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美术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构图基础

一、构图的含义

“构图”一词源于拉丁语,其原意为通过结构组合以联合画面的不同部分并形成一个统一体。《辞海》对“构图”的定义是:“艺术家为表现作品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关系位置,把个别或局部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换句话说,构图就是根据作者的意图,对画面的各种形式语言即布局、形态、比例、空间、色块、体积、线条等在有限的平面上进行结构经营的技巧。构图包含范围、位置、骨架三大要素。

构图是绘画作品中各种艺术语言整体的组合方式,相对构成而言,更多的是根据画家的创意,把自然界的具体形态和形象,如人、景、物通过提炼加工,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在限定的画幅之中。构图是指画面上的形象相互连接关系及形式的总体结构,是揭示形象典型特征的方法,是表现思想与意境的手段,是形式美的集中体现,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果,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的目的是用特定的绘画手段来充分表达和提示作品的主题。构图的任务是以恰当的形式语言来表达画家的构思,既要挖掘出作品的鲜明思想,又要寻找完美的画面形式。

二、基本型

作为学习绘画的学生,要注意怎样把握物体的基本型。所谓“基本型”,即我们通过观察、删减,将一个复杂的物象简化后得到一个突出的形状的基本认识。如我们会形容人的脸形是“瓜子脸”“国字脸”“鹅蛋脸”,这是忽略了人的五官后得出的最有特征的简化形状。再如,我们说一棵树是三角形的,实际上是我们忽略了树的枝、叶等细节,直接从外形边缘来认识这个物象。换句话说就是把复杂多变的物象简化为一个形状,这是绘画学习的基本功之一。

立体的自然形态转化为画面形状时,一方面受到平面画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画者的主观认识影响,因此不能不对自然形态做某种程度的概括、简化、变形和加工。

三、形的归纳

(一)依照明度关系归纳形

每个物体都有它的形状和颜色,而我们的观察点则不能只停留在某个单个物体的研究上。艺术的图示也不是由个别形之间简单地相加而形成的,即使是单个物体的画面,物体也与纸的边缘有着联系。由于光的照射和物体的固有色的深浅的组合,画面将衍生出不同色度的区域(图1-35~图1-37)。

图1-35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36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37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能够分析观察出新的图形区域,这对画面的艺术表现和构图布局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样的认识方式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观察认识,才能有绘画语言的新发现,才能有新的组织意图。

普通人看事物往往是分别看每一样东西,A是A,B是B,如果学绘画的人也是这样观察认识,就很难提炼出有趣的或偶然出现的新形状,不能发挥想象,会错过很多新的排列方式。我们在前面也讲过想要学好构图,首先要学习如何观察,合理的观察(图1-38~图1-41)。

图1-38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39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40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41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二)依照冷暖关系归纳形

写生时,当要面对一个复杂的对象做归纳时,细节的省略是必需的,对于对象上跳跃的小花纹和有光照产生的明暗小变化,要毫不犹豫地舍弃,这样才能将冷暖类似色向各自的倾向靠近。

千万不要分别单个认知对象。对眼前的对象要进行分析比较和假设,对几个可能的组合配置方式进行筛选、认识和表现,并画出新的不同形式的作品(图1-42~图1-46)。

图1-42 《静物写生》学生作业

图1-43 《静物写生》学生作业

图1-44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45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46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三)依照空间关系归纳形

这里所说的空间推移是指作画时对对象所做的裁剪和选择方法,就如同摄像机的镜头推拉所形成的镜头感,作画者可以根据画面的安排需要,对物象的布局以及主体方位进行有特定意图的拉近和推远(图1-47)。

图1-47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由于画面中的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导致了形状的变化,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例如,当我们的面前站着一个人时,由于距离较近,人是以面和较大的体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而如果我们与他的距离比较远,他就成为了一个点。距离的近或远、进或退,使某一物体在视觉上形成了不同的形状。这是我们在构图时可以用于表达主题和传达美感的重要手段。

很多画家善于用镜头感。如照相写实主义的某些画家,像中国画家罗中立的《父亲》就是采用特写的构图(图1-48),镜头感在对比分类上可称为大小对比、远近对比、空间对比,这是绘画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种近大远小的运用,看起来非常容易,若能更生动、更有意义地把握好,特别是要与你所表达的主题结合在一起,那么对你在构图时的配饰语言是非常有帮助的(图1-49)。

图1-48 《父亲》 罗中立

图1-49 《新绿》 付森年

世界上的每一种物体都是有形状的,当几个物体摆放在一起时,它们相互的遮挡是自然存在的。我们在写生时,每次都会碰到物体由于空间位置的错落,挤压出不同形状在某一角度出现,而一幅画的形状组合是不是能在视觉上达到均衡、和谐,这与我们处理遮挡情况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关乎形的大小样式、搭配的合理程度。用专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某种力的冲突与配合是否均衡(图1-50~图1-52)。

图1-50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51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52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四、构图的基本形式

(一)线形构图

水平线形构图使人联想到广阔的平原、一望无际的沙漠、海平面、地平线等,其特点是安定、稳重、平静、广阔、舒展。因此,水平线形构图对人的情绪起到抑制作用(图1-53、图1-54)。

图1-53 《白夜光》 东山魁夷

图1-54 《弗拉基米尔卡》 列维坦

垂直线形构图以其自身的形态,使人联想到树木、建筑物、高山、灯塔、电线杆,给人以挺拔、刚直、明确、向上或向下的感受。因此,垂直线形构图可产生庄严、秩序等心理感受(图1-55)。斜线形构图,则可给人以惊险、运动、速度的感受(图1-56)。

图1-55 《泉》 安格尔

图1-57 《湖山晴霭》 黄宾虹

图1-56 《夏天的傍晚》 列维坦

(二)S 形构图

S形构图,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绘画构图中都运用得非常广泛,中国古代画家称其为“之”字形构图。S形线本身就包含着单纯的多样与统一。中国的太极图就是典型的例证(图1-57~图1-63)。

图1-58 《大宫女》 安格尔

图1-59 《印象日出》 莫奈

图1-60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61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62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63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三)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由于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同,会有不同的形式感觉(图1-64~图1-70)。

图1-64 《嘉舍医师的画像》 梵高

图1-65 《奥韦尔教堂》 梵高

图1-66 《静坐的墨瓦特雪夫人》 安格尔

图1-67 《蒙娜丽莎的微笑》 达·芬奇

图1-68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高更

图1-69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70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正置的三角形在所有几何图形中是最稳定的,是大家俗称的“金字塔”形,给人以庄重、静穆、沉重、稳定感。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图1-71)就是采用三角形构图,以纪念碑似的雕塑感,塑造了一位端庄而又充满母性光辉的女神。

图1-71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倒置的三角形是最不稳定的几何图形,它将宽大的顶部支撑在一点之上,虽也是平衡,但是一种危险的平衡。倒三角形会使构图产生极不稳定且有飘摇、爆发、顷刻崩塌之感。德加的《调整舞鞋的舞者》(图1-72)是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构图,表现出舞台炫目的光感和动荡。

图1-72 《调整舞鞋的舞者》 德加

斜三角形既有一定的稳定感,又有一定的运动感,并有明确的方向感。如籍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图1-73)。

图1-73 《梅杜萨之筏》 籍里科

(四)圆形构图

圆形的边线无首无尾,形状亦无方向性,张力均匀,给人以饱满、完整、柔和的视觉感。圆形很容易引起观众的瞩目,如同舞台上的聚光灯。如果我们在画面上看到一个圆,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寻找圆心的强烈愿望,所以圆心有突出作用的功能。拉斐尔的《嘉拉提亚的凯旋》(图1-74)中,天使们环形地围绕在一起,中间的嘉拉提亚成了画面的主角。

梁文博的《酸草莓》(图1-75)中一把藤椅一个整体,产生收拢、紧密和整体的作用,达到统一不乱的视觉效果。

鲁本斯的《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图1-76)以圆的外形,圆的动势,使画面紧凑而活跃,展现出健美和富有生命力的回环。

图1-74 《嘉拉提亚的凯旋》 拉斐尔

(五)方形构图

方形,在视觉上显得十分平稳、安定、刚劲和简明。方形在构图中具有平稳画面、扩大和加强画面张力等作用(图1-77~图1-80)。

图1-75 《酸草莓》 梁文博

图1-76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鲁本斯

当然,构图还有其他几何形状,如十字形、楔形、平行四边形等,它们各具不同的性格特征(图1-81、图1-82),发挥出各自最大的艺术魅力。

图1-77 《捷克克鲁姆洛夫景观》 埃贡席勒

图1-78 《川南农家》 乔十光

图1-79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80 《静物写生》 学生作业

图1-81 《吻》 克里姆特

图1-82 《艾薇儿一号》 克里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