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保护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药用植物草害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差异很大。根据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主要分为十大道地药材产区,即关药产区、北药产区、怀药产区、浙药产区、江南药产区、川药产区、云(贵)药产区、广药产区、西药产区和藏药产区。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各道地产区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及耕作和栽培方式的差异化,导致田间生态系统中杂草的危害突显,且伴随药用植物家种面积日益扩大,杂草的防治成为生产亟须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栽培的药用植物种类近300种,总面积超过300万hm2,特别是规模化的基地大量出现,杂草安全防控问题已成为当前限制药材基地发展的瓶颈之一。尽管农业生态系统的杂草防治技术相当成熟,但登记用于药用植物杂草防治的专用除草剂几乎没有,且目前关于除草剂防除药用植物杂草的研究也较少。本文主要借鉴目前农作物杂草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介绍杂草危害、发生特点、杂草类型及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防除杂草的方法。

一、杂草的危害及发生特点

(一)杂草的危害

杂草一般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无益的植物。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凡在一定的条件下害大于益的植物都可称为杂草,尽管许多杂草同时也是药用植物,但在药材基地都应属于防治之列。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杂草是在人类干扰环境下起源、进化而形成的,既不同于作物,又有别于野生植物,对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均有多重影响的植物。杂草是农业生产的大敌,长期适应当地的作物、栽培、耕作、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及社会条件,从不同的方面危害药用植物,其表现如下:

(1)与药用植物争夺水、肥、光热等资源。杂草适应力强,早春地上部分生长快,侵占光合空间;根系庞大,耗费水肥能力极强,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

(2)很多杂草是多种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或转主寄主,不少杂草为越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生育期较长,病菌及害虫常常先在杂草上寄生或过冬,然后逐渐迁移到作物上进行为害,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3)降低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杂草在土壤养分、水分、生长空间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危害中药材,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例如,菟丝子寄生在桔梗、牛膝等根类药材的茎叶吸收营养,造成药材产量大幅下降。

(4)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许多药用植物与杂草分类地位接近,难以筛选出有效的除草药剂,防治难度极大。目前药用植物种植基地杂草防除成本很大,育苗田的除草成本更高。此外,杂草还影响耕作效率,并延长有效工时。

(二)杂草的发生特点

(1)种子量大。药田杂草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结实数量是药用植物无法比拟的。例如,苋和藜每株多达2万至7万粒种子,蒿可达80余万粒。

(2)繁殖方式多样性。杂草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即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繁殖的杂草生长势头、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给杂草防除造成了极大困难。马唐匍匐枝、香附子等的球茎、刺儿菜的地下根状茎、水花生的匍匐茎、根状茎、纺锤根等无性繁殖器官生存力极强,繁衍扩散速度很快。在一个生长季内,刺儿菜的地下根状茎能向外蔓延长达3m以上。狗牙根等杂草当其地上部分受伤或地下部分被切断后,能迅速恢复生长、传播繁殖。此外,一些农田杂草既可异花授粉,又能自花或闭花授粉。一部分杂草还具有远缘亲和性,如早雀麦、紫羊茅、粘泽兰等,给杂草防除造成了极大困难。

(3)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苍耳、鬼针草等果实表面有刺毛,可附着他物而传播。刺儿菜、泥胡菜的种子有绒毛和冠,可借助风力将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野燕麦、稗草的种子可随水流传播。此外,杂草种子还可混杂在中药材的种子内或肥料中传播,有些杂草种子和中药材的种子相似,不易分开,使杂草传播危害更为广泛。

(4)种子寿命长。多数杂草种子在土中历经多年仍可存活。例如,繁缕种子可存活622年,野燕麦、早熟禾、马齿苋等种子可活数十年。稗草种子经牲畜的消化道排出后,在40℃厩肥中经过1个月仍能发芽。

(5)种子成熟期参差不齐。杂草种子成熟不一致,有的杂草种子成熟期延绵达数月之久,并且一年可繁殖数代。有些杂草种子在形态和生理上具有某些特殊的结构或物质,具有保持休眠的机制。坚硬不透气的种皮或果皮,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种子需经过后熟作用或需光等刺激才能萌发等。杂草种子萌发不整齐。此外,杂草种子基因型的多样性、对逆境的适应性差异、种子休眠程度及田间水、湿、温、光条件的差异和对萌发条件要求与反应的不同等都是影响田间杂草出草不齐的重要因素。滨藜Atriplex patens是一种耐盐性的杂草,能结出三种类型的种子,上层的粒大呈褐色,当年即可萌发;中层的粒小,黑色或青灰色,翌年才可萌发;下层的种子最小,黑色,第三年才能萌发。藜和苍耳等也有类似的情形。

二、药田杂草类型

全国农田杂草考查组调查发现,药田常见杂草种类约有77科580种。其中一年生杂草所占比例最大,有278种,占48%;其次是多年生杂草,243种,占杂草总数的42%;越年生杂草59种,占杂草总数的10%。其中,菊科杂草种类最多,77种,占13%;禾本科杂草66种,占11%;莎草科杂草居第三位,共计35种,占6%;以下依次为唇形科(28种)、豆科(27种)、蓼科(27种)、十字花科(25种)、藜科(18种)、玄参科(18种)、石竹科(14种)、蔷薇科(13种)、伞形科(12种)等。杂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主要依据形态学、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形态学分类

(1)禾草类 主要为禾本科杂草(图4-1a)。主要形态特征:叶片窄而长,无叶柄,叶鞘开张,常有叶舌(稗草无叶舌);平行叶脉;茎圆筒或略扁,有节,节间常中空,很少实心;根为须根;胚内含1片子叶。

(2)莎草类 主要为莎草科植物(图4-1b)。主要形态特征:叶片窄而长,无叶柄,叶鞘不开张,无叶舌;平行叶脉;茎多为三棱,无节,茎常实心;具球茎、根状匍匐茎等地下变态茎;胚内含1片子叶。

(3)阔叶草类 包括双子叶植物杂草和部分单子叶植物杂草(图4-1c)。叶片宽阔,有叶柄;叶脉常为网状叶脉;茎圆筒形或方柱形(四棱柱形),实心或空心;胚内含2片子叶,单子叶阔草胚内含1片子叶。

图4-1 杂草按照形态学分类

a.禾草类;b.莎草类;c.阔叶草类

(二)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1)一年生杂草 该类杂草在一年内完成出苗、生长、开花、结实、枯死全生活周期,是药田中最常见的杂草,根据出苗早晚又分早春性杂草、晚春性杂草、速生性杂草和越冬性杂草。早春性杂草如藜、萹蓄、马齿苋等,它们在早春出苗,夏季结果,主要危害药用植物生育前期的生长。晚春性杂草如莎草、马唐、牛筋草、铁苋菜、苘麻等,在气温和湿度都比较高时才出苗,主要危害药用植物生育中后期生长发育。速生性杂草,如盐地碱蓬等,它们的生育期很短,一年中可完成几个生活周期。

(2)二年生杂草 又称越年生杂草,一般在夏、秋季发芽,以幼苗或根越冬,次年春、夏或秋季开花、结实、死亡,如繁缕、附地菜、看麦娘、波斯婆婆纳、猪殃殃等,秋天出苗,翌春或夏天开花结实并枯死。一般可在播种前整地时机械灭除。

(3)多年生杂草 可连续生存三年以上的杂草。这类杂草既能种子繁殖,又能营养繁殖,秋冬季地上部枯死,翌年春可重新生产出新的植物。根据地下营养器官的特点,多年生杂草可以分为根茎杂草、根芽杂草、直根杂草、块茎杂草、球茎杂草、鳞茎杂草等,其代表性杂草分别为白茅、田旋花、蒲公英、香附子、野慈姑、小根蒜。这些多年生杂草营养器官上的根芽或腋芽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与母本分离后,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可迅速生出新株。防治该类杂草必须做好耕作前处理,控制其发生规模和繁衍的速度。

(4)寄生性杂草 不易进行或不易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其他活的绿色植物获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而生存的杂草,如列当属Orobanche、菟丝子属Cuscuta植物。列当的全草和菟丝子的种子也是中药材,但作为杂草时,植株被寄生后会变得矮小,生长不良。菟丝子的生长周期为一年,种子繁殖,种子在土中的寿命为1~5年,主要寄生于藜科、豆科、大戟科、萝藦科、菊科、禾本科等科植物上,田间主要危害桔梗、黄芩、柴胡、丹参、牛膝、白术等中药材,严重影响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伴随着药材种子进行传播,危害巨大。

(三)按生态型分类

根据杂草对水分及热量的要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水分

(1)水生杂草 又称喜水杂草,主要是危害水田作物。据其在水中的状态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沉水杂草如菹草、苦草和矮慈姑;浮水杂草如眼子菜、青萍等;挺水杂草如水莎草、芦苇等。

(2)湿性杂草 又称喜湿杂草,主要生长在地势低、湿度大的田内,在浸水田和旱田均无法生长或生长不良,如石龙芮、异型莎草和千金子等。

(3)旱生杂草 主要生长在旱地,不耐涝,长期淹水易死亡,如狗尾草、马齿苋、香附子、婆婆纳和反枝苋等。

2.热量

(1)喜热杂草 生长在热带或发生于夏季,不耐寒,如龙爪茅、两耳草、马齿苋和牛筋草等。

(2)喜温杂草 生长在温带或发生于春、秋季节,如小藜、蒺藜和狗尾草等。

(3)耐寒杂草 生长在高寒地区,如野燕麦、冬寒菜和鼬瓣花等。

三、杂草防治方法

目前,农业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相当成熟,但中药材对安全性有特殊要求,因中药材整体种植规模小、种类众多等原因,药用植物草害的研究及除草剂登记等工作严重滞后。市场上出现各种针对中药材专用除草剂,多以助剂、附剂形式进行非法销售,由于使用不当及滥用等问题常常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加强杂草科学防治才能有效地降低杂草危害。目前,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杂草检疫等。

(一)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用物理措施或物理作用,如机械、人工等,导致杂草个体或器官受伤、被抑制或致死的杂草防除方法。物理防治对药材、环境等较为安全、基本上无污染,同时还兼有保墒、灭菌、灭虫等有益作用。

1.火焰灭草技术

利用高温火焰来杀灭杂草的技术。这类设备(图4-2)由拖拉机进行牵引,自带燃烧器,通过燃烧丙烷等产生温度高达两千度的火焰。高温火焰定向喷出,可使杂草活细胞瞬间破坏,最终使其枯死,同时兼具对土壤表面进行灭菌和灭虫的附加作用。这种技术在苦参等中药材除草中已有应用。

图4-2 四种火焰灭草的农业机械

a.背负式;b.便携式;c.加防护罩的火焰灭草机;d.直喷火焰式灭草机

2.防草布覆盖技术

春季萌芽期利用防草布覆盖药田垄间和株间,可以有效防止杂草生长。防草布是由耐老化的聚丙烯细丝编织而成的布状材料,不透光,但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耐拉伸性,有黑色、绿色等多种颜色,目前已在国内外果园、桑园、温室大棚等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草、保水及防虫效果。目前在药材生产中应用还比较少,主要适于宽垄种植的多年生药材,如枸杞、连翘、菊花、欧李等(图4-3)。覆盖防草布对行间杂草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且可持续使用3~5年,防草成本约为中耕除草的50%。

图4-3 防草布覆盖技术在菊花(a)、枸杞(b)、连翘(c)、欧李(d)等药材上的应用

3.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在中药材生产中应用较少,有黄芩、菊花、白术、白芷、西红花、浙贝母、芍药、丹参、地黄、当归等采用过地膜覆盖栽培。中药材生产中常用的地膜为黑色和白色地膜,具有防草、增温、节水功能。按照地膜颜色和功能主要分为5个种类:①无色透明地膜:应用最广的一种地膜,它透光率高,可使土壤温度提高2℃~4℃,高温季节地膜下最高温度可达50℃以上,棚室内土壤表面覆盖使用可提高产量30%以上。②银灰色反光地膜:表面灰色,透光率较透明地膜低,防草的同时具有驱避蚜虫的作用,因而能减轻蚜虫危害和控制病毒病的发生,通常在夏季高温季节使用。③黑色地膜: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2%~3%的炭黑,透光率低,地膜下杂草因光弱而黄化死亡。黑色地膜增温效果较透明地膜差,但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作物不易完成封垄,高温仍会对根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④双色地膜:宽10~15cm透明膜与同样宽度的黑色膜或银灰色反光膜相间排列,既透光增温,又不致升温太高影响根系生长,还有抑制杂草的作用,适于夏季高温持续时间不多的地区。⑤双面地膜:一面为乳白色或银灰色,另一面为黑色的复合地膜。覆膜时乳白色或银灰色面朝上,黑色面向下,弥补了黑膜覆盖下土壤温度高的缺点,一般可降低土温0.5℃~5℃,多用于夏季覆盖。该种地膜有反光、降温、驱蚜、抑草的作用。

(二)农业防治

农业综合防治是指利用农业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等控制和减少农田土壤中杂草种子基数,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草害影响的防治方法。该方法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但需较高的农田规划和管理水平。农业综合防治包括轮作、选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清除田边杂草、合理密植等技术方案。

1.轮作控草

不同药用植物常有各自特殊的伴生杂草或寄生杂草,这些杂草所需的环境与药用植物极相似,如扁秆蔑草、稗草、异型莎草等湿生型杂草,它们所需的生境与水稻相似,因而成为水田伴生杂草。因不同药用植物与其伴生杂草的适生环境相似,采用科学的轮作倒茬措施,改变环境便可明显减轻杂草危害。浙江采用“元胡-水稻”轮作种植模式,可显著降低元胡种植田的杂草危害。

2.套种控草

利用两种或多种生理学、生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药用植物在时空与水肥上的互补关系,综合提高光、温、水和营养元素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套种药用植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各自全生育期的一半,如柴胡出苗时间多在30天以上,出苗期间需要遮阴保湿,因此,常采用玉米或小麦行间套种柴胡的模式,在玉米苗高1m左右或小麦出苗后20~30天可套种柴胡,为柴胡创造较好的萌发环境,同时减少杂草的危害。

3.精选种子

杂草传播的途径之一是随药材种子传播,如狗尾草、藜的种子随柴胡种子传播、菟丝子随着桔梗种子传播等。种子传播往往随长途调运而人为地远距离扩散。为减少杂草种子传播的风险,播种前对作物种子进行精选或开展种子前处理,清除混杂在药材种子中的杂草种子,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精选种子的方法很多,如晒种、风选、筛选、盐水选、泥水选、硫酸氨水选种、种子色选、催芽处理等方法去除草籽或促使草籽提前萌发,达到降低杂草危害目的。桔梗种子播前采用浸种催芽,可有效去除种子内混入的杂草种子(图4-4)。

图4-4 桔梗种子催芽处理促使杂草种子提前萌发

4.施用腐熟厩肥

厩肥是常用农家肥,包括牲畜过腹的圈粪肥、杂草和秸秆沤制的堆肥及饲料残渣和粮油加工的下脚料等,均程度不同地带有一些杂草种子。牲畜吃了带有野燕麦的饲草,排出的粪便中野燕麦种子仍有发芽力,未经腐熟而施入田间,杂草种子在田间萌发生长继续造成危害。堆肥或厩肥必须经过足够时间的50℃~70℃高温腐熟处理,使其中的杂草种子灭活后方可施入田中。

5.清除周边杂草

药田四周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等能以每年l~3m的速度向田间扩散,几年内就会遍布全田。路边、沟边的杂草种子也可通过人为活动或牲畜、风力及流水带入田间。为防止田外杂草向田内扩散蔓延,必须认真清除田边、路边、沟渠边的杂草,特别是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予以清除,防止扩散。

6.合理密植

杂草以其旺盛的长势与药材争水、争肥、争光。科学地合理密植,能加速作物的封行进程,利用作物自身的群体优势抑制杂草的生长,即以密控草,可以收到较好的防除效果。

7.化感防治

有些药用植物及其产生的分泌物具有抑制或防治杂草生长的功效,如小麦可防治白茅,雀麦可防治匍匐冰草,冰草防治田旋花,苜蓿防治冰心草、粉包苣和田蓟,三叶草防治金丝桃属杂草等。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应用化学药剂(除草剂)治理杂草的方法,具有高效、选择性强的特点,但具有残留性和对环境污染性强的缺点。国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辅以不同剂型,可用于几乎所有农作物的除草。世界范围内除草剂的用量已占农药用量的40%以上。目前尚无在药用植物登记的除草剂,在此主要借鉴大田农作物上登记的除草剂应用资料,对除草剂的种类、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及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介绍。

1.除草剂种类

1)根据施用时间分

播前处理剂:用于作物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如棉田使用的氟乐灵、麦田使用的野麦畏,都是在棉花或麦子播前把除草剂喷洒到土壤中,并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被杂草幼根、幼芽所吸收,并可防止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

播后苗前处理剂: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用于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后向生长点传导的除草剂,对作物幼芽比较安全,如二甲戊灵对旱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有效,对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

苗后处理剂:杂草出苗后直接把除草剂喷洒到杂草植株上,被茎叶吸收并向植物体其他部位传导的除草剂,如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等。

2)根据对杂草和作物的选择性分

选择性除草剂: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只对某种或某一类杂草有效的除草剂,如精禾草克只对禾本科杂草有效,对双子叶作物安全,适用于阔叶田防治禾本科杂草。

非选择性除草剂:也称灭生性除草剂,对杂草和作物均有杀灭作用,不宜直接喷施到作物上。部分品种如草甘膦、百草枯等具有触土固化失效特性,残留低、安全性较好。这类除草剂可通过位差选择、时差选择、定向喷雾及采用保护装置实现安全除草。

3)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分

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通过杂草的根、茎、叶、芽鞘等吸收并在杂草体内传导,使杂草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死亡。这类除草剂约占到总数的90%以上。

触杀性除草剂:只在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部位起作用,无内吸传导特性。这类除草剂种类较少,如溴苯腈、唑草酮、百草枯、敌草快等。

4)根据防除对象分

禾本科除草剂:只对禾本科杂草有效的除草剂,如禾草灵、精喹禾灵、氟吡甲禾灵等。

莎草除草剂:只对莎草科杂草有效的除草剂,如杀草隆。

阔叶除草剂:只对阔叶型杂草有效的除草剂,如溴苯腈、麦草畏、吡草醚、草除灵等。

藻蕨除草剂:只对藻蕨类杂草有效的除草剂,如硫酸铜、三苯基乙酸锡。

多能除草剂:兼对禾本科、莎草科、阔叶型、藻蕨类等两类以上杂草有效的除草剂,如兼对禾本科、莎草科杂草有效的禾草敌;兼对禾本科、阔叶型杂草有效的品种很多,如乙草胺、扑草净等;兼对禾本科、莎草科、阔叶型三类杂草有效的如嘧草醚、双草醚等;兼对四类杂草有效的称为广谱性除草剂如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等。

2.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除草剂杀灭杂草的效果称为药效,反映除草剂和作物、环境对杂草共同作用的结果。药效高低除取决于除草剂本身的毒力,还受制于杂草、作物、环境条件,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天气条件

(1)温度 除草剂药效通常与温度高低成正比,较高温度利于药液吸收和传导,也有利于作物自身解毒作用的发挥。温度过低不仅影响药效还易导致药害发生。通常最佳施药温度为20℃~35℃,高温季节宜上午10时前下午16时后施药;低温季节宜10~15时施药。

(2)风速 风速大易造成药液漂移,小于2级风可以施药,超过3级风要停止作业。

(3)相对湿度 湿度大利于药液吸收,大部分除草剂宜于相对湿度≥65%时使用。

(4)降雨 药后适量降雨有利于药液淋溶至富含杂草种子的土层,提高药效。大部分茎叶处理剂施药6小时后降雨不影响药效,百草枯施药后0.5小时适量降雨不影响药效。

(5)光照 晴天光照有利于药液吸收提高药效,如除草醚、百草枯在光照下药效更高。易于光解的除草剂如氟乐灵、来草猛等要浅锄混土提高药效。

2)土壤条件

(1)土壤水分 土壤干旱时杂草吸收药液少,药效低。墒情适当则药效高。

(2)土壤质地 黏土对除草剂吸附量增大,易降低药效,因此黏壤土施药宜适当增大药量,沙土施药适当减少用药量。

(3)土壤酸碱度 多数除草剂在中性土壤中施用药效较高且稳定,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分解而降低药效。个别除草剂如氯磺隆在碱性土壤使用易对当茬和下茬作物造成药害。

(4)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易吸附农药,所含微生物也易分解农药,生产中可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整施药量。

3)施药条件

(1)播前施药 宜在杂草抗药性最差时施药,如氟乐灵宜在播种前5~7天施药,草甘膦为施药后5~12天,百草枯为1~3天药效最高。

(2)播后施药 对于出苗时间较长的作物,可在春季播种后10~12天喷施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二甲戊灵等则要在作物播种后3天内施用效果较好。

(3)苗后施药 苗后施药宜在作物对除草剂耐受性或抗药性较强,且杂草抗性最低时施药,如禾本科杂草宜在1~3叶,阔叶杂草宜在4~5叶期施药。

(4)安全时距 即通常所说的安全间隔期。《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产品使用需要明确安全间隔期的,应当标注使用安全间隔期及农作物每个生产周期的最多施用次数”。多次使用会对当茬甚至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3.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药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有三个方面:①药剂质量问题;②施药时环境因素如天气、土壤等条件不适;③植物品种或生理状态。对于具体药害,可能由多个因素综合引起。就药用植物而言,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除草剂选用不当:对除草剂的适用对象判断失误,导致药用植物受害。

(2)残留毒害作用:长效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一般可达2~3年,长的可达4年以上,在连作或轮作农田中使用极易造成后茬作物药害、减产甚至绝收。玉米田使用莠去津,第二年除玉米和高粱之外,种植其他任何作物都不安全。内蒙古、黑龙江大豆、小麦、油菜田等多年连续使用甲氧咪草烟、甲磺隆、绿磺隆等,间作套种桔梗、黄芪等药材时药害严重。

(3)毗邻地块除草剂漂移。

(四)杂草检疫

对跨区调运的种苗依据国家植物检疫法进行检疫监督处理。1998年,我国公布了34种检疫性杂草(表4-1),加上《一类、二类检疫对象》中的菟丝子Cuscuta spp.、列当Orobanche spp.、毒麦Sorghum halepense和假高粱(含黑高粱)Sorghum almum等杂草,我国共有检疫性杂草38种属。目前,药材植物种子种苗在国内引种和调运频繁,杂草的检出十分普遍,如内蒙古赤峰的桔梗、牛膝、黄芩外调种子中经常检出菟丝子,其危害面积和程度日益严重。

表4-1 国家动植物检疫总局公布的严禁入境的世界恶性杂草(34种)(1988年)

(五)生物防治

利用杂草的天敌如昆虫、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控制杂草,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最新研究发现植物病原菌表现出潜在的除草活性,有望开发成新型生物除草剂。比较成功的例子是1981年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棕榈疫霉致病菌株的厚垣孢子悬浮剂防治杂草莫伦藤Morrenia odorata,防效可达90%以上,持效期可达2年,被广泛用于橘园杂草防除。生物除草剂的缺点是:生物除草剂的高度专一性难以控制遗传多样的杂草,生物除草剂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市场规模小、生产和应用成本较高等限制了生物除草剂的大规模应用。

(杨成民 徐常青 魏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