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角色转型
我们希望通过中高考的改革,能够使家长的教育,实现决策的转型。首先家长能够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同行者,这个是指什么?原来家长都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控制者,你要考什么学校,你要考哪所大学,你要进哪个专业,包括我也是,我高考录取的专业是我妈给我定的,我相信我们这一代孩子基本上是父母定的比较多,现在有那么多路径的选择,在现在社会变化的环境之下,其实孩子更多地需要尊崇他自己的内心,找到他未来自己想要去的方向。所以更多地需要我们的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亲子的关系,和积极稳定的学习情趣,来帮助他更好的学习,而不是更多地去控制他。
第二,希望家长成为选学选考的引导者,我们看到中高考改革之后,选择这个事情被放在台面上了,如何引导孩子很好地选择,正确地选择,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这是家长需要和老师一起承担的责任。
第三,是学习资源的拓展者,你会看到学生方式发生变化了,我们刚才说有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学习,学校里面有走班的学习,有综合案例分析的学习等,这些学习的背后我们对学习的观念不再是原来的埋头苦读的意思了,家长如何为孩子去拓展好学习的资源,这是我们在转型当中所需要思考的。
最后,现在压力的确很大,大部分的初中和高中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业压力,而这些学业压力背后,会产生很多的心理方面的不适应,甚至有很多的孩子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进一步的调试,所以我们给大家提出的决策转型,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引导孩子们更好地发展。
生命成长的同行者,很多家长会问,特别是初中的家长会问,我们家孩子小时候很听话的,长大了以后一点都不听话,现在跟他说什么都情绪很大,心里想什么都不跟我说,我们现在想问家长的是,在孩子不断成长的时候,你们对待他的方式成长了没有?我们看到很多初中甚至高中孩子的家长,还是在以小学的方式对待他,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适合。
第一,孩子本身是有认同感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小时候的认同感是建立在权威之上的,这个权威指的是什么?家长老师都是我们身边的权威,因为从小都是依赖他们来生活,所以小时候孩子的认同是权威的认同,有一天他长大了,发现原来爸爸妈妈不是什么事都懂都会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发展到另外的认同的部分,这个就到了我们初中当中所说的同伴的顺从,你会看到初中孩子们的兴趣,大部分都是集群式的,这个班级的同学都喜欢TFBOYS,这个班级的同学都喜欢看偶像练习生,你会看到他们更多的会在同伴之间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长了,他们知道自己越来越成为社会当中独立的人,他们要和社会当中的其他人沟通和互动,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同伴的认同,所以在初中阶段当中,不要当着别人孩子的面去批评自己的孩子,这个是很伤他们的自尊和认同感的。
同伴认同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你是初中孩子家长的话,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他。前不久,有一个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妈妈因为要抓他回来学习,亲自跑到他活动的地点,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把他骂了一顿带回去了。这个孩子之后所有的情绪都爆发了,产生非常不可控的一些行为。我们有过老师在全班面前批评一个团支部书记,因为那个团支部书记好像跟一个女生有一些暧昧,这个事情老师看起来很奇怪,当着全班的面问他,你是要女朋友还是要团徽,然后团书记进入了非常消极的状态,你会看到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到了高中,他们会进入到自我的认同上,会探索自身的价值,他们的认同感会来源于自我的认知的价值。所以,认同感的发展需要我们家庭教育本身也需要同步的转型。
初中和高中的孩子的情绪是非常容易爆发的,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他们身体当中会有很多很多激素分泌出来,这些激素会不断地促进他们的情绪爆发,所以安定的情绪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稳定的亲子关系,其实也能为孩子提供很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利于维持他们在学生当中稳定的情绪状态和持续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敢于迎接学习当中的挑战。
第二,成为选学选考的引导者。我们现在需要引导孩子去成长,还是有两个派别。第一种是技术派。现在我们的生物和地理可以在高二考,所以高二地理生物全选掉,到了高三又变成3+1了,这样看起来对孩子来说好像学习负担轻了一点。
第二种是科学派。科学派是真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来选学选考的,我们要考虑的是什么?孩子在每一门学科当中,他在学校里面所处的位置是怎么样的,而学校在这一门学科当中,在整个区甚至全市,他所处的实力水准大概是什么方向,这样大概就能确定了我选这门之后,在整个这些选考当中的排位,可能在什么位置。
第三,要去平衡学生他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真的喜欢物理,即使四校的学生都喜欢物理,我也不一定比他们差,我们要有这个信念,最后我们要了解的是,除了这些之外还要了解高校现在的专业设置,现在每年都有一本很厚很厚的大概有600多页高校的招生的专业目录和录取的条件,也就是你6选3,选考科目的条件,大部分是有不限制科目的条件,有一些特别的专业当中会限制你一定要考物理一定要考什么,这个其实跟未来孩子要选学选考也是有关系的。
中考也是一样,中考改革之后,你会发现考试改革之后,如下图所示:
第一,重平时大于重考试。因为现在很多的成绩都在平时的,比如说历史平时成绩也有,而中考本身的难度决定了他平时的积累肯定比考前的突击要重要,因为只要你平时都学好了,中考一点问题都没有,中考的难度和高考合格考的难度是一样的,都是0.85,85%的学生都能答对,我相信你们的孩子都是85%里面的。三科的平时成绩计入总分,这个也是重平时的这样的条件。
第二,重方法要大于重识记。我们很多开卷考的东西,很多闭卷考的东西,现在你看到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我们在考试题目的导向当中已经明确说了,就是命题的紧扣课题,减少机械实际的内容,更多地注重学科的思考方法,如何学习方法,不只是学科的学习可以做到的,课外的学习、探究性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在社会当中的学习更多的可以帮助大家做好重方法的事情。
第三,实践和融通并重。因为我们有跨学科的案例分析,有听说的,有实验操作的,有跨学科的等这些,其实它更多的强调的是学生动手时间和跨学科的融通在我们考试当中并重来应对。
最后要有好心态,好多的考试最终取决于心态。前不久我们给高三的学生做讲座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考试的前几天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你学得好不好,而是你的心态好不好,你在考场当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你平时学得再好,你考场一脸懵,做不出题目,这样的学生我们在复读的学生中见到太多了。平时学得很好,但是心理素质太差,到了考场开始冒冷汗,头脑一片空白,该做的题都做不来,最后还是没有考好。
很多家长说我现在如何进行选考的科目的选择,我是去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我们有四条建议给大家。
第一,基于学生自己的特点。我的孩子自己的学业水平在什么位置,竞争力是在哪。如果他是一个非常拔尖的孩子,你尽可放心让他去参加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我相信他一定会在自主招生的面试当中脱颖而出,然后获得预录取资格。但是如果是一个成绩平平,可能比较综合,但是没有一方面冒尖的话,那么他可能更多适合在公办学校把平时的四年的生活过好,把四年的学生做好,最终他在考试当中可以获得某一个学校的名额分配,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进入到高中。这都取决于你的孩子是怎样的,不是取决于哪个学校好。
我们现在家长就说,因为上中好呀,所以我要进上中,但是你要去看上中适不适合你的孩子,我们有一些孩子原来也是经过名额分配进入上中的,但是进入之后跟不上,这些变化对于孩子都说其实是有打击的,如果初中经历了那么多失败的话,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这些我不知道家长在选学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
第二,规划未来的路径。你要想好孩子去民办、公办,去公办后面的名额分配、自主招生如何来争取,去民办的话自主招生还是裸考,或者愿意让孩子去到国外留学,看孩子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你要想好。
第三,了解学校的办学状况。现在的学校我们刚才说高中已经是特色办学了,你要了解这个学校适不适合我的孩子,这个高校的专业适不适合我的孩子,说实话,我自己学的心理学专业,开始的时候我是不认同的,学得很累,但是后来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可能性也有,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认同的话,学习的动力、兴趣都会完全不一样。
第四,尊重孩子自己的主体意愿。特别是进哪一所学校,我们很多家长说,我给你安排好了,进民办学校,但是孩子并不希望进这个学校,因为他大部分的同学,都去了初中的公办学校,他很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去这所学校,但是你硬要让他去另外一所学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你没有尊重他本身自己主体的意愿。
第五,我要建议大家成为学习资源的拓展者,因为现在整个的学习方式在变化,学习资源在变化,我们除了学校之外,有家庭的教育资源,有社会场馆的教育资源,有机构的教育资源,高中和高校也有开放日的活动,让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上海有两千多个社会实践的基地和校外体验的基地,包括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其实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家长是不是有这个意识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资源场地。
原来我们讲到资源拓展,很多家长意识当中就是,我要给他去找一个很好的培训班,周六、周天排满,他应该就学习很好了,但是你要知道现在的学习方式并不只是说去培训班埋头苦读就可以了,他需要跟社会更多的接触。
比如说我们的高中、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资源,其实他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比如我们现在推出的上海优质高中的慕课课程,学生的学籍可以登录到这个平台,有很多学校不同的课程。
家长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我们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有很多的案例,比如一个吴淞中学的学生,他喜欢海水的淡化,家长费尽心思,帮他找到全球很多顶尖的一些原版教材。这种研究,不仅锻炼了他的学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的外语能力。
最后就是做心理调适的支持者。很多压力的确是存在的,因为有学习有考试必然有压力,这都是正常的事情,但是长期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很强的身心反应,这个在小学里面特别普遍,或者在考试之前特别普遍,因为一到学校有的小朋友就开始肚子疼,因为他焦虑了。当你焦虑的时候,你会想去上厕所,或者肚子疼,所以长期的焦虑会引起焦虑性的神经反应,甚至是回避的行为,有的孩子甚至就不愿意去学校了。
还有可能会引发习得性无助,这个习得性无助是什么?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拿一条小狗来做的实验,在A这个地方我们给它一个电击,小狗觉得很疼,然后它跳到B这个地方,跳到B这个地方我们还是给他电击,它还是觉得疼再跳回A,跳来跳去,他感觉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回避电击,所以小狗后来慢慢慢慢就趴在那个地方默默地忍受着电击,很残忍。但是,我们家长有时候也会那么残忍,一个孩子回来跟妈妈说,我考了95分,妈妈说考了95分,怎么不考100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了一百分了,家长问他你们班里有几个一百分,孩子说有十几个一百分,那你一百分含金量太低了,这个过程和电击的过程是不是有相同的地方?你永远给孩子一个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你要求的标准,之后他就会慢慢知道努力其实并没有什么用,永远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他就开始进入到学习无助的状态,他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满足你的愿望,所以在过程当中,我们要避免习得性无助,事实上,习得性无助也是我们成年人当中,抑郁症爆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抑郁症的人群,大部分都会有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所以如果你们不希望孩子变成抑郁症的话,千万要记得不要给他定永远达不到的目标,一定要鼓励他能够达到相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