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纺织工业经营管理的一些特点
我们研究纺织工业的经营问题,有必要先分析一下:纺织工业的经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1)最终产品的基本商品化,而中间产品仅有少数直接进入市场。纺织工业部门的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等加工行业,都包含纺、织、染、整这四大工序。少数行业(如毛纺织业),采取纺、织、染、整联合厂的做法。而多数行业,在多数情况下,按纺织与染整分别设厂,或是实行纺、织、染、整的工艺专门化。棉纱、毛条、毛纱、麻纱和坯布、坯绸、呢坯等这些中间产品,无论是在纺织染整联合设厂或分别设厂的情况下,都仅有少量产品(如“市销白布”)作为商品直接进入市场;绝大部分,是以工业内部计划调拨的方式,经过最终产品厂的加工,才能进入流通领域。而大家都知道,棉纱、棉线、坯布、坯绸等,恰恰是纺织工业主体行业的主要产品。这个特点决定了:纺织工业部门的主体行业、许多主要商品的生产企业,虽然是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但跟城乡市场的关系是间接的。这跟轻工业部门的多数行业,有很大的不同。
至于那些最终产品如漂白布、色布、色织布、印花布、绸缎、呢绒、毛线、毛毯、毛巾、被单、袜子、手帕、针织服装等,则是基本上商品化的;绝大部分都直接进入城乡市场或出口外销,对市场的动向极为敏感。属于这种类型的行业和企业,除少数行业(毛纺织)外,多数是纺织工业部门的小行业和中小企业。这个特点决定了:纺织工业的经营,特别是在产品、市场的问题上,首先要抓住那些最终产品的加工行业、加工企业,要重视那些中小企业的经营问题;然后,追溯到前道工序大行业、中间产品的生产经营上。这跟重、化工业部门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在研究纺织工业的经营问题时,要对中间产品加工行业(企业)和最终产品加工行业(企业)分别进行研究。这两类行业(企业),在经营上既有一些普遍规律,又有各自的特点。
(2)加工深度对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发展深度加工、最终产品,与纺织工业的产值、利润成正比,但也与市场风险成正比。这主要是由于:纺织工业的最终产品(特别是服装、印染布)的品种、花色、款式流行期比较短,并有一个是否适销对路的问题。而中间产品如棉纱、毛纱、坯布、坯绸,相对地变化较少。最终产品的利润率一般较高,而市场风险(滞销、以至削价处理等)较大。中间产品的利润率相对较低,而市场风险较少。这个特点,反映在纺织品出口外销上尤为明显。这个特点决定了:纺织工业部门为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努力推行深度加工;但推行深度加工,必须与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3)主要市场是国内市场,但外销的比重也相当大。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工业部门本着内外销兼顾,立足国内市场的方针,一直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提高全国人民衣着消费水平上。在这同时,积极扩大纺织品的出口。我国城乡市场需要的纺织品面广量大。发展纺织生产,除保证城乡人民衣被、室内装饰等生活需要外,还要保证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劳动保护、医药卫生、服务行业等对纺织品的需要。因此,国内市场需要与出口相比,不能不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棉纱、棉布、棉针织品等棉纺织品,内销的比重一般保持在80%左右;呢绒内销的比重也在80%左右。蚕丝(厂丝、绢丝)产品是面向出口的,但由于受国际市场容量的限制,内销的比重一般也在2/3左右。毛线更主要是供国内消费。在处理内外销关系问题时,纺织系统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在保证国内市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积极组织货源,尽可能多挤一点产品出口。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十几年的努力,现在,纺织品在我国出口商品货单上已名列前茅,成为我国外汇收入的一根重要支柱;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我国已由一个纺织品大量入超的国家,变为世界纺织品十大出口国之一,并且获得棉布、厂丝、真丝绸出口量三个“世界第一”。1950年时,全国出口纺织品收汇金额只有2600万美元,1982年达到35.97亿美元(包括服装的70%、抽纱的40%和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平均每年递增16.7%。这个速度,超过了同期全国出口商品换汇总额的平均递增速度(12.3%),也超过了同期世界纺织品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1950~1982年的三十几年间,纺织品出口换汇累计达307亿美元,占同期国家出口贸易外汇总收入的19%。
(4)纺织商品的价格,是由产品的质量水平,品种花色款式是否适销对路、能否跟上市场流行趋势,接受订货的批量,交货期长短,厂商信誉(尤其是商标信誉),推销商的经营能力等六七个因素构成的;在完全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这样,在“计划指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也是这样。尤其是在出口纺织品方面,这六七个因素是一道起作用的。
(5)整个纺织工业部门,长期以来盈利甚多,被人们称为“摇钱树”工业;进入80年代以来,按照国家经过几次调整的价格政策,平均利润率大幅度合理下降,有些行业已变成微利行业。全系统(纺织部系统)实现的税利,80年代初最高年份曾达170亿~180亿元,预计1983年将降到110亿~120亿元。
(6)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纺织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一直相当的好;最近两年,由于平均利润的下降,这个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也已取决于必须有正确的经营决策,较高的经营能力。50年代,一个新建的大中型棉纺织厂、毛纺织厂,投资回收期一般只需1.5~2年。现在,少数新建企业(如常州新建的针织总厂)尚能做到建成投产后两年左右即可收回基建投资;而多数厂,已做不到。老厂技术改造,如果是扩大生产能力的,以往投资回收期也仅一两年;而现在,多数项目已做不到。至于那些解决产品质量、品种问题的技术改造项目,如果是使用银行贷款,还款能力已全面下降。从而,带来了纺织工业经营的新的难度。
从以上说的六个特点可以看出:从50年代起的许多年里,纺织工业曾是不愁产品市场、盈利甚丰、投资效益十分突出的一个工业部门。长期以来,纺织系统并不怎样讲究经营,日子却很好过 ;近几年来,情况变了,也得愁产品市场、愁盈利水平、愁投资效果了。这个新情况,对于纺织工业部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这种压力,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纺织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必然要遇到的问题,是好事而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