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而又不同
我们可能与其他物种有着极大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全都是一样的。尽管我们的大部分生物学特性和DNA序列都一样,但人类这一物种内部仍然有很大的差异性。
以本书的两位作者为例,我们一个喜欢吃蘑菇,另一个讨厌;一个喜欢骑自行车,另一个不喜欢。两位作者都是女性,年龄相仿,生长在类似文化下的相似地域,都拥有人类的脑。为什么我们这么不同?只要想想同卵双胞胎,就可以明白了——具有相同遗传基因的两个个体也会在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差异。研究表明,我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经历的过程,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和行为方式。下文将继续阐述这一问题。
许多研究者对于脑如何建构人的个性很感兴趣。也有一部分人在研究脑应对日常挑战时,产生的情绪反应的差异。众人皆知,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反应大不相同:有人冷静坚忍,有人大胆行动,有人静静啜泣,也有人四处奔跑疯狂尖叫。有证据表明,参与情绪反应的脑回路适应性很强,可以随着经验而改变,继而影响我们的气质。此外,由于脑可以改变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脑的变化能力,通过心理干预来促进积极的行为改变,最终增加幸福感和心理弹性。
形成个性的生理过程有许多种,从特定的机制、网络、分子作用过程到遗传因素,而这些遗传因素可以调节控制我们行为的网络。
我们经常听说,遗传能决定“我是谁”。然而,“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接下来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表观遗传学。蛋白质构成我们的身体,在许多保持人类存活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基因(genes)是提供特定蛋白质编码的DNA片段,我们所指的“遗传学”(genetics)就与此有关。换句话说,当我们提到一个人的遗传基因时,实际上谈的是他继承的代码序列,而这些代码能够指示他发展的方向,例如可能会拥有棕色的头发、骨节突出的膝盖或色盲。表观遗传学探讨基因如何被细胞表达,携带的信息是否,以及如何表现出来。表观遗传学还探讨DNA的外部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了基因“是”“否”表现(如同开关一样),以及表现出来的强度。这些变化不会改变基因代码本身,而是在代码顶端充当生物标志物,有点像你在写字时遇到重要段落,会将字体变为斜体,或者在字下面画线。
表观遗传学涉及许多常见的身体进程。我们所有的细胞都拥有相同的DNA,因此,在理论上,同样的基因可以编码出相同的进程。然而,我们的心脏细胞与脑或内脏的细胞做的事情不同,所以表观遗传学会确保相关基因酌情启动或关闭,以便细胞继续做它们应做的事情。不同于我们的基因代码,表观遗传学可能改变,亦会受到环境、化学污染、饮食和压力的影响。表观遗传标志物会参与正常人体机能,同样,也与疾病相关。例如,它们可以关闭某个通常能够抗癌的基因。表观遗传变化与一系列健康状况有关,包括肥胖、心脏病、各种癌症和自闭症,等等。
那么,再回顾一下同卵双胞胎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形式,两个人共享同样的基因序列,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却有所差别。一项针对80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当他们很小时,表观遗传几乎没什么区别,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差异就变得越来越明显了。双胞胎的年龄越大、生活方式越不同、分开时间越长,差异也就越大。环境因素在塑造各自的个性上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连同卵双胞胎都能有如此显著的差异,理解其他人间的天差地别就不难了。除了遗传之外,生活经验也能塑造我们的人格核心。此外,正如前一章所述,人脑的发育与其他物种不同,大多数发展都发生在出生之后,这使环境得以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也许能解释人类个性之间的巨大差异(现已证明其他物种的不同个体间并不存在这种差异)。在本书的第2部分,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脑中的正常变化,并梳理出人类个体之间的有趣差异,以及它们可能代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