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艰苦磨砺,铸就忠诚
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战争年代,他们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和平年代,他们戍守边疆,保卫家园;危急时刻,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他们,就是最可爱、最可敬的军人。
军人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也有情有泪,对家有着惦念,只是再多的心酸和惆怅只能咽到肚子里,再多的思念和牵挂都只能默默藏于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从穿上了军装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牺牲奉献,要对得起头顶上的徽章,对得起祖国人民的重托。
多少军人,无法成为一个守护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也不能成为一个称心的恋人,甚至将来无法做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好父亲,可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必须先是一个合格的军人。网络上曾经盛传过一篇文章,名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文章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所有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百姓才好”、“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强大与稳定,永远离不开军人的守护!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里,多少抗战将士舍家为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一位91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接过了习近平主席亲自颁发的纪念章,受邀与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阅兵式。回忆起烽火连天的年代,他铿锵有力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时我们正当青年,国家危亡之时,每一个血性男儿都应为国效力。”
林上元毕业于黄埔军校,本来有机会留校,他却毅然选择上前线,成为驻防广东曲江的第十二团教导团步炮连的排长。他总是说:“没有国,哪有家?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还寄望年轻人:“中国的前途要靠着你们,不要躺在和平上面追求安乐享受,而应发奋图强,以天下为己任,把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起来,捍卫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公平正义,这才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
老一代的革命者,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和平,而现代的军人们,也在用热血和生命延续着维护和平的使命。
年轻的军人吴树铭,2008年和2010年两次作为运输分队的卫生员,远赴西非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那里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多年内战,民生凋敝,高温炎热,蚊虫毒蛇肆虐,传染病蔓延,道路崎岖难行。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从蒙罗维亚前往某地执行任务,早晨五点多出发,中午最热的时候气温有40度,衣服上的汗渍一层叠着一层。每逢中途短暂休息时,都有成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围着车队,眼神里透着渴望和期盼,把一只手指放在嘴边,他们饱受饥饿的煎熬。很多战士看着都于心不忍,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
期间有一件事给吴树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抱着自己的妹妹,他抢到了五六片饼干,但只吃了半片。吴树铭问他,是不是饼干不好吃?孩子说不是,他要把剩下的饼干留给妹妹。那一刻,吴树铭的心一震:战争带来的贫困给孩子们造成的阴影太可怕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和平与稳定,那么给个人与家庭带来的只有灾难。
每逢佳节,远在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士兵们心里都很纠结,不知道要怎么跟家人说自己在国外的情况。吴树铭记得,那是2008年,他刚去利比里亚执行任务,连续高烧了好几天。眼看着就要过春节了,给家里打电话说什么呢?
那次,他真是强撑着起身给妈妈打电话,嘴里说着自己挺好的,没什么事,可其实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的。在家人面前,自己就是孩子的角色;可是穿上了军装,走出了国门,就是一名“中国军人”,不能愧对这四个字。
两年的时间里,吴树铭表现优异,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一级和平荣誉勋章和联合国三级和平荣誉勋章。正因为有了执行维和任务的经历,吴树铭对家与国的理解,比过去更加深刻了。他曾经说过一番震撼人心的话,而这也是所有甘愿舍弃小家、守护国家的军人的心声:“我们出国维和的服装是头顶着蓝色的贝雷帽,右肩是联合国的标志,代表肩负着联合国赋予的神圣任务;左肩是中国国旗,因为左肩离心脏最近,代表祖国永远在我心中。当我们以军人身份走出国门时,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了,而是国家的形象。艰难困苦,吓不倒中国军人,国强了,家才能稳,才能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