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职场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STEP 2
只有“冷门”的人,没有“冷门”的专业

高考时,学生和家长被局面逼迫,只要有个大学念就可以,完全不去管所考志愿是否喜欢,是“长线”还是“短线”、“冷门”还是“热门”,可到毕业找工作时,就开始后悔。

投了许多简历如石沉大海时,会有负性思维冒出来:“我的专业太‘冷门’啦!找不到工作!”

有绝对“冷门”的专业吗?

有绝对“冷门”的专业,事实果真如此吗?用数字说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失业率高达22%,是不是意味着大家都找不到工作?

可是剩下的78%呢?为什么还有绝大多数人能存活,活得还不错,等待整体经济平稳,又可“满血复活”?

其实,任何人群、行业中,往往前20%做得很出色,当中60%还可以,后20%就是担心失业的那一部分!因此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失业率高达22%,主要是覆盖了人群、行业中最靠后的那一部分人。

那么,到美国的华人呢?那些能渐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华人,会对工作和生活比较满意,通过多年奋斗,他们的付出会有相应回报,甚至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家。

你能把专业做到多“专业”?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抱怨:“我的专业太‘冷门’,现在去电视台电台实习还可以,正式编制不好进!我又不想扔掉专业,我该如何是好?”

我们马上给他一个专业题目:“去采访城市中一片动迁区域,你会怎么组织素材?怎么报道?”这位学生想都没想,回答:“采访那些将要搬迁的人家,回顾一下当地今昔,进行对比,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对新生活的期待……”

假如你看到这条新闻,会换台吗?你关心的是什么呢?可能关心事件中最有问题点的、最有争议的、最有趣的、最吸引人的内容,而且还会喜欢了解主持人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否则,为什么做得好的访谈类节目那么吸引人呢?

假如要去采访城市中的动迁区域,是否可以了解现存的问题、不为人知的矛盾点、过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当事人的不同说法,请居民、开发商、政府部门、法律专家、群众分别谈谈他们的看法,并对比各地、各国的实践,进行一个精彩的总结,并请观众期待后续的报道?

这就要从受众需求出发,用上大学4年训练出来的、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一件看似普通的工作做得活灵活现。

不做“冷门”的人

是的!没有“冷门”的专业,只有“冷门”的人!即便别人就业有波折,那也不意味着你就一样。

即便在心理学专业,也有类似问题。早些年心理学毕业的许多同学跨行了,去做人力资源的、市场调查的、培训的,他们中也有不少曾抱怨专业“冷门”,但只要能找到自身所擅长的、资源丰富的,与“冷门”专业结合,也可“脑洞大开”。这几年应用心理学在普通人群中都受到欢迎。只要足够投入,成为本领域的先行者,当专业渐渐“变热”,行业变得越来越有需求时,每个努力的人都可能成为“大热门”!

当然,关键仍在于:你是否愿意选择做前20%?只要愿意选择,也懂得怎么去做,就容易成功。关键是,你不能选择做“冷门”的人。

这样的“选择”,可能早就埋藏在我们的认知模式中了。

想让自己不永远“冷门”,就要保持积极态度,不因“冷门”而自卑,也不因“冷门”而防御他人、担心受到伤害,保持开放心态和正向情绪,尽量多学一点有用的东西,到了高年级做一些有用的实践活动。尽量少睡懒觉、少玩游戏、少翘课,有闲暇就去辅修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