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与反思:《资本论》若干问题探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经过以上论述,市场价值的规定得到了明确,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是什么关系,二者又分别是如何决定的。既然我们抛弃了山本“笔误说”给出的解释方案,而宇野又没有给出直接的、清晰的答案,那么接下来就必须在上述市场价值规定的基础上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市场价值理论中“不明确的地方”明确起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认为社会需要不影响市场价值的规定,那么山本的解释方案是一个能够让“不明确的地方”明确起来的方案;但是,如果相反,认为社会需要影响市场价值的话,那么相当于抛弃了现成的、清晰明了的山本方案,那么就必须重新阐明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让“不明确的地方”明确起来。

事实上,关于市场价格的决定机制,马克思早已给出了答案,并且相关论述就在第十章中,而学者们普遍争论并感到“晦涩难懂”的文本Ⅲ就是其中一处。文本Ⅲ讲道:“如果需求小于供给,那么在有利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不管多大,都会把它的价格缩减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以便强行占据一个地盘。”也就是说,在需求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有利条件下的生产者会强行将市场价格拉到它的个别价值水平上,因为如此一来卖者不仅不会亏损,反而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价格优势排斥其他竞争者,获得稳固的市场竞争地位,而买者又会因为价格上的低廉而投向有利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可见,市场价格的决定,关键就在于“竞争”。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有更详细的论述,如果需求超过了供给,“那么,在一定限度内,一个买者就会比另一个买者出更高的价钱,这样就使这种商品对全体买者来说都昂贵起来,提高到市场价值以上;另一方面,卖者却会共同努力,力图按照高昂的市场价格来出售”[39];相反,如果供给超过了需求,“那么,一个人开始廉价抛售,其他的人不得不跟着干,而买者却会共同努力,力图把市场价格压到尽量低于市场价值”[40]。对此,马克思总结道:“只有每个人通过共同行动比没有共同行动可以得到更多好处,他才会关心共同行动。只要自己这一方变成劣势的一方,而每个人都力图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最好的出路,共同行动就会停止。”[41]所以,这样一来,如果需要稍占优势,那么市场价格就会由在不利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调节,因为他们共同行动可以将市场价格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不仅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者可以获利,而且有利条件下的生产者可以获利更多;而如果供给稍占优势,那么生产者之间将会竞争有限的社会需求,最终使得那些有利条件下的生产者能够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而将市场价格强行降到较低的水平,又不致亏损。所以,市场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在市场买卖双发博弈斗争中形成的。

市场价值的决定过程却不是这样。市场价值是平均化的结果,是对交换过程在全样本上的平均。同样,文本Ⅲ也暗示了这一点。在文本Ⅲ中,如果需求小于供给,那么此时的市场价格会缩减到有利条件下商品的个别价值水平,但是整体的市场价值不会等于“最好的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这种个别价值”,因为还有中等条件下的商品也会卖掉,虽然是按照较低的市场价格水平并且低于自身个别价值水平出售的。正是因为存在有利条件外的商品也会出售,因而将市场价值水平拉高至有利条件下和中等条件下商品个别价值中的某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市场价值的平衡点高于实际出售的市场价格,如图2-4所示。当然了,马克思也指出了例外,即什么时候市场价值会等于“最好的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这种个别价值”。马克思认为,“除非供给极大地超过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非常大,而相对的需求量非常小,以至于有利条件下的商品就足以满足社会需要,所以最终市场价值是由那些有利条件下商品的个别价值平均化得到,此时市场价值将近似地等于市场价格。所以,如果将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放在一起对比,就正如马克思在第十章中讲的,“如果产品量超过这种需要,商品就必然会低于它们的市场价值出售;反之,如果产品量不够大……商品就必然会高于它们的市场价值出售”[42]

图2-4 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对比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决定过程,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市场价值是平均化的结果,是对交换过程的一种事后的总结,而市场价格是竞争的结果,是在市场各方博弈斗争中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供求调节市场价格,或者确切地说,调节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那么另一方面,市场价值调节供求关系,或者说,调节一个中心,供求的变动使市场价格围绕这个中心发生波动。”[43]这就是说,市场价值是基于商品生产者和社会需求决定的,在“本质上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它形成了市场供求变动的一个中心。从根本上来讲,在市场交换成功以前或者市场价值实现以前,生产关系就已经决定了市场价值的基本水平。而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在市场利益各方的博弈下形成的实际交易价格,但是,这一价格又始终不会脱离市场价值的基本水平,实际的博弈也只是使这一实际交易价格或大或小地偏离这一中心点。

因此,通过梳理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不同的决定机制,就可以发现马克思文本中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不明确的地方”,不需要像山本那样进行任何修订,更不需要像宇野那样反过来将此作为马克思理论本身的缺陷而进行批判。“不明确”的只是人们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和把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