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固防 青春同行: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及类别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外敌侵略,防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事务与活动。

国防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与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国家存则国防建,国家亡则国防废。人类国家的历史悠久,与此同时,人类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以我国为例,我国国防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产生了。

(二)国防的类别

国防的内涵丰富,然因时代不同、时代内容各异,国防存在差异,由此就存在古代国防、近代国防和现代国防等不同类型。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现代国防主要有以下类型。

1.扩张型

采取扩张型国防的国家通常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实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渗透和颠覆。这些国家的国防类型属于扩张型,其特点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扩张型军事大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曾先后发动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诸多战争。

2.自卫型

采取自卫型国防的国家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标,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自卫原则。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友好合作,不依附任何大国,不同别国结盟。

3.联盟型

联盟型国防即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联盟型国防又可按军事战略的不同分为联盟扩张型和联盟自卫型两种。按联盟国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一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余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等;后者各成员国属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中立型

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了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奥地利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它们采取的都是中立型国防。中立型国家除自身明确宣示采用中立型国防外,还必须获得国际社会承认。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和平、促合作、谋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是,在世界和某些地区范围内仍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谐稳定的主要根源;冷战思维及其影响还有一定市场,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同盟给国际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有的国家依仗军事优势对他国进行军事威胁,甚至武装干涉;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原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不断,国与国之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仍待解决;等等。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既要加速发展,也要确保国家安全。发展需要搞好经济建设,安全需要加强国防建设。强盛的经济,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大支柱,二者反映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关心、参与和支持。

二、现代国防的特征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它具有不同于传统国防的基本特征。

1.国防的含义更新、更深、更广

按照传统的说法,国防就是为了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随着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在经济上各国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加强,海外利益已在本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需要和依靠外来资源以维持本国经济命脉的国家而言,一旦外来的海上通道或空中通道遭到堵截或封锁,国家就有瘫痪的危险。正因为这样,海上的护航,世界公有通道的维持,世界公海和公共区域的探测或考察,大气层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安全和利用等,都成了国防的重要任务。因此,现代国防不仅要保卫国家领土、领海、领空的安全,而且要保卫与这些有关的国家权益的安全。同传统国防相比,现代国防含义更新,内容更广,意义更深远,作用更重要。它的视角不仅是横向的平面状态,而且是纵向的立体状态,除了具有国内意义之外,还具有国际意义或者说全球意义。

2.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其中,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现代国防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和国防力量的总规模。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防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美国学者克莱因博士曾在其所著《世界各国国力评估》(1975年)、《1977年世界国力评估——列强策略游动演算书》(1977年)和《80年代的世界权力趋势及美国对外政策》(1981年)三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评估国力的公式“国力方程”,并对世界各国国力与国防力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

综合国力1000分=(基本实力100分+经济实力200分+军事实力200分)×(战略目的1分+追求国家战略的意志1分)

总之,国力强则国防强。

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力与国防力建设。毛泽东曾郑重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有赖于同志们和全体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一道,和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协同努力,方能达到目的。”邓小平曾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要综合地看,全面地看。”江泽民曾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胡锦涛曾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主席曾说:“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表示:“现在国家国力增强了,强军步伐也有条件逐步加快。”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3.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手段的较量

现代国防斗争,不仅仍然以敌对双方在战场上进行武力的较量为基本形式,而且经常通过多种非武力斗争的形式进行较量,如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科学技术方面的斗争和外交斗争等,以达到限制和削弱对手的目的。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原子弹、氢弹杀伤破坏力巨大,而且高、精、尖的常规武器也有很大的杀伤破坏力,这就可能超过人类所能够忍受的限度,使武力发动者不得不有所顾忌。而各种非军事斗争形式,不仅有利于实现各方的战略企图,而且也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其重要性和运用范围大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当前西方有的国家宣传“以小的风险取得大的利益”的理论,继续推行“冷战”政策,就是尽量以非武力的斗争形式来达到它的目的。另外,以武力为后盾,主要通过非武力手段进行较量,武力和非武力结合运用的威慑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国家所采用。所谓“威慑”,不是要进行武力和流血的战争,而是运用现有的武装力量和各种手段,发挥最大的影响力,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不敢贸然动用武力。威慑形式主要是显示国防实力,这比使用武力有更大的意义。

4.现代国防呈“消耗型”国防向“增值型”国防转变的趋势

所谓“增值型”国防,是相对传统意义上单纯消费型的社会部门而言的。国家在利用国防系统的整体发展过程中,除了完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第一职能,并产生第一社会效益外,还能在较大范围内,在各个层次上对国防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其他效益,从而实现“消耗型”国防向“增值型”国防转变。

以往的国防系统,在指导思想和战略上,强调的是迅速将经济力量转化成国防实力,致力于建立几乎封闭的国防系统。造成的结果是,国防系统是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国防投入只形成单一的战斗力,而不能转化成社会再生产的经济要素;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几乎脱节。在某种程度上讲,国防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2015年3月以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改革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总体规划,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把重大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本建设体系,把军队人才基础知识素质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军队生活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把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设计、同步运筹、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努力形成二者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融合格局。

三、当代中国国防精神

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待国防问题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以及心理活动诸因素的总和。它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它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它是衡量一个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防实力的重要因素。在群雄并立、多极竞争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真正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事务参与权,就必须通过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生存意识,增强国防的竞争实力,筑起牢不可破的国防精神防线。梁启超先生指出:“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

当代中国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如下:

1.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浓厚的感情。它的基本内容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积极维护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将个人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并在必要时做出包括生命在内的自我牺牲。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境界。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大国防精神中,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其功能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国防精神的核心,是广大民众爱国、护国、强国的意识和思想的体现,其功能正是使广大民众产生爱国、护国、强国的意识和思想,并将这种爱国、护国、强国的精神力量化为实际行动,从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促进国家发展。

在近现代历史上,当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出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越发激昂而不可动摇,越发显示出它的战斗锋芒和精神力量。从孙中山、黄兴、何子渊、邹容、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肩上。

2.崇勇尚武精神

崇勇尚武精神是民族对军事重视和推崇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它是国防精神的主要特征。其基本内容:一是军队平时要坚持以训练为中心,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战时奋勇杀敌,敢打必胜。二是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各级政府和人民都要积极支持军队完成各项任务,维护军威,优待军属,做好安置复退军人的工作。爱国拥军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人民军队永远不会忘记抗美援朝时常香玉为志愿军捐献战斗机的惊人之举,今天的燕赵大地又出现了“刘金鱼现象”。三是全体公民要自觉按照宪法和有关法规履行服兵役、参加军训、保护国防设施等国防义务,积极参加国防建设和斗争。四是广大军民要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尚武精神的最高境界。它的实质就是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苦、不怕死,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忘我的牺牲精神。飞夺泸定桥的勇士、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的英雄事迹等都树立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光辉榜样。

3.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既是无产阶级的本色,也是国防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进行国防建设还是进行国防斗争,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树立无产阶级的苦乐生死观。无产阶级的苦乐生死观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吃苦乃至献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苦得其所,死得光荣。“亏了我一个,幸福亿万人”就是对无产阶级苦乐生死观的生动概括。其次要有吃苦耐劳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要有正确的苦乐生死观,而且要有真正能吃大苦耐大劳的硬骨头作风。国防领域特别是国防斗争充满着艰难困苦与险阻,没有吃苦耐劳的作风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甚至会造成无谓的牺牲。中国工农红军能够长征到达陕北,与其特别能吃苦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南京路上好八连”“鼓浪屿好八连”等是发扬红军吃苦耐劳作风的典范。第三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所谓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就是在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征途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始终对正义的事业抱着必胜的信心。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不屈,视死如归,毅然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4.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为人类生存发展和正义事业而奋斗的思想意识。它是国防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与崇勇尚武精神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和集中体现。主要体现为: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勇敢顽强的革命气概,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要求全民族积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弘扬和强化全民国防精神意识。这是治国安邦、振兴中华的重大战略举措。

5.国际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这个概念和思想最早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个著名的论断就集中地体现了国际主义的思想。国际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国际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的核心内容。国际主义精神更是一种和平的精神,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理智的精神。它能使人明辨是非,使人明白该如何宽容他人,该宽容怎样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坚持的国际主义精神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的联系,同一切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一起,支持一切维护世界和平和争取社会进步的事业,以利于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这是当代世界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的认识境界,必须具有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