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基于拓展训练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宋韬

(四川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从拓展训练的特点及蕴含的教育理念入手,寻求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契合性,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新的方向。

关键词:体育教学;拓展训练;模式改革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良好的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抗打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无一不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无一不决定着人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高校必须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始于商业模式的拓展训练,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对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其对个人与团队带来的良好效益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考虑把它引入到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之中。我国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拓展训练中蕴含的许多有益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2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长期受到苏联凯洛夫教学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一种过分注重规范化的定势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只看重“刺激—反应”,把学生作为知识、技能灌输的对象,把学生放到被动的位置。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其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兴趣受到了抑制。

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2.1 教学目标单一

我国高校当前的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可以说只看重知识目标,片面强调学生对于体育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

2.2 以教师为中心

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绝对的中心,学生处于一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地位,被强制教导、片面灌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甚至没有基本的师生交流。这种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忽视,造成了学生内部需要与教师外部要求不一致,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3 班级授课制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我国高校目前的体育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自然班级作为授课对象。这种授课方式人数众多,层次不明,且男女混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视,所有学生必须遵循统一的学习步调,而且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接受过程,动手机会少,实践性不强,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4 教学条件单一

我国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条件单一,教学的阵地几乎只有教室和操场,与大自然隔绝。受场地的限制,教学内容也枯燥单调,与社会脱节,难以实现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难以为学生迈向社会提供过渡培训。

2.5 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是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凯洛夫教学理论为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以“三基”为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的。所谓“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对一个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就是看其对“三基”的掌握程度,对其成绩好坏的衡量方式也多采取的是横向评价法,也就是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在同一教学单位内对不同的学生之间进行测验,然后比较彼此的优劣。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属于一种负面评价,很难实现体育教育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3 拓展训练的内涵及特点

3.1 拓展训练的内涵

拓展训练,又叫外展训练,是指在特定情境下,将身体作为载体,采用游戏的活动方式,全面提升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进而更好地完善个体人格的体验式学习教育模式。

拓展训练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武装泅渡、风中劲草、风雨人生路、鳄鱼潭、悬崖速降、迷失丛林、定向寻宝、合力过桥、信任背摔、同心棍、不倒森林、穿越电网、能量传输等,大体可以分为破冰类项目、沟通类项目、团队协作项目和个人挑战类项目四大类。

3.2 拓展训练的特点

3.2.1 综合活动性

拓展训练的各个项目都是以被培训者的体能活动作为基础来进行的,达到引发他们的情感活动、交往活动、认知活动等目的,操作过程比较明确,要求被培训者全身心投入。

3.2.2 挑战极限性

拓展训练的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需要在高空完成的拓展训练项目,主要是考验被培训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他们挑战极限、超越极限。

3.2.3 团队合作性

拓展训练几乎每项活动都设计为组训练的形式,重视团队合作,其目的是培养被培训者的团队合作精神。

3.2.4 高峰体验感

拓展训练有一定的难度,被培训者在克服了项目中所有的困难、顺利完成课程后,会获得一种人生难得的胜利感、喜悦感。

3.2.5 自我感悟性

在拓展训练中,教练会在训练之前将活动的注意事项告诉被培训者,但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却不会进行任何提醒、讲述,只能靠被培训者自己去感知、领悟。

4 拓展训练的实质及其所蕴含的教育学理念

4.1 拓展训练的实质——体验式教学

拓展训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从拓展训练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实质出发,结合教育学的观点进行考察,我们不难总结拓展训练中所蕴含的教育学理念。

4.2 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个人的发展

从拓展训练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极限体验类项目还是巅峰体验类项目,针对的都是被培训者个人的内在体验,都是为培养个人的个性服务的。即便是团队精神的培养,也和我们熟悉的集体精神的培养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团队是多个个人的组合体,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团队的存在以个人的需求作为基础,以承认个体差异和个体个性的需求作为前提,依靠团队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

4.3 在教育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知识传授模式

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知识传授模式,它以人的内在意志、精神、品格、人格等内在的心理因素作为培养对象,在承认个体素质能力的差异和个性差别的基础上,推动被培训者个性化的发展。

4.4 在师生关系上,打破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拓展训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来源和化身,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而是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内化”过程。

4.5 各种教学配套关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一样,都存在诸多与教学相关的配套要素,如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材选择及教学手段等;但在拓展训练中,这些配套要素都是作为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手段,适应于教学目标而设置的。

5 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契合性

5.1 拓展训练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

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全面提高人的各方面素养的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因势利导地开发人的智能,优化完善人的个性。体育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是一个促进大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

拓展训练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既定任务,以达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增强参与者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磨练其意志,启发其创造力,训练其良好的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抗打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能力无一不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拓展训练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的过程。由此可见,拓展训练是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的。

5.2 拓展训练符合现代体育课程追求健康的价值取向

健康是现代体育课程永恒追求的价值取向。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培养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由此可见,健康的内涵不仅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健康。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了“健康五要素”,即个体只有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这五个方面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或称之为完美状态。拓展训练符合现代体育课程中对于健康的新界定,它不仅可以增强参与者的体质,还能提高其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完全符合现代体育课程追求健康的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极强的契合性。

6 拓展训练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6.1 变革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发展史上,曾出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而拓展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显然是比较先进的。拓展训练采用小班级教学形式,人数在15至20人之间,成员构成没有年龄限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集合成一个学习的团体,他们不同的年龄和阅历既让成员之间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可以相互学习、补充,同时又有共同的学习目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无班级制教学的特点,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确立自己的认知体验方向,得到自己独特的体验成果。这对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采取小班级制或无班级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6.2 变革教学策略

拓展训练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教学,其教学策略有诸如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其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因此,我们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中,可以借鉴拓展训练的体验式教学特点,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其内心体验,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或可以由别人控制的“东西”,让他们从自己内心深刻的体验中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6.3 变革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教授式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象征和源泉,教师讲,学生听。前者将知识传给后者,后者忙于记下教师的“金玉良言”。这就是所谓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因为它没有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欲望,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灌注的地位。而在拓展训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成为一个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一个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垄断者,一个学生的帮助者而不是学生的控制者。而且事实证明,这种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改变,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拓展训练模式,变革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教师将课堂的主角位置还给学生。

6.4 扩展教学条件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往往被限制在教室或操场,而拓展训练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其范围扩展到了教室之外的广阔天地,如向自然环境扩展、向社会环境扩展、向课外扩展,等等。体育教学中不仅仅包含着对体育知识、动作技能的传授,还包含许多社会性和个性方面的培养,如竞争精神、团队协作意识等。这些仅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可能培养成的,必须延续到课外。因此,我们在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应当注意扩展教学条件,不要把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条件,使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6.5 改革教学评价手段

评价手段是任何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凯洛夫教学理论为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以“三基”为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负面评价,对成绩好坏的衡量采取的是横向评价法。而拓展训练的教学评价手段注重纵向评价。所谓纵向评价,就是不把学员之间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而是注重对学员本人在参加训练前和参加训练后的时间上作纵向比较。由于学员在学习后多少都能获得某些体验、认知和反思的成果,容易让学员真实地感受到自己通过学习过程取得的进步,更容易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自己的自信。所以,这是一种正面评价。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可以借鉴拓展训练中的纵向评价方法,让学生真正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

总之,拓展训练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有利于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对促进素质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玲,王峰.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的差异性[J].大学辅导员学刊,2013(1):54-57.

[2]苏蕊.宁夏高校体育课程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3(6):345.

[3]陈新蕊.体育拓展训练对企业管理执行能力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3(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