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说,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依然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也说明:识人难,自知更难。
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在一首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既包含了对人生的探讨,也是对自我认识的美丽注释。人们往往以为对自己了如指掌,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困难。这就犹如置身深山中,难以看到山的真实面目。这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为“苏东坡效应”。
认识自我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自我知觉”。无数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认为自我是怎样一个人,比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那么他就能在心理上控制自己的言行,使其恰到好处;否则,就容易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的思想、行为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也就会不可避免地碰钉子、犯错误。
然而,真正做到正确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做到时时反省,也难以总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我。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需要借助外界的信息来认识自己,在此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和干扰,往往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是抬高了自己就是低估了自己。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容易抬高自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这位心理学家找了25个人,他们都是相识的,以保证他们比较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实验者列出了9个标准——文雅、幽默、聪明、爱交际、讲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请他们每一个人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排名次,也就是对他和他人做出评价。比如,根据“文雅”标准,认为谁最文雅,将其排在第一,其次为第二……以此类推。这样,每一个人都会在9个方面有一个自我评价,还有其余24人对他做出的评价。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实验者发现,这25个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掩饰缺点的倾向。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优点可以名列前茅,但在他人的评价中却排在倒数,而对自己缺点的排名则在他人给出的排名之后。
由此可见,人们对自己的优良品质的评价往往比别人的评价高,而对不良品质的评价却总是比别人的评价低。这就是说,人们往往容易抬高自己。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总是难以认清自我,这就需要自己不仅要善于自省,还要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这样才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
知识链接:自我认知小测验
一般来说,自我认知的透明度与自我的成熟程度成正比。对自我认知越清晰,自我成熟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对此,国外有关专家专门设计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如实回答下面的问题,就可以了解自我的成熟程度,看看自己是否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掌握真正的自我以及自我认知的实际状况。
(1)你的情绪是否时常变动?
(2)你和别人的友情能维持很久吗?
(3)你所购买的廉价商品或者打折商品,是否常常是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4)你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吗?
(5)你是否轻率地结识异性朋友,并和对方定下约会?
(6)你对自己所购买的东西是否满意?
(7)你是否轻率地对某人或某件事下定论?
(8)你从事的工作是否常有疏误?
(9)你是否有已经不再喜欢的老朋友?
(10)你的生活习惯正常吗?
(11)你是否常常凭第一印象判断人?
(12)你能认真地写信给他人吗?
(13)你是否常常因做错事而感到不安?
(14)你平时遵守交通规则吗?
(15)你在阅读书刊或文件时,是否常常忽略注解,并已成为习惯?
计分规则
第(1)(3)(5)(7)(9)(11)(13)(15)题,给出否定回答,计1分;第(2)(4)(6)(8)(10)(12)(14)题,给出肯定回答,计1分。
结果分析
总得分超过11分,表明自我是比较成熟的。
得分在9~10分,表明自我是部分成熟的。
得分在6~8分,表明自我是不够成熟的。
得分低于5分,表明自我是相当幼稚的。
要点回顾
1.苏东坡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它表明,人们往往难以正确认识自我。
2.要想正确认识自我,除了需要时常自我反省以外,还需要借助他人的评价,来对自我做出综合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用正确的自我意识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自己言行得体。相反,一个对自己的认识有明显偏差的人,常常会在生活中遭遇各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