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没有错
“蒲老师,小A亲我!”我还没迈进教室,班里的一个女生就气呼呼地跑来告状。小A是一年级春季学期临近期末从广东一所私立学校转到我班的,这孩子可一点儿也不让人省心。
刚转来没两天,科任老师就纷纷跑来向我诉苦。有的说他根本不听课,一节课上完了,连书都没拿出来,只是坐在那里玩;有的说,小A上课居然拿剪刀剪前排同学的头发,批评他两句,他竟又哭又闹,发疯似的踢教室后门;还有的说他放学集合不排队,老师把他拉进队列中,他又悄悄溜到队列后,独自走,老师提醒他走到队列中,他却愤怒地将手中的水杯一扔,又哭又闹地跑了;甚至还有几位老师说他有自闭症,活在自己的世界,完全不懂学校、班里的纪律。科任老师都劝我赶紧让他转走,说他留在班里是祸害。班上的同学也把他当怪人,暗里取笑他。
这孩子脑子真的有问题?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就真的无计可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又在我耳边回响。对!一定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教育方法,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我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可问题出在哪呢?为了找到病根,我特意进行了家访。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孩子的父母在广东做生意,孩子之前就读于广东的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父亲成天忙于生意,对孩子不闻不问,一年连孩子的面都难见几回。小A小小年纪就寄宿在学校,周末才与母亲相聚。因此,母亲特别溺爱他,对他百依百顺。
家访后我思索良久。小A这孩子,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家庭溺爱造成的任性。据我观察,这孩子脑子并不笨,就是行为习惯太差,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却像两三岁的孩子那样,不守规矩。
找到了病根,我得给他对症下药。要改变一个孩子的坏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得慢慢来。于是,我首先利用班会课,作专题讲座《好习惯伴我一生》,让他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感受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我又找他谈心,让他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坏习惯,并与他一起制定行为规范,还让他将其写下来。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为此,我与科任老师沟通,我们共同督促小A改掉坏习惯。
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断反复训练,小A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与之前任性、为所欲为的小A判若两人。
可今天,他又怎么啦?我一走进教室,一大群孩子便围上来告状,有女生,还有男生,都说小A强行亲吻他们,令我惊诧万分。我深呼吸,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道:“小A,你不经同学同意,随意亲吻同学,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他一脸疑惑地望着我,似乎挺委屈。望着他那纯净的眼眸,我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回答。为了不耽搁上课,我把这事暂搁一边。
本想下午来处理这事,没想到中午就接到上午告状孩子家长的电话。家长们在电话里义愤填膺,痛骂小A。凭直觉,小A不是个坏孩子。可他为什么又干出这样荒唐,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午,我把小A的奶奶请来(小A转学以来,一直由爷爷奶奶监管),把这件事告诉她。没想到,她却道出了这样一件事:小A妈妈很疼他,从小到大,妈妈总爱抱着他亲,他也喜欢抱着妈妈亲。现在妈妈没在身边,他就老爱抱着爷爷奶奶亲。原来是这么回事。难道他亲同学仅仅是一种表达友爱的方式?我把他叫在一边,一问,果真如此。孩子无辜地说:“老师,我很喜欢班里同学,为什么就不能亲亲他们呢?”
多么单纯的孩子!多么可爱的孩子!可他却被一些家长误解。
之后,我耐心地给他讲与人交往的礼貌得体的方式,他慢慢懂了。后来,小A渐渐融入了班级,大家也不再把他当“怪人”,也喜欢和他玩了。
这学期,我和高坪区教师进修校的陈老师一起,在班级成立绿拇指阅读共同体,引领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我欣喜地发现小A可喜欢阅读啦!他对图书角的一本本图书爱不释手。于是,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他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受到表扬后,小A更爱读书了,在学校读,回家读,饭后读,连洗脚的时候都在读,甚至早上六点钟就起床读书。小A还天天发音频、视频在阅读群里。他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科任老师都夸他变化大,再也不说他是个“怪人”了。
孩子的蜕变历程,处处彰显着教育的魅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得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漫长的过程,而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静待花开的日子。最后,我们应当把孩子引领到阅读之路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必须教会孩子阅读,教会他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教会他用书来教育自己,生活在书的海洋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放大镜放大他们的优点,让孩子体验成功,增强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专家点评】儿童行为习惯差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我们容易将其上升到德行好与坏、善与恶上去理解它。而蒲老师只是把它当作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充满爱心与耐心地引导儿童。儿童的行为成长是后天习得的。转学来的孩子,其行为主要受转学前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的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尤为重要。老师引领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影响深远。这不仅影响孩子,还影响整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