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蓝皮书(2017-2018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南山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7~2018年)

南山区教育局

在南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市教育局坚强有力的指导下,南山区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阶段”的总体安排,即“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目标、“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战略、以“十三五”开局为起点的“三个五年”行动计划,顶层设计,通盘部署,主动作为,干在实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全区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教育规模稳步增长、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彰显。南山教育实现了创新优质均衡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三五”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南山区成立于1990年1月。陆地面积187.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和100个社区工作站。全区常住人口142.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44万人。2017年,我区实现生产总值4601.5亿元,增长9.1%,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当前,南山又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战略机遇,未来将努力打造“一都一城一湾”,奋力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截至2017年底,南山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8.71万人(其中幼儿园5.03万人,义务教育学校12.71万人,高中9700余人);教职工1.81万人(其中幼儿教师8400余人,义务教育教师8300余人,高中教师1300余人),专任教师1.1万人;区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96所(其中幼儿园201所,义务教育学校87所,高中8所),社区学院1所(含电视广播大学),国际学校7所。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到55.23亿元。先后被评为国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国内首批“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区”、“广东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等。

二、改革举措和取得成效

(一)教育体系内涵发展

1.学前教育

办园水平稳步提升。科学预测学位,合理布局幼儿园,做到“四同步”。强化普惠性幼儿园公共服务主体地位,扩大普惠园数量。优化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幼儿园数量从2015年的186所增加到2017年的201所(截至2018年7月达到20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从2015年的126所增加到2017年的148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6.73%,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95%提高到2017年的98%。

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升。实行“1+5联盟管理(教研)体制”,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重视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发挥优质示范园带动作用。幼儿园办园水平稳步提升,规范办园达标率达到100%。2017年,区一级及以上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80.5%,比2015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幼儿园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4.1%,比2015年提高17.98个百分点;学前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9%。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经费占比稳步增加。设置学前教育专项扶持经费。对普惠性幼儿园给予补贴,为幼儿发放成长补贴,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达3.04亿元,占比达到5.83%,与2015年相比下降0.95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中财政性经费占比达到27.9%,比2015年略下降1.33个百分点;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比2015年增长了25%。

2.义务教育

办学规模不断加大。加大新改扩建学校力度,提高学位供给能力。实行内部挖潜,适当增加班级数和名额。在学位相对宽松的初中增设小学班。2016年,已完成新建学校3所,2017年,已完成新建学校6所、改扩建学校5所,两年共计新增学位1.66万个。通过提前预测学位需求,加快学校建设进度,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创新EPC总承包模式,采用企业代建模式等管理模式,有力保障了适龄儿童及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来深建设者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来深建设者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区域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来深建设者随迁子女与深户学生按同一标准生均拨款,对符合入读深圳市公办学校条件并在校就读的来深建设者随迁子女实行“双免”政策,从教育、培训、帮困、救助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资助。2017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来深建设者随迁子女数比2015年增加了2.47%,在公办学校就读以及政府购买学位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增加了10.09个百分点。

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大幅提高。落实《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设施标准配置标准》。以未来学校建设为抓手升级信息设备。实施了公益民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扶持两个项目。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逐步升级换代,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稳步增长,2017年与201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分别增长了693元和530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和初中分别增加了0.6台和0.8台。

高学历师资充实教师队伍。为充实教师队伍,教师入职标准提高到了本科。分级分类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补充教师队伍。鼓励学历不达标的在职教师加强进修。以上举措效果显著:专任教师队伍数量稳步增长,学历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小学和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83.70%和97.97%,分别比2015年提高4.68和4.12个百分点。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证经费足额到位;建立公用经费生均拨款制度;加大民办学校经费投入力度,发放学位补贴、教师长期从教津贴等;投入专项资金,实施“清凉教室工程”“图书馆改造工程”,开展“四点半活动”。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2017年,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58.04亿元,比2015年增长2.11倍;小学和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比2015年增长1.5和1.57倍。

3.普通高中教育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大了普通高中学校新建、改扩建力度。育才中学完成改扩建,南山外国语学校完成新建工程。落实《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设施设备配置标准》。以未来学校建设为抓手升级信息化设备。2015~2017年,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生均仪器设备值增加了805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增加了2.2台。

教师数量充足,学历水平明显提高。为充实高中教师队伍,增加了高中教师编制。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多数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拓宽了选才渠道,通过公开招考、赴外省招聘、跨区选调等多种方式引进高中教师。2017年,普通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99.29%,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29.80%,比2015年提高6.1个百分点。专任教师数量逐年增加,生师比稳步下降。

高考成绩连创新高。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导师制、走班制,为学生提供更适宜的教育。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绘制未来发展的蓝图。2017年,全区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被评为深圳市高考先进单位。“三线率”(重点本科率、本科率、专科率)全部位于全市各区第一;本科率首次突破90%,专科率达到100%,高考所有9个学科的人均分数全部名列深圳市各区第一。2018年,全区学子上省高分投档线达到43.86%,本科上线率88.92%,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升学的目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生均教育经费稳步增长。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障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实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大普通高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2017年,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达到66438元,比2015年增加了1.58倍。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40252元,比2015年增加了1.47倍。

4.高等教育

成立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办公室,协调高等教育联络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已招收两届本科新生,预计2018年秋季可使用新校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正式奠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永久校区建设工程正式立项。目前,正在推进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落实合作办学协议。

5.职业教育

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高职高考、中高职业合作培养、技能大赛直接升学、国际班出国等途径拓展学生培养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双主体”“双精准”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服务全日制现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挥区域职业教育社会效益。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贯彻生均经费政策,全日制生均经费达到1.9万元/人。2017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155人,比2016年增加47人。博伦职校“乐心教育”模式在全省推广,职教品牌效益显著。教师队伍中,硕士毕业50人,占比23.47%;本科毕业159人,占比74.65%。高级教师(副高级) 65人,占专任教师的30.52%;中级教师59人,占比27.70%。

质量稳步提升。优化专业布局,以珠宝加工为龙头,逐步形成智能电子、食品安全等专业特色。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三二对接”合作培养,与广西德保职校开展校级帮扶,专业课程共建共享,合作培养。与澳门中葡职校建立姊妹学校,发挥辐射效应,拓展国际合作。与深圳连硕科技、广州双元科技等企业合作,产教融合深度开展,南山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达到120家。在2017年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以19枚奖牌排名全国第四;11名教练、19名选手100%获奖。珠宝专业、电子商务、传媒艺术、体育竞技在国际、国内斩获大奖。高职类高考一次达线率达到93.93%,高职类8个班级100%升学。博伦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南山区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校,接待学生8批3375人次。开展南山区中小学职业体验实践、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技能培训,配合共青团中央承接大疆创新暑期IROBOT世界竞赛1320人次培训配套服务。2017年,毕业生794人,升学458人,就业336人,就业率100%。

6.特殊教育

建设标准化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南山区特殊教育学校(龙苑学校)已经完成前期各项工作,目前处于建设施工阶段,计划2019年9月开学。建设投资2.8亿元,建设规模4.09万平方米,36个班级的九年一贯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自闭症、肢体和智力残疾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特殊儿童。

加大力度推进随班就读。安排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能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就读。加强普通学校无障碍环境设施等的建设,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加强工作指导和管理,促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在太子湾学校等配置资源教室。严格按照国家配备标准要求,及时配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充分保障资源教室人员、经费的正常使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培训机构。加大对现有4所民营特殊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继续在硬件、场地、教师补助方面给予资助。同时,让民营特教机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对残疾儿童捐资助学。

7.终身教育

建成学习型城区。100%社区设立社区学校,各类教育教学场所向全体居民开放。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65%以上,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达60%以上。近50%的社区达到“深圳市学习型社区”标准。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办学体制改革

探索多元体制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2017年6月,挂牌组建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18年7月,组建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形成六大公办教育集团格局,集团成员学校和师生数占全区总数的50%以上,有效扩大优质学位。制定实施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及系列管理文件。利用大学城、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资源实行联合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将南部片区集团品牌学校与北部片区学校实行联盟式管理,带动北部片区相对薄弱的学校发展。通过办学体制改革,摸索出一条快速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切实缩小区域校际差距,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的新路子。

多措并举,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实行公民办中小学结对帮扶,提高民办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民办学校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稳定教师队伍。实施公益民办学校优化升级行动,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学生与公办学校同等地位。2015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公益民办学校标准化建设;2017年,民办教育专项经费计划达7100万元。放宽条件、提高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的标准。加强民办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及科研,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奖励。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并为市民提供了优质、提升、可选择的教育。

2.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积分入学,保障学生平等就学权利。落实单校划片,保障就近入学;实施积分入学,保障深籍和非深籍学生平等就学权利;实行阳光招生,杜绝择校现象;探索大学区制,给学生适度的选择空间。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所有学生实现积分入学,未发现违规事件,保障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主要举措有:引入美国波多里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以学校章程制定为核心,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目前,全区有22所学校导入美国波多里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育才二小、珠光小学继育才中学和后海小学后再次摘得“区长质量奖”。2016年底,全区公办学校实现“一校一章程”。

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学校建设,保障来深建设者子女就学;实现阳光招生,确保起点均衡;创新办学体制;打造新优质资源带;加强校长和教师交流,均衡配置资源。2017年,荣获“广东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区域内校际差距不断缩小,2017年,校际差异系数小学0.30、初中0.33,均远超小学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小于或等于0.45的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相关标准。

加强教育督导,推进依法治教。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在中小学、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创新督导形式,形成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南山模式”。开展在线督导,构建“互联网+教育督导”的新格局。2016年,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复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艺术),南山数据均列全省第一。2017年,在全市率先以区人民政府名义聘任171名区第四届督学;以深圳市南山区责任督学新机制为例的“区域挂牌督导的机制创新”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成立责任督学事务中心,划分8个中小学督学责任区,25个幼儿园督学责任区;全年共有9所学校通过市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评估,6所幼儿园通过升级园评估,占全市省级迎评园总数的50%,22个社区通过深圳市学习型社区评估。2017年,全年共接待402次教育督导同行学习和考察。

完善投入体制,增加教育投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单独列项并优先保障。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优先安排教育拨款。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地方教育附加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足额落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以上措施保证了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大幅增加,从2015年的31.5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5.23亿元,增长率达到74.94%。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2017年支出比例达到25.93%。

3.人才培养

大中小学衔接,打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道。成立南山少年创新院,为全区青少年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实行大学(企业)——中小学合作伙伴计划,打通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南山区以少年创新院为载体,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共有38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2018年1月,在全国第十三届“小院士”课题答辩活动中,南山区38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占据深圳全市的一半。截至2018年4月,全区中小学已建设60个创新实验室,开展150余项创新教育项目,培养了60余位创新教育导师。“小院士”及其科技创新作品连续走进深圳高交会,创新教育成果获市领导肯定。2016年,西丽小学陈颖臻同学的作品《磁悬浮地震仪》获得第68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2017年,华侨城小学高云路同学的作品《眼肌力检测仪》获得第69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和2017世界创新力金奖;同年,西丽小学的吴思颖同学的作品《华南植物组培》获得2017年世界植物学大会金奖。

创新的德育形式,绘制德育地图。整合南山区丰富、多元的德育资源,绘制“发现南山”系列德育地图。采用城市定向运动的方式,设计游戏活动,开展体验式公民素养教育。实施开放式德育,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活动。通过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极大增强了德育活动的吸引力。通过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和家长对南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教育南山质量。推进“三新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实施学业质量评价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些举措成效明显,初步实现了国家课程标准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并带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评价方式等的全面改革,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搭建校园No.1网络竞技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天赋特长的机会。组织南山区、深圳市和全国的校园No.1竞技大赛。编写《校园No.1认证培训教材》“校园No.1认证培训”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研发系列项目挑战工具。校园No.1网络竞技项目的实施,给了每个学生出彩的机会,网络竞技平台访问量达到750万人次,参与竞赛人数突破7.4万人次,累计产生了200多个项目和1000多个各类纪录。2015年,该项目被中央电教馆批准为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被列入深圳市网络夏令营项目。2016年在南山、2017年在青岛、2018年在包头分别进行全国总决赛。

搭建多元发展平台,鼓励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制定实施“1+7”特色发展指导意见,统筹规划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创新教育、传统文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领域特色发展,鼓励特长生学段衔接、师生灵活走校等。

4.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开展“龙鹰对话”,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留学生文化使者进校园”等活动,推进跨文化交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南山教育国际化已经从简单的校际互访交流拓展到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等与国际全面接轨。

推进区域和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与中国澳门教青局、中国香港保良局、加拿大列治文市教育局、英国伦敦列治文和金士顿区等多个局、区签署了区域交流合作备忘录,建立常态互访与协作机制,开展师生互访交流、教师培训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区缔结境外姊妹学校78所,缔结港澳姊妹学校43所,多所学校开设小语种选修课。公办中小学100%开通英文网站。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队伍建设。聘用外籍副校长、教师,打造国际化教师队伍。开展“伟大原著”教学法培训,提升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创新选聘4名外籍副校长,实施“外籍教师进校园”工程,全区公民办学校外教已接近200名,制定实施《南山区教育系统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南山区中小学校教育国际化督导方案》,提升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整体水平。

5.教育信息化

加强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打造未来学校。规范信息化管理,优化区域信息化环境。双网覆盖,建设安全互联的立体化信息高速公路。搭建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管理职能化和资源服务优质化。分批推进未来教师试点,探索未来学校建设。区域开展“泛在学习”实验研究。目前,全区23所学校被评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占全市总数的25%。29所学校成为“泛在学习”实验校。连续五年投入3500万元导向性资金,引导学校开展“未来教室”建设,已建设五批共92个“未来教室”,“未来教室”成为每一所学校的标配。对学校图书馆进行改造提升,使之成为孩子们喜欢去的“未来学习中心”。2017年12月,我区被教育部评为“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区域”。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区域创设环境、学校自主探索、应用百花齐放。引进项目,扎根课堂,推动南山教育信息化2.0。组织各类大赛,孵化特色,提升素养。目前,有52所学校开设323个BYOD实验班。引进5个项目,建设5个联盟,57所学校参与项目。在教学应用与评价方面展开实验研究。初步实现信息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基本式为主、校本变式为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新模式。

“培训”+“普训”,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成立学校信息中心,统筹校级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培训工作。启动教育技术名师和学科技术导师培训计划。运用MOOC平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全面覆盖。2015年,共有643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产生了15名教育技术名师和31名学科技术导师。2017年,904名教师参加第二轮培养计划,通过系统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6.队伍建设

完善校(园)长评价反馈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校(园)长评价制度,激发校(园)长队伍活力。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评价反馈方式,有针对性地指导校(园)长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南山校长学习会活动”,提升校长专业水平。通过这些举措,校长的事业心得到极大激发,专业水平大幅度提高,管理能力大幅增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打造升级版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分类规划,打通教师职业上升渠道。量身定制,制定教师梯队培养方案。技术支撑,搭建教师培训MOOC平台。通过系统的全员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首批先锋计划成员有53%以上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多数引领者计划成员成为学校、片区教师骨干。先后推出“纽扣计划”“榜样教师”等专项培养计划。2018年3月,评选出146个南山区级名师工作室,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和高中基础教育,实现了各个学段全覆盖,其中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26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0个、学科名教师工作室84个、学前名师工作室10个、博士工作室16个,形成南山区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前海港湾小学孙立春、杨征两位老师先后获评2016年、2017年深圳“年度教师”。

7.教育科研

顶层设计,编制发布教育“十三五”规划。2016年,组织编制《南山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构建现代教育新体系,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全力打造南山教育质量“升级版”。

协同创新,推进院区合作项目开展。与中国教科院共同推进实施“6+2”院区合作方案,研制了南山区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先后发布《学生身心素养调研报告》、南山教育创新发展指数等。编制完成《图解南山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推进《教育的南山质量》丛书的编辑出版。新建立9所中国教科院骨干校长、教师研修基地学校。

强化科研,引领南山教育内涵发展。加强各级科研课题管理工作,完善各级各类课题管理,开展南山区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组织开展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和推广应用。每学期策划开展南山校园长学习交流会,每年编印4期《南山教育》杂志。协同开展集团化办学、多元合作办学、学校治理结构等重大课题研究。

三、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存在的问题

1.公办园比例偏低,与群众对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的期待存在差距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将迎来新一轮入园高峰,市民对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学位的需求仍在增加。我区公办幼儿园仅有5所,占比不足3%,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部分优质幼儿园的普惠发展动力不足,普惠园认定标准有待完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公办幼儿园尚未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急需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部分民办园办学成本逐年增加,改造升级面临困难。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学历提升及专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2.义务教育学位需求大,新学校建设急需提速

随着南山城区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加之“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未来南山学位需求很大。根据调研预测,未来5年小一、初一入读人数平均每年分别以1500人、900人的速度递增,至少需配套建设6~10所小学、3~5所初中。虽然近几年我区不断加快新校建设速度,但因报名入学人数连年增长,各学校只有通过扩班解决学位,超规模、“大班额”现象在部分学校仍然存在。而规划学校建设手续较多,建设周期长,学校建设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个别学校建设项目因历史特殊原因推进困难。同时,南北片区人口分布不均,“择校热”依然存在。家长出于“择校”心理,集中居住在蛇口、南头、华侨城等热点片区,导致南北学位需求失衡。

3.民办教育优化升级任务仍然艰巨

部分民办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方面与南山中心城区地位不相匹配。民办教育教师学历提升及专业发展有待加强,工资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区民办学校专任教师117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877人,专科282人,其他14人。公益民办学校小学教师平均工资4300元,初中教师平均工资3878元。

(二)面临的形势

一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类型和素养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新浪潮,给学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共识。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是国家要求“十三五”期间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十九大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学校加强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三是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区域,着力构建“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城市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国际化先锋城市、创新人才培养前沿城市、高水平学习型城市、人力资源强市”。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201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深圳市2017年制定实施《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全面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自主招生政策、考试招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四是区域发展定位对学校发展提出新的期待。南山区提出打造城市发展“双中心”、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要求补齐补足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南山教育需要高标准定位区域的未来发展,满足新时期社区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快新型公办园建设,尽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我区将推进《南山学前教育发展第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政府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步伐,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多样化发展,创建新型公办幼儿园,鼓励创办特色幼儿园,进一步提高新型公办园、公益普惠园覆盖率,扩大学前教育优质学位供给,满足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有效快速增扩义务教育学位

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管理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继续深化代建制等探索,加快新校建设,并提高学校建设投入标准。荔湾小学、科华学校、望海小学、海岸小学、南外滨海小学、南外高级中学等新建学校将竣工交用,南油小学、西丽小学、育才二中、育才二小、华侨城中学完成改扩建,新增学位1.2万个。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解决“择校热”难题

继续推进实施北部片区教育发展三年提升计划,深化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推进新校“办一所优一所”,组织“精英教师”交流至北部学校,实施大学区制,促进不同片区学位供求平衡,妥善解决片区儿童就近入学问题。

(四)坚持公益普惠导向,加快民办教育优化升级工作

实施国有民办、公益民办及其他类别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加大普惠幼儿园扶持力度。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素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类似道尔顿新华公学这样的优质民办学校。调研摸排各民办学校情况,加强师资培训和学校管理指导。

(五)主动研究新高考改革,大力打造优质特色高中群

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推进实施《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优质发展指导意见》,督导学校制定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方案等应对措施。创建特色品牌高中,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启动实施优秀人才引进“百千工程”(五年引进培养100名海归人才、1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专家型校长教师、1000名优秀骨干教师),留住和吸引优质生源,坚持“一校一对策”,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六)继续加大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力度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深化与中国教科院的“院区合作”,对标国际,持续探索建立南山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转变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认清教育形势和转型要求,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南山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和考核评价。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紧密围绕制约南山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科学求证、周全思考,集中智慧定方案、干实事、破难题,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全局、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推进教育“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实效,更好地服务南山经济社会发展。

(执笔人:刘治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