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满足人民衣着需要的重大任务,它具有投资少、积累多、创汇高的特点,在创造就业岗位、繁荣市场、回笼货币、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纺织工业迅速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纺织工业是中国最大的一个产业部门,产值约占全国工业产值的35%。纺织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纺织工业所占比重相对下降,但仍然是一个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7年纺织工业共有企业4.56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8.5%;纺织业产值7149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2.2%;纺织工业职工1064万人,占全国工业职工总数的7.26%。
纺织工业提供了大量民生日用品,为繁荣市场、稳定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各地纺织生产迅速发展,国家掌握了大量纱布,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商人的投机活动,在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重大经济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调整时期,采取特殊措施多安排纺织品出口,换回大量外汇,进口粮食保证城市粮食供应,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恢复。70年代以后,党和国家采取措施,加快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品大幅度增产,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衣着需要,纺织品供应大为丰富,市场明显活跃。1996年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30元,占消费品总支出的13.4%;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14元,占消费支出的7.24%。衣着用品的消费仅次于食品消费的比重。人民手里有了钱,能够买到他们喜爱的纺织品,对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纺织工业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纺织工业总的来说,是一个投资少、收益快的部门。在20世纪50年代,一般纺织加工企业,1~2年就可以建成,几年内就可以收回投资。由于纺织工业提供的积累比较高,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曾被誉为国家财政的“摇钱树”“聚宝盆”。从1982年到1994年纺织工业提供的利润和税金为2806亿元,占同一时期国家利税总额的9.5%,为国家对纺织工业投资总额的9.2倍,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但在国家的积累中仍占相当的比重。1997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纺织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284亿元,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4.95%。
纺织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我国纺织品在50年代就开始少量出口,最初主要是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60年代转向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规模迅速扩大。1957年纺织品出口创汇2.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的19%;到60年代,年出口创汇开始超过5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更快,198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突破100亿美元,达到了11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的27.4%。1997年已达到45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的24.93%。40年中纺织品出口创汇增加了100多倍。从1982年到1995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创汇2187亿美元,占同期国家外汇收入的26%。扣除同一时期纺织品服装进口用汇548亿美元后,净创汇达到1639亿美元。从而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世界经济舞台,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纺织工业是一个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部门,能够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增加劳动就业,这对中国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97年全国纺织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为1065万人,占全国工业职工总数的7.3%,比1952年增加968万人。这就是说,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在全国增加了近l000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改善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无疑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