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
嶰管变青律①,帝里阳和新布②。晴景回轻煦③,庆佳节,当三五④。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⑤,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⑥。鳌山耸⑦,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⑧。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⑨。更阑烛影花阴下⑩,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⑪。随分良聚⑫。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⑬。
①嶰(xiè)管:箫笛等竹制乐器。青律:古代时令与乐律相配。青为春天之色。乐器改用春之乐律,表明春天来临。
②帝里:京都。阳和:和暖的春光。
③轻煦:微暖的初春气候。
④三五: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⑤九陌:汉代都城长安有八街九陌。陌,街道。此指北宋都城开封的大道。
⑥绛树:树上装饰灯彩。绛,深红色。
⑦鳌山:元宵灯会,将灯彩结缚为山棚。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
⑧当午:当空,表示时间已至午夜。
⑨绝缨掷果:喻青年男女相戏浪漫。战国时楚庄王夜宴,灯烛忽灭,一位官员扯宫女之衣,宫女则扯断其冠缨,请求庄王燃灯找出绝缨者。庄王令群臣皆断缨。事见《说苑·复恩》。晋代潘岳美姿丰仪,当他出洛阳道时,妇女们投掷水果给他。潘岳遂满载而归。事见《晋书·潘岳传》。
⑩更阑:古代夜间计时,一夜五更,更阑谓时过半夜。
⑪朝野:朝廷与民间。
⑫随分:偶遇,随缘。良聚:良宵聚会。
⑬争忍:怎忍。
汉代于正月十五日祭祀天神——太一,从黄昏直到天明,极为隆重。后来发展为夜游观灯。唐代京都长安于正月十五日前后各一夜、解除宵禁,让士民观灯游乐。宋代元宵灯节又增加十七、十八两日,节日灯会达于鼎盛。这时元宵观灯成为国家升平富庶的象征。北宋初年经济渐渐恢复,文化发展,臻于盛世。“真宗皇帝因元夕御楼观灯,见都人熙熙,举酒属宰执曰:‘祖宗创业艰难,朕今获睹太平,与卿等同庆。’宰执称贺。”(朱弁《曲洧旧闻》卷一)词人柳永此词即作于北宋真宗时期。他从外地来到京都,热情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面和士民们的浪漫情趣,歌颂了太平盛世。在这欢乐的良宵,京都火树银花,灯山人海,华灯与星月交辉,箫鼓共歌声荡漾。人们欢迎春天的来临,乐曲奏响青春的旋律。这正是:
灯初放夜人初会,
梅正开时月正圆。
许多浪漫的奇遇便在此种场合发生,因而不仅有“绝缨掷果”之事,还有彩鸾灯和窃杯女子等传奇。词人以白描的手法绘制了“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的民俗图卷,使我们于千载之下犹能见到当日的熙盛。此词的文化意义远大于其文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