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创新 发展:四川省文化厅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规划项目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现状

成都市地处我国西部,辖区内有2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二,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一,有盆地、丘陵、山区等多种自然地貌,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也不同步。有的区县馆服务水平超过了省内大多数地市馆,有的还停留在基本馆舍尚不完备阶段;文献资源种类、总量分配极不均衡,特别是远郊县馆,其常年平均可外借书刊不及成都市馆的1%。

1.1 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因资产归属、地区差异等因素制约,短时间内无法推进全域总分馆制建设。成都图书馆提出:首先解决各馆读者和图书相关数据的互访问题,实现全域图书借还“一卡通”,使全市读者均等享有一致的借阅权利,进一步提升地区公共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水平。推进策略:全市采用“分布式集群”模式,使用同一系统,关系对等平行;制定统一业务标准;优馆先行、分圈层推进;设立两级分拣中心;重点扶持弱馆。

通过“龙泉驿区城乡三级总分馆”多年实验,全国多地调研,借鉴东部先进经验,自2009年开始积极推动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建设。2011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成都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5)>的通知》(成办发〔2011〕80号)将各区(市)县实现辖区内“通借通还”纳入其持续工作目标;随着2013年10月1日《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颁布实施,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纳入《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文化事业的重大工程,并定于2015年底前完成。该工程2014年由成都市文化局作为创新项目向市政府申报,同时出台《成都市文化局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专项工作的通知》予以专项督导。2014年年底,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网络平台建成。成都地区公共图书馆由传统“单体馆”服务模式迈入网络化“多馆联合”服务新阶段。

1.2 龙泉驿区城乡三级总分馆实验

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图书馆示范实验和政府民生工程,2005—2008年龙泉驿区以区图书馆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图书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免费服务;2009年三级总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2013年以区图书馆为中心,构建了以城乡联合共建为覆盖基础、以跨行协作共建为有效补充、以统筹直建为提档总领的多模式“总分馆制”。

其特点为:政府主导、管理三统一(资源统一配置、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考核管理)、人员分级聘用管理。纸质资源统采统编,数字资源统采共享,总分馆实现通借通还“一卡通”。书刊按制度定期流转,设区—镇(乡)两级流转中心。实现了资源效益倍增,资源高度整合。特别是“统筹直建”模式在西部开启了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及“人财物”统一的真正意义的总分馆制建设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