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越南,穿行迷离时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河内揽胜

走进还剑湖西南岸的小街,沿街是咖啡店和越南特色手工艺品小店。商店招牌大多是英文和欧式造型,会让人误以为在逛欧洲的小巷。

越南纷繁复杂的过去,让佛教、天主教、印度教都在这里留有明显的痕迹。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若瑟主座教堂默然伫立在小街内,与还剑湖上的中式建筑玉山祠隔街相望,仿若喧闹都市中两盏透心的明灯。

圣约瑟主座教堂又名河内大教堂,兴建于1886年,是天主教河内教区主教座堂,外形效仿巴黎圣母院,看上去极有沧桑感。高耸的塔楼外和侧墙边都有圣若瑟怀抱耶稣的雕像,给清冷的圣堂增加了几分俗世的暖意。

我们去的时候是正午,教堂里外静寂无声。灰色的建筑高大、匀称而庄重,传递出宗教的宏大感。沿着已有些斑驳的外墙走一圈,每个转角、每级台阶和每扇花窗都能看出一百多年风雨留下的印迹,有着不加修饰的凝重。无需光鲜模样,只求虔诚衣钵。

进到教堂内,四面彩色花窗将正面的圣坛衬托得格外庄严,阳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两排长椅上空无一人,我们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调至静音状态,似乎轻微的脚步声也会吵醒圣若瑟的午眠。并无宗教信仰的两个人,静立一阵,想象信徒们在圣坛前会如何祷告,圣若瑟能给他们怎样的内心信念。

走出教堂,我们在小街上找了间咖啡店坐下。这家竟然没有空调,只有风扇在头顶旋转。店内桌椅摆放得有些拥挤,镂空花的圆形铁艺壁灯挂在墙角。游客和本地市民东一桌西一桌,脸上都泛着汗光,喝着冰镇的咖啡或饮料。额头的汗珠提醒我,这就是真真切切河内的夏天。

还剑湖西岸旧城区,原皇城和还剑湖之间,是河内著名的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由三十六条分工不同的小商业街组成,在这里你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买的东西,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店和错综复杂的小巷很容易就让人迷路。

形似巴黎圣母院的河内大教堂

LINKS

过去河内主要的商业街,一条街只卖同一类商品,所以叫“行”。今天的河内市,许多街道依然沿用旧时的名称,如皮行、铜行、棉行、糖行、麻行、桃行、帆行等,一些街道依然保持昔日专业性的传统,如皮行街专售皮货,铜行街专售铜器。

因为游客云集,这个拥挤的老街区内酒店、餐厅和旅行社也很多,能在这里集中解决出行问题,成为背包客在河内的大本营。我们就住在三十六行街内,但这是个错误的选择,夜里有些吵闹,所幸只住了一个晚上。

在三十六行街购物不能光顾着购物,还需要睁大眼睛,因为这里的货品特色大于品质,还充斥着不少山寨货。

我们看到好几个打着越南制造幌子的国际品牌时装店,相信这些品牌在越南确有代工厂,但那几个店里卖的衣服,和国内所谓外贸货如出一辙。箱包、手表等山寨货也应有尽有,某些商品看起来就像从广州进的货。不只山寨国际品牌,连越南有名的“新咖啡”旅游公司在这里都被不少店家翻版。

离西湖不远,是河内巴亭广场,以“巴亭”命名这个广场,是为纪念越南最早爆发抗法运动的巴亭乡。

作为河内的心脏,巴亭广场是举行集会和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此宣读越南《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巴亭广场的周边设置和天安门广场相仿。宽阔方正的广场旁有前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故居和陵寝,胡志明纪念堂以及越共中央机关办公驻地。胡志明故居是一幢悬挂国徽的黄色小洋楼,陵寝青色肃穆,旁边有大幅标语。正对胡志明陵寝的广场中央也高高飘扬着越南国旗。

庄严的巴亭广场

我们对政治意义浓厚的景点不太有兴趣,下午经过时太阳正火辣,广场上无遮无拦,像个大烤盘,一路小跑至路边树荫下躲避阳光的灼烧。一个韩国旅游团也躲在广场角落的阴凉里,导游手指广场各处说得口沫横飞。听不懂韩语,我们踩着行道树的阴影走人。

LINKS

因为土地私有化,导致越南地价和楼价远高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多人喜欢买地自建房屋。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越南的楼房门脸都很窄,但向后延伸很长,一幢幢细瘦狭长的小楼紧紧挨挤在一起,形成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