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岁月峥嵘,历史常青
80多年前,有这么一支队伍:其中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仅25岁,战斗员的年龄不足20岁。40%的战士年龄在14岁到18岁之间。
然而,正是这群年轻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转战14个省份。渡过大江大河20余条,翻越崇山峻岭40余座,有5条山脉终年积雪,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并攻占县城100余座。其中的一支队伍在300余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饥饿、寒冷、落后的装备,更是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平均每天行军约37公里,每行进300米就有一人献出生命。这次征途的长度是二万五千里。
这就是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的伟大的长征。
那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黑暗环境中,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挽救危局,只能是长征这样的战略转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的前途,是在这般曲折艰险的远征中摸索出来的;中国革命的理想,是在这一路浴血奋战中传播的;人民军队的不屈,是在这舍生忘死的征途中磨砺的。
不忘初心,理想不灭
这的确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为什么这支这么年轻的队伍却摧不垮、打不散,呈现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延安时期就有人问过。1938年4月,张闻天在给陕北公学作演讲时就曾被问道,长征胜利靠的是什么?他回答说,原因就在于有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理想信念。那时候大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克服困难,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没有理想,不用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
从湘江血战的九死一生到遵义会议的峰回路转,从飞夺泸定桥的奋不顾身到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长征犹如一条萦绕于山河间的红飘带,锻造着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书写下中华民族的不朽传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与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概,这次远征所铸就的伟大精神,照亮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殿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原点。
长征,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它所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诗篇。
长征中进行的重要战役战斗有600多次。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鏖战独树镇、伏击袁家沟口、激战嘉陵江、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抢渡普渡河,不胜枚举,每一个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战斗经典。碍于篇幅和笔者的能力,只得割爱,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望读者见谅。