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66年8月26日,铜山制药厂投产 了!
600元起始资金,2口大缸,60尺白布,5个冲洗架,加上部队“免费”的营房,这就是药厂创办之初的全部家当。
从“师医院”到“旅卫生营”,再到“团卫生队”,为什么会想到办一家制药厂?药厂办起来容易,如何生存下去?带着求证的眼光,我们一次次地走进小朴,走进一批创始人及其子女的回忆中,揭开那一个又一个隐秘......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褚福德同志(注解1).1966年他和他的战友们进行了药厂的创建。在他主持小朴卫生队工作的6年间,对药厂的壮大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与胡志群、颜贻意等药厂创建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必须提到的第二人是苏明山。苏明山同志早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他与褚福德两人,是“文革”前卫生队里药学、医疗专业仅有的本科毕业生。苏明山1955年上岛时就是卫生队长,是小朴卫生队的第一任队长。他的夫人叫徐琪,曾经是温州制药厂的药师。在铜山制药厂初创阶段,她利用探亲的便利,从温州市区来到铜山岛,向药厂传授过一些技术。这是后话。
张淑清(前排左一)、常美玉(前排左二)、蔡素英(后排右一)、岳爱华(后排右三),这四位卫生队干部家属,她们是药厂的第一批职工
第三个也是最为劳心劳力的关键人物叫胡志群。
胡志群在药厂的草创阶段有着怎样的作为,我们听一听他的女儿胡剑虹的讲述。
我的父亲胡志群同志出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16岁从江苏省无锡一中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战争很快结束,他就被部队选送,就读于南京军医学校检验专业。毕业后,千里迢迢,来到了铜山岛,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85团卫生队工作。他一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都与铜山岛、与小朴村、与药厂有着持久而密切的关联。
褚福德(左一)、胡志群(右一)与孙爱春(中)合影于卫生队
年轻时的父亲英俊潇洒,多才多艺。除本职工作检验专业外,他还喜欢钻研医药、无线电、摄影、天文等,因此也很受女孩子的喜爱,但最终还是娶了我美丽善良的母亲——柴淑华。
1964年我的哥哥出生了,1966年又有了我。当时,母亲在上海工作,父母分居两地,非常辛苦。母亲很希望父亲能转业回来,可是部队有部队的规定,又是一线边防,岂是想回就能回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六七个年头。铜山岛上的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经常断电断水,没有新鲜蔬菜吃,日常生活用品极其短缺。
1966年的一天,父亲来信说部队领导布置给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卫生队创建一个小型的制药厂,以解远离大陆药品短缺境况,顺便安排几个随军家属的工作。父亲被任命为主要创建人。万事开头难,一切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父亲说,他是向部队首长拍了胸脯、立了誓言的:这个药厂非办好不 可!信中,父亲居然开口要母亲携带子女从上海离职,到铜山岛上安家落户,协助他,把药厂办下去。
经历一番严峻的思想斗争和艰难比较,1969年7月,我的母亲柴淑华终于放弃了上海稳定的工作,带着年幼的我,一起来到了铜山岛。
创业初期的工作是极其困难的。药厂的策划、人员的组织安排、厂房的基础建设、生产药品的设计、种类的选择、设备的引进安装、生产原料的采购等一系列工作都让父亲操尽了心。父亲和卫生队的战友们,还有几位家属,边干边摸索。这期间,父亲不知疲倦、不断往返于温州、上海、洞头采购原料和设备。当时的交通不像现在这样便利。据母亲回忆,有一次为采购黄连素的原料,父亲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去昆明出差,回来时脚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设备的引进更是困难重重,先从上海采办运往温州,然后雇船运往洞头。海上风浪大,很是危险。到了洞头还要用大卡车运往小朴,真是像登天一样难啊。
那么,究竟是谁最先提出创办这个药厂的“建议”呢?
时过50年,一些当事人纷纷离世,当时的很多原始材料都没有变成档案流传下来,加上部队一再换防、变更,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苏明山同志最早提出后,得到了部队首长的批准;二是胡志群与苏明山等好几位部队的军医在聊天中,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意见,然后由苏明山同志向首长作汇报,最后由部队首长拍板,胡志群同志被委任为第一责任人。
2015年9月1日以来,当时参与建厂的一些军医,分别与我的父亲褚福德同志谈及过一些往事。军医许传福回忆为什么建药厂,他是这样说的:
第一,出于军民联防的需要。第二,出于缓解卫生队药品紧缺的考虑。第三,也要解决部分干部家属就业困难。药厂进行过“预实验”,在卫生队抽了张世福、胡志群、许传福、兰惠生、王云郎、牟哲文等军医参加这些实验。不久,四位卫生队干部的家属加入药厂,成为最早的四位职工。
“预实验”成功后,胡志群负责生产。褚福德说,1969年苏明山调离,他接任时,苏就对胡志群说过:“我就把药厂交给你 了!”
那时胡志群就任负责人,部队没有颁发红头文件,也没有任命书。药厂里的工作,都是兼职的。
这就是药厂创办时的大致情况。
事过50年,很多人都想知道铜山制药厂投产的具体时间。这个时间节点,对于药厂的今天、对于洞头工业发展史,都是一段难忘岁月。
褚兆洪先生是这样回忆的——
关于铜山制药厂投产的具体时间,我母亲常美玉、我父亲、柴淑华阿姨几个人经过奋力回忆,做出如下推算:
我母亲说自己入厂的时间是1966年的秋天。这一年的立秋是8月8日。我父亲说第一批四位家属是胡志群同志等人进行预实验的2到3个月后,进的药厂。也就是在贯彻“五七指示”后的8月底进厂的;而“五七指示”在部队的贯彻时间应该是1966年的五六月份。柴阿姨说是8月底投产比较牢靠。我的记忆是,1966年开学前几天晚上,我们几个部队家属小孩张海涛、马福建等人,曾经将部队卫生队的冬青树枝放进小锅炉,叶子受热后产生“啪啪”的响声,觉得很好玩。这一细节记忆犹新。
综上,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在意:一是开办、投产的时间应该是在1966年5月7日—1966年9月1日之间。二是药厂预实验时间应该是在1966年的6—8月之间。三是第一批职工进厂的时间应该是在1966年8月下旬。
为此,我们觉得铜山制药厂投产日可以确定为:1966年8月26日。
药厂投产了。
1967年的2月,春节刚过,铜山岛上,寒冷的海风依然没有褪尽它凛冽的攻击力。部队营房的背后,小朴的大山上,那些草、那些花儿仍然在冬眠之中。山头上,夜夜潮起潮落,涛声不断中,迎来了一个月圆之夜。年轻的部队军医胡志群与几位战士在军号吹起、统一熄灯前,十分难得地在村头的沙滩上散步。村民们有的从滩涂上回来,在潮水里洗脚、洗刷渔获品;有的正从呱呱叫唤声中,将自家养的鸭子捉拿回去。
突然,胡志群的脑子中闪过一个念头——就把这个药厂定名为“铜山制药厂”如何?
胡志群的想法很快得到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85团卫生队创办的药厂,有了自己的大名:铜山制药厂——洞头岛被外界誉为“铜山岛”,“铜山岛”的名气大过洞头岛,这是部队的同志具备“创品牌就要追求知名度”思想的朴实反映;同时,从政治形势看,把洞头岛建成祖国万里海疆的“铜墙铁壁,钢铁长城”,更是时代的选择。浙江省第一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办的药厂,由此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