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保护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五节 玄参

Xuanshen

SCROPHULARIAE RADIX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别名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滋阴降火、解热毒消肿之功效。玄参主产于浙江,山东、湖北、江西、陕西、贵州、吉林、辽宁等地也有栽培和野生。玄参生产常发叶枯病、叶斑病、白绢病等病害。

一、玄参叶枯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罹病初期,叶面出现紫褐色呈凹陷的病斑,其中心有白色或灰白色小点,直径1~5mm。随病情不断发展,形成灰白色大型病斑,呈多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时被叶脉分割成网状,边缘稍隆起,紫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斑大小一般直径为0.5~2cm。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呈黑色干枯卷缩,最后全叶枯死。病叶自植株下部向上发展,最后整株呈黑褐色枯死,农民称之为“铁焦叶”。

(二)病原

病菌为玄参壳针孢菌Septoria scrophulariae Peck.,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深褐色,直径80~128µm,着生于寄主表皮下,散生或聚生,后期突出表皮顶端孔口外露;内部的大量分生孢子形成后,遇水从孔口快速释放出来。病菌分生孢子针形,无色透明,微弯,基部倒圆锥形,顶端略尖,2~4个隔膜,大小26~49μm×3~3.5µ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具有61.5%~75%的发芽率。发生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25℃经6小时,分生孢子就发芽侵入玄参。潜育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于4月中旬开始发病,6~8月为害严重,一直延续至10月。高温多湿有利发病,发病轻重还与土质、施肥情况、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管理及时、肥力足,植株生长健壮,发病轻,反之则重。

(四)防治措施

(1)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减少越冬菌源;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忌与易感病的玄参科药材轮种,或选用新开垦地块栽培。

(2)选用无病种芽,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10分钟,晾干后栽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叶枯病发生。

(3)经常发病的种植地块,从5月中旬开始,喷洒1:1:100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续喷4~5次;发病初期喷施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15天1次,视病情喷2~3次。

二、玄参斑点病

(一)症状

叶面病斑不规则形或近圆形,具轮纹,但轮纹不明显,直径3~6mm,病斑紫褐色,边缘色泽稍淡,病斑上生有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图7-39)。

(二)病原

病原为玄参叶点霉Phyllosticta scrophulariae Sacc.,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叶点属真菌。分生孢子器叶面生,散生,近球形、扁球形,器壁褐色,膜质,孔口较小,成熟后突破表皮而喙口外露,直径80~107µm。器孢子圆柱形,无色透明,单胞,两端较圆,大小5~7µm×2.5~3µm。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4月中旬开始发病,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密植、管理条件粗放有利发病。

(四)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菌源。

(2)选用健壮无病种芽(芽头),用50%代森锰锌倍液浸种10分钟,晾后下种。

(3)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每隔7~14天1次,连续喷3~4次。

三、玄参轮纹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玄参的叶片。叶正面病斑近圆形,具轮纹,直径可达1cm,褐色,边缘稍不规则,紫褐色,后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图7-40)。

(二)病原

病菌为玄参壳二孢菌Ascochyta scrophulariae Kab.et Bub.,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壳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至扁球形,器壁褐色,膜质,孔口较小,直径102~196µm;散生,突破表皮外露(病斑上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圆柱形,无色透明,双胞,中部1个隔膜,隔膜处无缢缩,两端较圆,大小8~12µm×3~4µm。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株根芽也可带菌。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产生分生孢子释放出来,借风雨传播,在寄主叶片上萌发引起初次侵染。病斑很快又产生新的子实体,释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扩大为害。每年7~8月发生严重。

(四)防治措施

(1)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合理轮作,冬季翻耕土壤,生长季节加强栽培管理实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5月中旬开始喷1次1:1:100波尔多液,10~15天后再喷1次,以后每10天选喷一次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

四、玄参白绢病

(一)症状

白绢病在玄参上为害亦很严重。受害植株根及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及附近土面长有白色绢状菌丝体,并结生很多油菜籽状的菌核。地上部植株萎蔫枯死。

(二)病原

病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菌核属真菌。菌核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3mm,初白色,后变黄褐色。菌体白色,疏松或集结成线状,紧贴于基物上。有性世代为Corticium rolfsii (Sacc.) Curzi.。病菌寄主范围甚广,玄参是其重要的寄主之一。

(三)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丝体也能在病根芽头上存活。菌核随病土、水流、耕作传播。菌丝沿地下土壤裂缝或地面生长蔓延,为害相邻的植株引起发病。在高温季节,植株生长在郁闭、潮湿及疏松砂壤土中最有利于发病。在浙江、江苏4月开始发病,夏季最严重,一直延续到9月。在四川5~9月为病害主要发生时期。

(四)防治措施

(1)选择无病田块种植。与禾本科植物轮作。选用无病种芽繁殖。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穴撒施生石灰。多雨潮湿地应高畦,合理密植以保持株间通风降湿。

(3)用哈茨木霉制成木霉麸皮生物制剂,在玄参栽种、育苗阶段施入土壤,可以有效防治白绢病。

(李勇 丁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