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的案例、失信主体主动参加信用修复培训的案例,失信主体以注销或吊销等形式退出黑名单的案例,失信主体在限期内主动修正失信行为后退出黑名单的案例4类,占比分别为30.1%、27.6%、15.6%、14.1%;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主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对失信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的案例,失信主体在限期内主动修正失信行为后退出黑名单的案例,失信主体以注销或吊销等形式退出“黑名单”的案例3类,占比分别为38.2%、33.9%、17.1%;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主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对失信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的案例、失信主体主动参加信用修复培训的案例、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对守信主体实施守信激励措施的案例3类,占比分别为58.4%、22.5%、11.0%(见图3-4-77)。
图3-4-77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7类联合奖惩案例主要分布情况
4. 人均GDP规模越小城市失信专项治理情况越好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没有待治理的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的城市占比分别为48.5%、46.8%、47.2%,各人均GDP规模城市没有待治理的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的城市占比差异不大。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没有待治理的涉金融“黑名单”记录的城市占比分别为14.7%、21.3%、48.3%。可以看出,人均GDP规模越小城市没有待治理的涉金融“黑名单”记录城市占比越高。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没有待治理的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记录的城市占比分别为35.3%、61.0%、69.7%。可见,人均GDP规模越小城市没有待治理的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记录的城市占比越高,电商营商环境相对较好(见图3-4-78)。
图3-4-78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在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没有相关待治理的“黑名单”记录城市占比情况
5.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诚信文化建设情况
(1)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较好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人均GDP规模城市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较好,已开展城市占比高达95%以上。其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最好,相关信用事件平均水平为18条(见图3-4-79)。
图3-4-79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情况
(2)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归集共享情况越好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平均归集共享情况最好,平均归集共享数量最多(28个),已归集共享城市占比最高(70.6%),如图3-4-80所示。
图3-4-80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归集共享情况
(3)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情况较好
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情况越好。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通过互联网公布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平均记录数量为26954条,明显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数量占工商企业总数比重平均水平为7.74%,明显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已通过互联网公布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的城市数量占比为83.8%,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见图3-4-81)。
图3-4-81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情况
6.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开展情况
(1)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拥有信用服务机构数量明显较多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拥有信用服务机构平均个数以及同规模下有信用服务机构城市占比情况来看,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拥有信用服务机构的数量越多,具有信用服务机构的城市数占比越高。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平均有33家信用服务机构,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平均水平;有信用服务机构的城市数占比为79.4%,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占比情况(见图3-4-82)。
图3-4-82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服务机构情况
(2)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产品使用情况较好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归集共享信用产品平均个数以及同规模下已归集共享城市个数占比情况来看,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归集共享政府使用信用产品情况越好,已归集共享城市个数占同规模下城市总数的比重越高。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平均使用2个信用产品,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平均水平;已归集共享信用产品的城市数占比为47.1%,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占比情况(见图3-4-83)。
图3-4-83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产品情况
(3)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信用创新举措开展情况较好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创新举措开展情况来看,人均GDP规模越大城市信用创新举措开展情况越好。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平均开展了10个信用创新举措,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平均水平;已开展信用创新举措城市数占该规模下城市总数的比重为73.5%,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见图3-4-84)。
图3-4-84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创新举措开展情况
(三)全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行为监测情况有待加强
从2018年各月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平均公开量最低、最高分布来看,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事件月平均最低公开量为17条,明显低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月平均最高公开量为98条,比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10000美元以上城市分别少117条、42条(见图3-4-85)。
图3-4-85 2018年各月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事件平均公开量最低、最高分布
从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不良信用事件占比情况月度走势来看,2018年各月不良信用事件占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是10月至12月略有反弹;从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的21个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占比来看,金融与知识产权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占比较高,分别为6.73%、7.17%(见图3-4-86)。其中,金融领域不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为违规放贷、违规操作、集资诈骗、信用卡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乱象;知识产权领域不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为假冒注册商标、生产销售假冒产品等侵权行为(见图3-4-86)。
图3-4-86 2018年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不良信用事件占比
因此,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加大金融领域与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相关信用监管机制。一方面,应大力加强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风险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障债权人、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应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信用监管,积极打造充满活力又公平有序的信用市场。
2.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基础建设情况
(1)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制度完善程度亟待提高
无论从信用制度平均公开总量,还是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的信用制度平均公开量来看,2017年与2018年两个年度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均低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因此,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积极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城市信用运行管理体系,强化信用信息等级评估机制、信用信息定期更新维护机制、信用信息整理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信用制度完善程度。
(2)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网站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未开通率均较高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网站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未开通率均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在城市信用网站开通方面,89个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中仍有9个城市尚未开通,未开通率为10.1%,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在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方面,89个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中仍有24个城市尚未开通,未开通率为27.0%,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见图3-4-87)。
图3-4-87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网站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未开通情况
(3)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双公示情况有待加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的双公示数量与工商企业总数的比值的平均水平分布来看,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双公示数量与工商企业总数的比值的平均水平为6.02,低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力度有待加大。
(4)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有待提高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平均水平为0.14%,高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高0.05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有待提高。
3.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联合奖惩工作测评情况
(1)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应扎实推进“黑名单”及重点关注名单专项整治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黑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最高,为1.68%,较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分别高出0.31个百分点、0.77个百分点。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应大力降低“黑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重点加强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例、海关失信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等专项整治,夯实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全面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重点关注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最高,为14.51%,较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分别高出2.61个百分点、4.27个百分点。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应高度重视重点关注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情况,积极推动重点关注名单治理工作,努力降低重点关注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
(2)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积极推进“红黑名单”认定工作
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地方“红黑名单”企业认定情况平均水平来看,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地方“红黑名单”企业认定情况较差。其中,地方“红名单”企业平均认定数量为470家,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少13740家、1983家;地方“黑名单”企业平均数量为966家,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少4216家、156家。
(3)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大力推进联合奖惩案例情况归集共享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中,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归集共享联合奖惩案例平均数量最少,为410个,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少2219个、228个;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未归集共享联合奖惩案例的城市数占比最高(30.3%),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高20.0个百分点、8.3个百分点(见图3-4-88)。
图3-4-88 2018年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未归集共享联合奖惩案例城市占比分布情况
从7类联合奖惩案例归集和共享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在失信主体以注销、吊销等形式退出黑名单的案例,失信主体在限期内主动修正失信行为后退出黑名单的案例,失信主体在“信用中国”或其他信用网站上主动开展信用承诺的案例,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应用黑名单产生成效案例等4类联合奖惩案例归集与共享工作开展情况亟待加强,合计占比仅为8.1%。因此,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高度重视联合奖惩案例归集共享工作,强化失信主体注销、吊销形式管理,夯实失信主体在限定期限内修复工作,扎实推进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机制建设,稳步推进“黑名单”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应用等方面工作。
4. 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应高度重视失信专项治理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待治理的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城市占比分别为51.5%、53.2%、52.8%,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应积极推进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待治理的涉金融领域“黑名单”记录城市占比分别为85.3%、78.7%、51.7%。其中,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涉金融领域专项治理情况最差,68个城市中有58个城市均涉及涉金融失信问题。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待治理的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记录城市占比分别为64.7%、39.0%、30.3%,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记录发生城市占比最高,亟待大力整治(见图3-4-89)。
图3-4-89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专项治理情况有待提高城市占比情况
整体来看,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应持续加大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力度,扎实推进失信专项治理工作。尤其是人均GDP规模较大城市,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更加突出。
(1)各人均GDP规模城市涉金融领域严重失信债务人现象突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涉金融领域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严重失信债务人,非法集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保险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妨害信用卡管理,违法放贷、承兑票据,资金挪用,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等方面,其中,严重失信债务人占比高达60%以上;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涉金融领域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严重失信债务人,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非法集资,票据诈骗,资金挪用,保险诈骗,妨害信用卡管理,信用证诈骗,贷款诈骗,违法放贷、承兑票据等方面,其中严重失信债务人,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占比较高,分别为55.6%、22.2%;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涉金融领域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严重失信债务人,非法集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资金挪用,票据诈骗,保险诈骗等方面,其中严重失信债务人,非法集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问题突出,占比分别为42.1%、28.1%、26.2%(见图3-4-90)。
图3-4-90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涉金融领域失信行为分布情况
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在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方面,应制定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压实责任落实,加大相关名单拉网式核查工作,重点加强集资诈骗、严重债务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金融领域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2)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应重视村居委会、事业单位信用监管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涉及的政府机构类型主要表现为村居委会、事业单位、党群机关。其中,村居委会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占比较高,事业单位位居其次,党群机关相对较少。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应大力加强对村居委会、事业单位等的监管力度,严惩政务失信行为(见图3-4-91)。
图3-4-91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政务失信机构类型分布
5.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诚信文化监测情况
(1)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应夯实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有部分城市未开展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其中68个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有2个城市未开展相关工作;141个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有5个城市未开展相关工作;89个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有4个城市未开展相关工作。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应持续推进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组织开展“进乡村”“进企业”“进街道社区”“进校园”等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弘扬诚信文化建设。
(2)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归集共享情况亟待提高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有部分城市未归集共享“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情况,并且人均GDP规模越小城市未归集共享“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主题宣传活动的城市数占比越高。其中,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未归集共享城市占比最高(52.8%),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高23.4个百分点、19.5个百分点(见图3-4-92)。
图3-4-92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诚信文化、“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承诺未开展城市占比
(3)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通过互联网公布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平均记录数量最少(853条),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少26101条、1204条;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数量占工商企业总数比重的平均水平的0.91%,低于其他人均GDP规模城市;未公布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的城市数占比(49.4%)明显高于其他规模城市。
6.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开展情况
(1)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强化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信用监管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拥有信用服务机构平均数量较少。其中,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平均拥有3家信用服务机构,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少30家和6家;无信用服务机构的城市占比为64.0%,较人均GDP规模10000美元以上城市、5000~10000美元城市分别高43.4个百分点、25.0个百分点(见图3-4-93)。
图3-4-93 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未开展城市占比情况
(2)各人均GDP规模城市均应积极归集共享信用产品使用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各人均GDP规模城市使用信用产品的平均数量均较少,最高平均才使用2个信用产品。各人均GDP规模城市未归集共享信用产品的城市数占比较高,均占50%以上。尤其是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较为突出,未归集共享信用产品的城市数占比高达86.5%。
(3)人均GDP规模5000美元以下城市应夯实信用创新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从不同人均GDP规模城市信用创新举措开展情况来看,人均GDP规模5000~10000美元城市、5000美元以下城市信用创新平均开展次数分别为4个、2个,未开展信用创新的城市占比分别为50.4%、74.2%,信用创新情况较差,未开展城市占比较高,应大力开展信用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