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帝国:阿保机的耶律家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好人一生不平安的辽世宗

艰难登基于危难之际

太宗的戎马生涯多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南征北战落下了不少毛病。中原的暑热让长期生活在松漠之间的契丹人很不适应,加上肥硕的后晋疆土转瞬即逝,让太宗不堪重负、身心俱疲,在北撤的队伍到达镇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病彻底击垮了辽太宗。

太宗阖然而逝对辽朝和契丹人都是巨大的损失,此后,辽朝彻底打消了征服中原、统一中国的念头。辽朝的战略目标转为牢牢把控中原北方的燕云十六州,通过军事实力操纵影响中原政局,连横南方“十国”的部分政权。

如果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家天下”统一契丹、北收蛮夷、东平渤海、建国修政、初定辽朝国祚的话,那么太宗耶律德光则是辽朝、契丹人百年基业的奠定者。他勇敢地进入了中原腹地,带领契丹、汉、库莫奚人领略了中原正宗的汉文化,大大开阔了统治阶级、贵族、官僚阶级的眼界,为辽朝的长期统治提供了无法以财富衡量的精神文化。他以对自己在中原腹地统治政策失败的反思,反哺后世的辽朝各统治阶层,使其在统治人民时汲取教训,从而稳定地统治了燕云十六州,也使得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得以通过燕云十六州这扇“窗口”,不断汲取博大精深汉的文明的营养,从而迅速提高了民族素质和文明程度。

到太宗末期,尽管还有一批契丹守旧势力对朝政的全面汉化颇有微词,但辽朝的主流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一个国度:尽管有着众多的民族,然而对中国人的界定自古都是以文化作为标识的,而不是以种族、民族或基因而区分的。换言之,无论隋唐、辽金、两宋甚至远至两汉的西域,无数金发碧眼或者服饰、习俗迥异于汉人的其他民族,当他们由仰慕到融入中华文明的时候,会自豪而坚定地认同,自己为华夏儿女,同时也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时年四十五岁的耶律德光突然离世,并没有让辽军乱了手脚。建国初期的辽朝将星闪烁、人才济济,另一位耶律皇族的代表出现在人们面前,他就是太祖所立皇储、人皇王、太宗同胞长兄(耶律倍)之长子耶律阮。

太宗生前非常喜欢这位亲侄子,每次出征必携耶律阮。这是因为耶律阮不仅擅于骑射、勇敢善战,而且为人宽厚,在契丹贵族和军队中拥有仅次于太宗的威信。特别是契丹军队进攻后晋、夺取大梁的进程中,耶律阮一路随行太宗左右,出力献计,为取得决定性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因而获得了普遍的尊敬。

耶律阮为人非常宽厚,可能是继承了耶律倍的部分基因的缘故,他为人豪爽,对物质看得很淡,遇到赏赐或者战利品,总是慷慨地赠于手下。同时,耶律阮文武双全,由于从小受到汉儒教育,后来与中原汉儒、汉化的渤海人士交往甚密,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是一个为国民普遍认同的皇家子弟。

有智识的耶律阮在为叔叔耶律德光去世而悲痛的同时,并没有拒绝皇权的巨大魅力。他迅速设计了自己的路线图,并开始果断实施。在既是宗室也是重要将领的耶律安抟、耶律吼、耶律洼等人的拥戴下,耶律阮在太宗的灵柩前称帝,是为辽世宗,改元“天禄”。

耶律安抟(生卒年不详)早年曾跟随太祖阿保机征伐阻卜、党项,也在灭渤海国的战争中立有战功。他与其父亲一贯政治态度鲜明,即认为应当由东丹王耶律倍继承皇位,因此被定为东丹王一派而备受打压,他父亲还因此被处死。

耶律吼(911—949年),字曷鲁,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之后,深得太宗信任。会同六年,被任命为南院大王。追随太宗南征入汴京后,诸将皆掠取北宋皇宫的内帑珍异,耶律吼独取马铠(也叫束腹或铁衣,古代保护战马的一种装备,多为皮质),太宗对此颇为嘉许。

太宗在栾城驾崩时比较突然,没有遗诏,一时间辽军均忧惧万分,不知所为。

耶律吼与时任北院大王的耶律洼议曰:“天(皇帝)位不可一日旷。若请于太后,则必属(耶律)李胡。李胡暴戾残忍,讵能子民。必欲厌人望。”

耶律洼完全同意耶律吼的思路,他对诸将曰:“大行上宾,神器无主,永康王人皇王之嫡长,天人所属,当立;有不从者,以军法从事。”就是说耶律阮是东丹王(人皇王)、故太子耶律倍的嫡长子,是天命的皇帝,应当登基继位,谁要不同意就军法处置。

尽管得到了主要权贵们的拥护,但是反对耶律阮的声音还是有的。

首先反对的是代表契丹贵族守旧势力的太祖的妻子述律平。在太祖去世后的皇位继承的内斗中,述律平极力反对代表先进文化和文明的长子继位并获得成功,但是她最属意的三子耶律李胡实在不成器,遂不得不采取折中之策,由二子耶律德光即位。

但是在母后的压力下,太宗册封李胡为皇太弟,隐隐有身后由其即位之意。

这一次,述律后更不甘心了:即便退一步,就是让太宗的儿子即位也轮不上耶律阮!

实际上,这里还隐含了一个深层次的文化冲突,那就是以耶律倍、耶律阮甚至包括耶律德光在内的势力,代表了中原世袭制度,与述律氏、耶律李胡所代表的契丹民族兄终弟及习惯的激烈碰撞。

世宗在河北即位后,立即犒赏有功人员,同时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设置北院枢密使(掌握兵权),任总宿卫事、孟父房耶律安抟为主管,册封叔祖父耶律安端为东丹王,安端之子、耶律察割为泰宁王等。

这位名叫耶律安端者,是太祖阿保机的弟弟,早年曾经觊觎皇帝大位,而与其他几个兄弟(剌葛、迭剌、寅底石等)一道发动过几次兵变,意图推翻阿保机。

但安端的妻子及时将信息告诉了阿保机,阿保机迅速平息了叛乱。出于同胞亲情,阿保机处死了屡教不改的弟弟剌葛,放过了其他几位从犯,特别是看在弟媳妇及时通风报信的基础上,不仅赦免了安端,还赋予他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这一点也能看出阿保机包容与睿智的用人策略。

安端在后期比较支持东丹王耶律倍,因此自然成为述律平的对立面。

“断腕太后”述律平不愧是老骥伏枥的女中豪杰,她以六十八岁的高龄,亲自征召兵马、各归建制,交由李胡率军南下,到河北大平原上堵截北返途中的耶律阮,结果李胡军队被耶律阮击败。

辽军在耶律阮的带领下甩掉包袱、星夜兼程,追击李胡,直到西拉木伦河。述律后看到李胡“不灵光”,只好亲自披挂上阵,欲带兵与自己的亲孙子决一雌雄。

尽管耶律阮已经承继大统,但未得到全家族特别是长辈的认可,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而离契丹上京和本部越近,述律后的影响和势力自然越大,加之孙子与奶奶之间剑拔弩张甚至刀枪相见怎么说也有违人伦,是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所以,双方的对立看似危机四伏,其实已到转机之时。试想,战端一开,辽朝的生死存亡和阿保机、德光两代人打拼的基业,可能会因为这场战争而彻底毁灭。

关键时候,一位叫耶律屋质的皇室成员出现了,他力挽狂澜,挽救了行将危亡的辽朝。

耶律屋质(915—973年),字敌辇,辽朝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成功地帮助辽朝度过了世宗与述律氏交兵的危机,而且在耶律德光驾崩后耶律阮“接班”,从而稳定国政等方面做出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贡献。

耶律屋质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作为长期生活在述律氏身边的皇室成员,他以自己的博学和公平深得其信任,同时又擅天文、地理,作为居间调停者,在辽室有很高威望。同时,耶律屋质又以公允断事著称,与世宗交往甚久,互相敬重。

尽管如此,这次调停也非常艰苦,耶律屋质往返于双方之间,劳心劳力。

他很清楚,拥戴世宗上台的除了与其长期在军中共事的情感之人外,还有很大一批人是极度反感述律氏的,因为述律氏当年为了不让耶律倍即位,自己独掌大权,不惜以侍奉先帝(指辽太祖)的名义毫无人性地坑杀上百位贵族、朝臣。这些人的后裔与述律氏不共戴天,因而毫不犹豫地支持耶律阮,如耶律安抟的父亲就是当年以“党附耶律倍”之名被斩杀的。

另一个因素,辽朝的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都随太宗征战中原,后因反感李胡而一致拥戴耶律阮。他们的地位仅次于四帐皇族首领,也有一言九鼎的效用。

综合看来,与其说世宗的支持者实力强大,不如说述律后和其支持的耶律李胡的一些做法太不得人心。

这样一来,耶律屋质的调停工作就有了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在述律氏一方比较“体面”的情况下,维护和平,由世宗继续执政。他除了私下密集地沟通说和,还坚持把这件事拿到契丹贵族的会议中讨论。

在一次次激烈的辩论中,耶律屋质不畏强权和威胁,明确指出了述律氏、李胡所作所为的不当,认为应该按照中原垂直继承的模式传承皇位。贵族们逐渐倾向于耶律屋质的意见,舆论的天平倒向世宗这边。不愿意骨肉相残的述律氏看到大势已去,遂表示了和解之意,甚至告诉李胡:“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也。”

一场可能会毁掉辽朝的冲突暂时平息了,世宗即位的合法性得到了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