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腹泻,艾灸四个穴位有奇效
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注释:邪气盛的就用泻法,正气虚的就用补法。用艾火行补法时,不要吹艾火,要让艾火自然燃烧和熄灭;用艾火行泻法时,要急吹艾火使燃烧旺盛,然后拍艾条,待其火苗灭后再灸。
《灵枢》
中医学认为,幼儿体质纤弱,脾胃娇嫩,运化功能尚未完善,加上父母喂养不当,脾胃寒热失调等原因,可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出现腹泻的情况。它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者便泻如水为主症。对于幼儿腹泻,艾灸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灸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大地上已流传达数千年之久,代代相传,迄今不息。艾灸人体能加强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艾灸主要有三种方法:悬灸,就是施灸者手持艾条悬于穴位之上,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间接灸,指在艾柱和皮肤之间衬垫隔物施灸的方法;直接灸,就是直接把艾柱放在穴位上,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幼儿腹泻,艾灸常用的四个穴位
患儿取仰卧位将肚腹部、膝盖部暴露,用笔在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处做记号,安慰好幼儿的情绪。然后右手持艾条,点燃端对准提前选好的穴位处,施以温和灸,以局部温热为度。施灸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手指来测知患儿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注意,施灸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施灸5天。各穴的取穴及功效如下。
(1)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本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
(2)神阙穴。位于脐中央。神阙穴是所有神气通行的门户,又是防止受凉腹泻的开关,常揉按肚脐周围可避免受凉而导致的腹泻。
(3)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天枢穴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
(4)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除了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之外,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正气,最适合脾胃虚弱的幼儿选用。
幼儿出现腹泻后,两种情况必须看医生
腹泻很容易引起幼儿脱水,因此幼儿腹泻时,建议喝一些富含电解质的水。尤其要注意的是,幼儿腹泻后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必须看医生:第一,病情非常严重,如高热、精神状况非常差、呕吐严重等;第二,出现了较严重的脱水症状,如孩子已经连续4个小时没有排尿,口腔黏膜比较干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等。这些都是脱水的早期表现。遇到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补液治疗,否则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预防幼儿腹泻的小妙招
幼儿体质较弱,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导致肠胃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是应对幼儿腹泻的好方法。
(1)提倡母乳喂养。如果不得不进行人工喂养,要注意适当稀释奶粉并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汽消毒1次。
(2)喂养要定时、定量。按时逐步增添辅食,不宜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也不宜突然改变食物的品种。
(3)注意气候的变化。要及时给幼儿增减衣服,避免腹部着凉。同时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
(4)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
【养生小贴士】
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艾灸;热性体质人群、女性月经期间不可艾灸;艾灸时不能吹风,因此艾灸前要关好门窗,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幼儿的囟门不宜直接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