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造型基础
一、点的形态
点,是绘画形式语言中最小的单位。关于点的认识,一般认为它是小的、细微的符号。点作为记号的小标识,几何学中认为:“点只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但在造型艺术上则有其可视性,我们看得见的点,也具有面的性质和形态。例如,夜空中的星星、大海中的孤舟其本身有一定的面积,具有相应的形态,但在广阔的环境中会使人感觉它如同一个点(图1-1、图1-2)。
图1-1 自然界中的点
图1-2 自然界中的点
点的形态使人产生小巧、集中、凝集、闪动的视觉心理。点在大面积色彩对比的衬托下极其醒目且闪耀,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图1-3)。
图1-3 自然界中的点
点的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多角形、水滴形及不规则形状等。点的不同形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图1-4、图1-5)。
图1-4 自然界中的点
图1-5 自然界中的点(树皮)
点的扩大会产生面的感觉,如图1-6所示,点是一样大的,但由于画框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图1-6 画框不同产生点的不同感受
中国绘画讲究“书画同源”,对点的用笔与认识早有深入研究。晋·卫夫人作《笔阵图》云:“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突如崩也。”这是对点的形态、重量感、运动感、方向性及用笔的形象表达。其作品表现极善用点。如图1-7所示,“点”是山水画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在西方绘画中,“点”的应用也很广泛。印象派画家用点彩画法表现阳光闪动的空气感,用点表现炙热的激动情绪,产生了生动的视觉效果。在我们学习写生中同样可以加以应用,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图1-8~图1-12)。在设计领域中,“点”的应用也是如此。
图1-7 《秋山问道图》 巨然
图1-8 《罗纳河上的星夜》 梵高
图1-9 《干草垛》 梵高
图1-10 《麦田上的乌鸦》 梵高
图1-11 《屋后的花园》 梵高
图1-12 《圣特罗佩的大松树》 西涅克
二、线的形态
在视觉艺术中,“线”是有位置、长度、体积的。从理论上解释:“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点有大小之分,线有粗细之别。线的面貌与形态是由点的移动方式和移动速度产生的。
现实生活中,线以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如水波纹、闪电、电线、飘带、纸条、雨痕等自然形态形成繁多的各具特色的线(图1-13、图1-14)。
图1-13 自然界中的线
图1-14 自然界中的线
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绘画和设计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线,具有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人的视线会随着线的起伏而运动,不同形态的线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直线给人的印象有速度感、直截了当、锐利、明快及阳刚之气。曲线给人的印象有柔软、优雅、轻快、跳跃及节奏感,具有女性的特质。徒手画的线感性强,可以使线产生力量、速度、方向等微妙变化。用尺子画的线理性强,具有冷静和坚强的视觉感。线的不同疏密和粗细的排列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图1-15、图1-16)。
图1-15 自然界中的线
图1-16 自然界中的线
绘画中的线条变化万千,线在构图中有极强的功能,线的交搭形成不同的疏密从而产生空间、运动等效果。线可以分割画面,可以造型,可以表现质感(图1-17)。
图1-17 树枝叠加形成的线
中外画家创造了各种造型的线,从线条中可以看出画家的性格、作风、修养和能力。中国画家对线的研究情有独钟,创造出名目繁多的线性。如十八描中的游丝描、柳叶描、钉头鼠尾描、行云流水描、铁线描等,这些线条表现出大千世界变化纷繁的物象(图1-18~图1-21)。
图1-18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图1-19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20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21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三、面的形态
面依照几何学的定义:线移动的轨迹。
在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处处存在面形感。纸片、木板等扁平状物体有面形感;建筑物、山石等立体物不同方向的平面有面形感;地面、水面、墙面有面形感;物体表面的大块痕迹、斑痕等均有面形感(图1-22、图1-23)。
图1-22 梧桐树皮的面形感
图1-23 建筑外观的面形感
面在造型上要比点、线更能确立绘画中形的意义,这是因为画面最终是以某种形象出现在观者的面前。有时我们并不描绘对象的具体细节,而采用剪影似的图形也很有表现力(图1-24)。
图1-24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面的形态有两大类:规则形和不规则形。
规则形的面,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用几何学的方法求得,如圆形面、方形面、三角形面、五角星形面等规则面,因整齐简洁给人以秩序、明朗、振奋的视觉效果,在设计中应用得较多。
不规则面,给人以丰富、繁琐、复杂、混乱、动荡的视觉感受。这种面形在绘画中运用得较多,因为现实世界中的“面”千姿百态,都以自身的个性而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情和意念。写实绘画是以“形似逼真”做基础,在构图中这种写实的再现对象的面,给人以个性鲜明、有装饰意味等视觉感受;而变异的面,则给人以怪诞、恐怖、迷惑等感受(图1-25)。
图1-25 《格尔尼卡》 毕加索
面在构图中占有面积、位置和空间。面与面之间有大小、体量感觉的不同,面的有机组合变成体,使视觉产生深度空间。面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对构图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面加以精心的组合,从构图一开始就要认真对待(图1-26、图1-27)。
图1-26 《版画》 珂勒惠支
图1-27 《版画》 珂勒惠支
四、点、线、面的结合
在画面具体构图中的点、线、面的功能,有时以再现为主,暗示为辅,如写实性作品;有时以暗示为主,如写意性作品。抽象的点、线、面,是从若干具体事物形体中抽取、概括、简化、提炼而得的,因而具有较大的暗示作用和诱发观赏者自由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图1-28~图1-30)。
图1-28 《葛洲坝》 吴冠中
图1-29 《泼墨漓江》 吴冠中
图1-30 《长江山城》 吴冠中
正如潘天寿先生所云:“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然线有点连接而成,面有点扩展而得,所谓集点成线,扩点成面也。故点为一线一面之母。”从构图的角度看只要我们精心调遣,点、线、面的各种组合可以变换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斑斓世界(图1-31~图1-34)。
图1-31 《碧草连天》 吴作人
图1-32 《葫芦》 齐白石
图1-33 《女人》 米罗
图1-34 《魔镜》 保罗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