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艾丁教你高效学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初探

听懂了吗?听明白了吗?很多学生都会被老师这样问。

很多时候被这样问的学生是没有听懂的,或者说师生间对于听懂的理解是不同的。

记住方程式是听懂的一个层次;记住现象的分析是听懂的另外一个层次;能够运用分析思想举一反三是听懂的更高层次。

学生所谓的听懂仅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课堂的速录员,记下老师的板书,能听明白老师说的话。学习化学,往往老师落成文字的并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推导过程。

学生所谓的听懂多是知其然的程度。老师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学生回复听懂了,老师内心的认定是学生已经明白所以然的层次。

汉字表述全都是“听懂了”,但是老师与学生的认定标准并不同。这就势必造成学生经常反馈老师讲的都能听得懂,但是一考试就无法得分的尴尬情况。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左右。在通常情况下,氮气与氧气不发生反应,但在放电条件下,它们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此外,在高温条件下,氮气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因此,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二氧化氮产生,并随雨水落下。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硝酸。

这段教材原文的内容,老师在课堂讲授时都要强调氮气与氧气必须在高空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化合。并且强调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可以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学生在课堂记录时,重点落在三个化学方程式及反应条件上。

这就是学生所谓听懂了的层次:会写方程式,能够关注反应条件。

老师认为学生听懂了是认为学生能够知道氮气不能一步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需要分步反应才能够完成,因为两个反应条件并不相同。因此尽管第二步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非常容易,但是无法利用氮气直接一步转化为二氧化氮。

老师认为学生听懂了,是认为学生能够知道二氧化氮溶于水,绝大部分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与一氧化氮,因此该反应用了等号链接。同时应该知道溶液中还有未发生反应的二氧化氮存在,二氧化氮本身呈红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可以呈现黄色。

这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解释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学生学到这个方程式时,往往与前面学的知识割裂开来,只是单独落实到一个反应方程式,并记住反应条件。

而老师所认为的“听懂了”,主观认为学生前面的反应历程已经熟悉,无须赘述。因此会提到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溶液刚开始呈现绿色,反应一段时间溶液绿色褪去恢复蓝色。

最初溶液呈现绿色的原因十分简单,是因为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铜溶于水呈现蓝色,而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可以呈现黄色,利用黄色与蓝色的配色,最初得到溶液呈现绿色的现象。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被消耗而变为稀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产物一氧化氮,排尽溶液中原有的二氧化氮后溶液呈现蓝色。

这就是高中学习的特点,每一个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割裂的,并且学习的内容相对于初中而言,增加得非常多。因为高中化学知识的广度、深度与关联度都在增强,因此高中化学学习表面上的难度就会强于初中。

这里插入一个学生讲给我的实例:尽管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是有限的,但数学成绩能排入年级前几名,也足够这位学生骄傲的了。直到一次陪着一个朋友去一个数学班听课,数学老师走进班级给每个人发放数学试卷后直接点名学生进行回答。我的这个学生很不幸也被点到名了,站起来张口结舌。看到其他同学站起来都能流畅地说出解题思路,甚至能够直接说出结果,我的这个学生非常不甘心。

经过了精心准备,又一次陪着同学去那个数学班听课。第二次课程讲授的内容与第一堂课完全不同,但是方法一致,这个学生的精心准备瞬间化为乌有。又一次被点到名,又一次张口结舌。

也许是出于年少轻狂和自尊心的缘故,这个学生又一次精心准备,又一次去了数学课堂。这一次尽管他的表现仍然是张口结舌,但是他在认真听别的同学的思路,认真听老师课堂的讲解。这一次这个学生才注意到原来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和思路,老师在最后讲解时都已经点明。

第四次上课之前,这个学生认真按照老师讲的思路方法找到类似的题型进行训练。上课时再一次被点到名字,这个学生可以简单地说一些思路,甚至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说着说着就将答案说了出来。几次课后,他的数学成绩在学校的排名依旧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他的数学成绩已经与年级第一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可以和年级第一分庭抗礼。

高中的学习不同于初中,不是简单地记忆和重复。尤其是理科学习,更多的是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首先,高中上课之前要做好预习。极少有人能够保持全天的课程都精力满满。提前预习可以合理地规划课堂听课时间,把精力放到老师讲解最重点的地方或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疑惑困难的地方。

其次,上课听讲时重点听的是老师的分析过程,而不是简单记录老师板书的结果。

再者,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计划地经常翻阅前面的内容使前后的知识能够连贯起来。用有意识、有规律的复习去对抗遗忘。

如果学有余力,适当地提升自己的学习速度。一方面比别人学得更快一些,至少比学校老师讲得更快一些。最低层次要求就是能够做好预习。另一方面就是做题速度要提升,这就要求仔细阅读分析、书写规范、整合步骤、浓缩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